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相互关系之我见——兼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都要论文,我见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相互关系论文,两手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它在我们党从事的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只能加强不能忽视和放松。但是,几十年的革命实践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一种是片面地强调和夸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万能的,以思想政治工作取代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业务工作。这种倾向在十年内乱时期达到最高峰。另一种倾向则是忽视、否认乃至取消思想政治工作,或者口头上承认其重要性,而在实际工中又往往把思想政治工作淹没在所谓的“硬任务”的烟海中,从而放弃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没有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从认识上、理论上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的辩证关系至关重要。
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是实际工作中的两个侧面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不仅要与自然发生关系,而且人们相互之间也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于是便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社会经济运动。马克思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同自然界一样,社会经济运动也是一种客观的物质运动,也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但社会经济运动毕竟不同于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人参与其间的,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作为社会群体的人的活动。社会经济运动也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而人是有意识有思想的,人的一切行动都受一定思想的支配。很显然,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发展社会经济,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对生产的组织,经济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对生产中人际关系的协调,人们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两方面缺一不可,否则便不能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也不会有社会经济运动。任何社会都不能例外。在我国,通常把对经济事务的管理称之为经济工作,而把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协调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称之为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工作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具体事务性的问题,诸如经济发展战略的部署,经济建设方针、政策、措施的制订与执行,经济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配置与使用,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组织和管理,等等。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做人的工作,主要的目的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人们的相互间的关系,等等。经济工作解决发展经济的方法和途径,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根源于社会经济运动。他们在社会经济运动基础上产生,由经济运动决定,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一句话,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是推动或促进经济发展的实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侧面。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归结为上层建筑,把经济工作归结为经济基础,也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之间、在经济工作和经济之间划等号。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政治和经济,都是实体性范畴,而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是实践性范畴,是人们为完成一定的任务,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实际活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或者政治与经济是社会形态内在矛盾的二个方面,而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则是经济领域中人们所进行的实际工作内在矛盾的二个侧面。如果我们不在理论上明确这个问题,就势必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从而导致实际工作不可避免地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当政治上不变革就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时候,很容易片面地强调和夸大思想政治工作而忽视经济工作,以政治工作代替一切;当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时,便会很容易出现只抓经济工作而忽视甚至放弃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由于思想理论上的混乱带来实际工作上的失误,甚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的事已经有过。好的经验要认真总结,并发扬光大,而教训也是应当记取的。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更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既要搞好经济工作,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同理,社会主义其他事业的发展,也都有其各自的具体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管在哪个领域,从事于何种事业,都必须做好二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是具体的业务工作。只抓一方面的工作不行,注重一方面而放松另一方面也不行。正如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那样: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业务工作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互为条件、互相渗透
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渗透,共同存在于人们所进行的实际工作这个统一体中,并以人们所从事的社会经济及其它各项具体的事业为基础。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作为一对矛盾范畴,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各以其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经济、业务工作,无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反之亦然。同时,离开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统一人们的思想,协调人们的行动,更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发挥人们的创造性。那么,经济、业务工作也就无法开展。离开经济、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便无从入手。反之,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觉悟水平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了,就能促进经济、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经济、业务工作做好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获得了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便能更为有效地进行。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业务工作相互交错,相互渗透。一方面,我们无论做哪一项业务工作,都必须宣传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把这种业务工作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完成这一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向每个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员进行宣传鼓动和说服教育,以便统一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齐心协力地把工作做好。这个过程,无疑交织着、渗透着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又必须落实在具体的业务上。根据具体业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教育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需要去研究具体业务的性质和特点探索具体业务的运动规律并按着其客观规律,去动员和组织人们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一过程,又交织着、渗透着业务工作。可以说,任何纯粹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任何纯粹的业务工作都是不存在的。
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的这种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渗透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也不能把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绝对地对立起来。毛泽东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要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不能孤立地去做。”(《毛泽东选集》第五卷244页)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结合经济、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才会有成效和富有生命力。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渗透到经济、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及时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博,找到解决群众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的办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样,经济、业务工作只有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一道去做,才能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动或促进各项业务的完成和效益的提高,也才能保证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不单是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行政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行政干部也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8页)。政工干部不是也不应该是孤军奋战。各部门要建立各方协调,相互配合的政工新体系,建立起一个党政群相结合的政工网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只管业务不问思想政治的事务主义和避免那种脱离实际的空谈,真正地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居于首位
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7页)在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的矛盾中,思想政治工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在实际工作中居于首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存在和发展规定着我们所进行的实际工作的性质。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战争年代,党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亿万劳苦大众认清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形成了巨大的革命力量,摧毁了旧的社会制度,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全国解放后,党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内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自始自终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
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现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由于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首要的要素,任何物质、技术、设备,不管有多么先进,如果没有人去操纵、使用、维修和管理,那就是一堆死东西,什么作用也发挥不出来。因此,发展生产力,首要的是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对于劳动者来说,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又是居于首要地位,起着支配作用的。一个人的思想正确与否,政治热情的高与低,对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乃至对劳动者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成效关系极大。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人的事业,需要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端正人们的思想,激化人们的政治热情,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使广大劳动群众能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必须做好劳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上所存在的只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否定思想政治工作居于首位的观点,既违背了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前提,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也同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规定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政治上是共产党领导政权和人民当家作主,意识形态上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居于指导地位。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是规定我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保持各项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变,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治国之本,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失去了它,我们的一切都将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事业也将走向失败。因此,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和加强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灌输。“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0页)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并不是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否定,而是指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首先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列宁曾经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列宁选集》第四卷第442页)政治是统帅,是灵魂,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和具体的业务工作)都是受一定阶级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点的指导和支配的。问题仅仅在于:是由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支配呢,还是由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支配;是站在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上去工作呢,还是站在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上去工作。在当今时代,二者必居其一,并由此决定该项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如果我们不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不首先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问题,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和反动的政治观点便会乘虚而入,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引入歧途,那么,各项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保持,更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那种在实际工作中“只管发奖,不管思想”、“只问奖金,不问人心”的做法,并不是不要思想政治工作,而是用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去腐蚀人心,把人们引向资本主义。不管这些人的本意如何,事实却是如此。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是我们从事经济以及其它各项事业所进行的实际工作中矛盾着的两个侧面,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实际工作的内在矛盾运动,推动着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实际工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只有在思想上理论上正确认识和科学闸明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的辩证关系,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适当的位置上,理直气壮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好,保证我们的各项事业健康地朝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