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让孩子在经验中承担责任-中国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谈“问题儿童”的教育_孙云晓论文

惩罚,使孩子在体验中承担责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谈“问题孩子”的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孩子论文,副主任论文,研究中心论文,中国青少年论文,青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小学就读的8岁小学生东东(化名)被学校勒令退学在社会上引起了许多争议。

校方称,他经常不进教室上课,用铅笔扎同学,用掰断的带尖刺的尺子划同学的脸和脖子,用剪刀剪烂同学的校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样的事情就发生了16起。起初孩子的父母以为他心理有问题,结果心理医生诊断说他是个正常的孩子。学校在教育无效的情况下,面临其他家长越来越大的压力。最后,学校作出了勒令东东退学的决定。

这个事件引发人们对如何教育这类特别调皮、行为上有诸多问题的儿童的思考,此外应该怎样培养少年儿童健全的人格,也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带着诸多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教授。

“问题孩子”的教育需要标本兼治

对待一个8岁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宽容以至于要他暂且退学呢?我不相信这个孩子不可改变,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记者:孙老师您好,请问您对上述事件中校方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孙云晓:我们只了解一般意义上的“好孩子”,如按时上学、守纪律等,对所谓的“坏孩子”却往往只看到这个孩子影响了其他孩子正常的学习等负面行为。家庭和学校都没有认识到儿童教育的复杂性,只是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这个事件中学校的做法虽然有可以理解的原因,但却是错误的。

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心理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没有心理疾病,就说明是正常儿童。这个孩子的问题是教育不当的问题。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教育手段来矫治他的反常行为,但可惜的是学校的很多努力,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记者:在整个事件中家长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呢?

孙云晓:在整个事件中,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是大人的影子”,一个8岁儿童之所以表现如此反常,一定和其家庭教育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

我能理解学校的无奈,实际上这个孩子反常行为的背后是家庭教育导致的问题。比方说孩子的父母、其他长辈平时怎样对待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指责后回到家里父母是如何反应的,他在幼儿园是什么样的表现,他的家庭教育如何,这些都对一个8岁儿童有深刻影响。可以说,在许多出现反常行为的少年儿童的身上,一定存在着不正常的家庭教育或者家庭关系。

记者:东东的班主任也说:“作为班主任,我想尽了办法,进行了耐心地教育,但都不起什么效果。我现在要时时到班里监控,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出问题。”可以说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

孙云晓:对待这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标本兼治才会有效。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太容易表面化,而处理问题也很肤浅。

在孩子出现反常行为的情况下,学校和家庭应该配合起来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如北京人大附中曾经也碰到过一个异常顽劣的孩子,打得同学人见人怵。学校经过了解发现是他的家庭教育很糟糕。人大附中采取的措施是给这个中学生单独编一个班,单独授课,老师也没有瞧不起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孩子有明显的好转。

我现在想说的是,对待一个初中生尚且如此,对待一个才8岁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宽容以至于要他暂且退学呢?我不相信这个孩子不可改变,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记者:对于这种出现异常行为的学生,我们的社会能不能成立专门的诸如心理矫治、行为矫治机构等帮助他们?这有没有可行性?

孙云晓:我们当然应当发动社会的力量来支持教育,帮助孩子,社会力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校教育学生,如专家进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或者把学生送到社会的某个机构接受一定时间的训练,但根本原则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不能离开学校,不能中止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也不能给学生扣上“问题学生”的帽子。

记者:您对东东所在学校以及孩子家长有什么建议呢?

孙云晓:首先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让孩子离校,要让他正常上学。如果在班级确实影响其他同学,自己又无法好好学习,学校可以考虑给他再创一个环境,让老师轮流辅导。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缓解孩子的情绪,给予他快乐的、成功的体验。其次,一定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会诊,探讨这背后家庭教育的失误之处,同时也要分析学校行为有哪些失误。最后,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

儿童的很多异常行为是由于不懂事,很多观念还没有形成,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我们对这样的孩子更应该耐心教育,据我研究,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平均一个班有5个孩子被认为是“坏孩子”,有时老师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恰恰使问题复杂化,将解决问题变成了制造问题的教育,破坏性的教育,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现象。

尊重孩子的惩罚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惩罚是“要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而整个惩罚的过程是非常尊重孩子的过程。

记者:您在《好父母好方法》一书中提到“世上没有坏孩子”,那么您认为教育孩子,尤其是儿童,应该以宽容为主,还是应该进行适当的惩罚呢?

孙云晓:对儿童教育来讲,当然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因为孩子越小越容易认不清自己,非常容易自卑。儿童处于一个“他律”阶段,容易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判断自身行为的标准,如老师说自己是好孩子就认为自己是好孩子。

当然,教育从来都不应该只采取单一的手段,在鼓励的同时,如果发现问题、毛病,应该及时进行批评,甚至惩罚。

记者:这些惩罚都有哪些方式呢?

孙云晓:惩罚有很多种方式。如对幼儿园孩子的打架行为,老师可以将他们强行隔离,坐椅子上十分钟不许动,这对幼儿来说非常有效;惩罚也可以是剥夺做错事的孩子的某些自由,如让酷爱看电视的孩子几天都不许看电视,在一段时间内取消吃美食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处分、警告,剥夺参加活动或评奖的机会等进行惩罚;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惩罚方法叫“后果惩罚”,根据孩子的年龄确定孩子对所犯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损坏别人的东西,父母给予赔偿,这笔费用可以从孩子的零用钱中扣,或者让孩子做一个月家务活,甚至打工等来补偿费用。

“后果惩罚”也叫“自然惩罚”,就是用孩子的过失导致的后果来惩罚他。如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父亲替他赔付了12.5美元。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自己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记者:在现在的中小学,包括很多家庭都流行“赏识教育”,而您一直提倡“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您认为怎样才是教育意义上的惩罚?

孙云晓:从教育意义上讲,惩罚是“要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惩罚首先要鼓励、肯定孩子,告诉他是个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欢他,而不能让孩子产生被侮辱、被孤立的感觉;第二步是告诉孩子他犯了错误,做了错事;第三步要指出孩子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最后要让孩子积极面对错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整个惩罚的过程是非常尊重孩子的过程。

记者:惩罚的“度”该如何把握呢?

孙云晓: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惩罚不是侮辱,更不是体罚,体罚、侮辱是对儿童的一种伤害,是侮辱人格的行为。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批评等容易让学生产生当众被羞辱的感觉,有损他的尊严。而家长打骂孩子也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封建观念。且不说体罚孩子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单就其后果来说也是非常糟糕的,就我的长期研究来看,经常受到家长或老师打骂的孩子容易产生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挨打后转过身去打别人,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暴力倾向;另一种是变成胆小鬼,怯懦怕事。

别把孩子遮挡得太严实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一个人从小就没有体验到如何去承担责任,还怎么能奢望他长大成人后具备责任心,能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呢?

记者:惩罚教育对健全孩子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但现实中家长总喜欢揽一部分责任,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不利影响呢?

孙云晓: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我们现在教育的失误就是把孩子遮挡得太严实了,孩子失去了体验的机会。父母替孩子承担越多,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责任感。

记者:结合您的家教经验,您能谈谈自己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惩罚教育的吗?

孙云晓:举个例子来说吧。我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时,夏天和邻居家上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到饭店门前的停车场去玩,保安怕孩子拿石头划汽车,就轰孩子,态度比较恶劣。我女儿看到保安那么凶,拿石头敲地,敲得保安心惊肉跳。保安追时我女儿吓得魂飞魄散,一口气跑回家里,但那个小男孩跑得慢被抓住了。我看到孩子神色不对就问是怎么回事,女儿说完事情始末后,我说:“你是姐姐他是弟弟,你是主要责任人,小弟弟是跟着你捣乱的,你赶紧出去找保安承认错误,有什么责任你来担。爸爸知道你是好孩子,好孩子要敢做敢当。”

我女儿哭了,这时需要出去的人不是我,而是孩子,她做了错事需要承担。这就是惩罚的要义,我觉得这样的惩罚还真有效。这样的事情经过好多起,我女儿渐渐变得能经得起挫折,遇事有担当了。

记者:现在许多年轻人缺乏责任感,这与从小的教育不当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

孙云晓:有相当大的关系。孩子总有闯祸的时候,中国父母处理孩子闯祸的方式往往是父母说:“怎么回事?”孩子说:“我错了。”父母说:“真讨厌,你怎么老惹祸呀?快道歉。”孩子说声:“对不起。”父母会说:“赶快回家写作业!”对孩子的教育到此为止,孩子如闻大赦之令,感觉这事与己无关了,而父母再留下赔礼道歉。孩子长大成人后缺乏责任心与父母的大包大揽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从小就没有体验到如何去承担责任,还怎么能奢望他长大成人后具备责任心,能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呢?

记者:在培养孩子责任心方面,学校应该起怎样的作用呢?

孙云晓:学校的作用同样重要。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重教轻德,让学生感觉除了努力学习,别的都可以忽略,如值日、办班报、参加班级活动等。其实,学校也是小社会,很多事情都可以磨练孩子的责任感。有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如某校老师让一个顽劣的孩子长时间保管班级钥匙,孩子告诉自己必须提前到校为同学开门,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就这一件事就会让他终生受益。

孩子的世界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在成人眼里所谓的“小事”往往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良机。只有注意从点滴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才会培养出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近年来,广西融水县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为阵地,开设苗族刺绣、芦苼吹奏等民族民间艺术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艺术教育,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这是在活动中心内,学生们在观摩民间艺人织苗锦。

龙涛摄

标签:;  ;  ;  ;  ;  

惩罚,让孩子在经验中承担责任-中国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谈“问题儿童”的教育_孙云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