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东光县医院 河北沧州 061600)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接收的6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粉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粉针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阿奇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红霉素;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51-02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红霉素是治疗该病的主流药物,但随着医学研究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阿奇霉素为代表,该药物在治疗支气管肺炎中有着较好的效果[1],疗程较短,且副作用较少,契合儿科患者的需求。为进一步分析其疗效,本文以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接收的6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应用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接收的6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个小组。观察组患儿31例,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7.0±1.4)岁,病程时间1~3年,平均病程时间(1.2±0.5)年。对照组患儿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7.3±1.5)岁,病程时间1~4年,平均病程时间(1.4±0.6)年。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支原体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存在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及血象异常的患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时间等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儿应用氨茶碱、β2受刺激动剂及雾化、止咳、平喘、抗过敏、祛痰等常规药物治疗[3]。其次,对照组采用红霉素粉针治疗,静脉注射红霉素粉针剂15mg/kg及等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2次/d,共治疗2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粉针剂治疗,静脉注射阿奇霉素粉针剂10mg/kg及等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1次/d,第一周连续用药3d,后停药4d;第二周连续用药3d后停药4d,共治疗2周。治疗期间,需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适当调整药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痊愈:各项临床病症基本消失,肺部体征消失,胸部X片显示正常;显效:各项临床病症明显改善,肺部体征基本消失,胸部X片显示胸片阴影明显吸收;有效: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体温有所下降,但未恢复正常,胸部X片显示阴影有所减小;无效:未出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用χ?进行检验,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使用x-±s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77±1.52)d、(6.48±1.85)d、(5.85±1.46)d、(9.22±1.43)d;对照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79±1.82)d、(8.95±1.93)d、(7.62±1.50)d、(12.63±1.8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2周后,观察组中基本痊愈26例,治疗显效4例,治疗有效1例,治疗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基本痊愈15例,治疗显效8例,治疗有效5例,治疗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28/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中共4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呕吐1例,食欲不振1例,上腹不适1例,腹痛、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4/31);对照组中共11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呕吐3例,食欲不振3例,上腹不适3例,腹痛、腹泻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48%(11/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炎疾病,表现为喘息、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常合并消化系统、血液系统、重要脏器等肺外表现,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发育。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特点在于吸收快、组织分布迅速,可迅速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用药次数。同时,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可减轻患儿的负担,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且观察组中基本治愈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方贵英.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05(13):8-10.
[2]叶丽春.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对比[J].中华全科医学,2013,06(08):883-884.
[3]朱庆龄,杨声坪,叶新华等.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系统评价[J].儿科药学杂志,2013,11(05):10-15.
[4]龚睿.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05(21):571-573.
论文作者:尹瑞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支原体论文; 霉素论文; 肺炎论文; 时间论文; 患儿论文; 阿奇论文; 小儿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