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十一届论文,理论论文,三中全会以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邓小平理论并确定其指导地位,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20年。在此期间,我们克服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困难,经受住了国际共运挫折的严峻考验,走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了蓬勃生机与活力。伟大的历史转折,深刻的形势变化,正确的理论路线,为党的事业的进步和党的组织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这广阔的实践中,党中央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全面、系统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一
党紧紧围绕无产阶级执政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党、这个党怎样才能实现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领导这一决定无产阶级事业成败的根本性课题,步步深入地开创跨世纪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思想建设方面,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并确立为指引、团结全党的伟大旗帜;在政治建设方面,制定和坚决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实现了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领导,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在组织建设方面,恢复并逐步健全了民主集中制,废除了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改变了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的结构,顺利实现了党中央两代领导集体的交接班,党员发展到近6000万,基层组织发展到近350万个,党组织进一步巩固;在作风建设方面,恢复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作风,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党规党法,逐步加大了党内监督和执行纪律的力度,促进了党内生活制度化。这种意义重大而又成效卓著的实践,使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党的建设理论具有鲜明的特色。
1、在坚持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形成了与毛泽东建党思想紧密联系而又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党中央第二、三代领导集体一致肯定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长远指导意义。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最完备地发展了列宁的建党学说,正是在他的完整的建党学说指导下,才建设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好的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并在建国后又有新的发展。毛泽东建党思想关于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紧密联系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等一系列基本观点,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恢复和坚持。同时,还依据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或对原有的原理加以补充、发挥;或对某些过时的结论加以改正、替代;或对过去没有涉及的命题加以揭示、论证,从而使党建理论的领域进一步扩展,整个体系更完备、更具体、更符合当前的实际。
2、科学总结国内、国际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列宁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国家和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建设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问题,但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后,如何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问题并未解决好。在国内,“文化大革命”使党蒙受了巨大损失;在国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丧失政权并陷入瓦解、变质,教训都极其深刻。有鉴于此,我们党努力纠正、不断防止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左”、右倾错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聚精会神地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强调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回答了前人未曾接触或来不及回答或回答得不准确乃至有严重失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初步获得了对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3、以改革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探讨党建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党不仅要领导各方面的改革,而且要把改革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对已有的正确结论和成功经验要结合新实际运用和发展;更要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并且不断总结新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使党建理论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共运的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基本相适应。
党建理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最伟大的成果就是邓小平的党建理论。作为建党以来一直担负重要领导工作的党的活动家,特别是建国后不久就成为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对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过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既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建党理论的基础。然而,作为科学体系的邓小平建党理论的发展、成熟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一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建党理论的重大意义,对其基本内容作了系统性的概括,并且联系新的实际继续坚持和发展。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树立了团结全党、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江泽民还在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要求围绕这一目标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执政党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这一阶段党对国际、国内的政治风波敏锐而冷静地加以思考,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把执政党建设的经验上升到理性高度,使邓小平建党理论臻于成熟,并且继续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论述全面,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它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突出体现在党中央第二、三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中,党中央文献对其基本内容作过多次概括,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1、明确了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党指明方向、统一认识的伟大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端正和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高举党的基本理论的旗帜,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邓小平理论是指引全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与之相应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在党。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党的战斗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3、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党要按照这一总目标,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这四项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4、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新要求。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最便利、最合理的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组成统一整体,是巨大的组织优势。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四个服从”,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要改革和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发挥党员积极性和推进人民民主建设;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要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切实实行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把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形成“六有局面”。
5、提出了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和要求。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贯彻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必须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必须努力改革干部制度,创造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善于发现、团结、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要抓紧完成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战略任务,实行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要把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领导班子,建设好党的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中央的领导班子;要在领导干部中提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
6、提出了制度建设的概念,阐明了它的意义和内容。较之领导者个人的思想作风,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国家的根本制度决不允许改变,但各项具体制度,诸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则必须进行改革。制度建设首先要健全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要通过改革和健全党的领导制度、组织人事制度、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监督制度,实现党内生活制度化,推进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制度化。
7、发展了党风建设和群众路线的理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努力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恢复和发扬受群众拥护的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讲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不相容的,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同时通过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坚决刹住不正之风,切实加强廉政建设。
8、丰富了增强党的团结的理论。正确评价党内历史事件的是非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是巩固党的团结的重要前提之一。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更是国际国内一个很大的政治问题。为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原则上不再使用“路线斗争”的提法;对犯错误的同志,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了认识,检讨了,就要表示欢迎;对党内不同意见允许看,不搞争论,不搞强迫,不搞“四大”,不搞运动;反对党内错误倾向,要实事求是;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9、发展了关于党的领导的理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党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必须做好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切实保证依法治国;党必须保证国家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党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巩固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提出了处理党际关系的新原则。在党际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国际主义原则。各国党的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应该由本国党和本国人民去判断,任何党都不能充当凌驾于其他党之上、干涉别国党内部事务的老子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党的关系,对其他党内发生的急剧变化采取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的态度,不搞意识形态争论,不影响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党的十四大又把处理共产党与工人党党际关系的这些原则,进一步扩大为处理与一切外国党党际关系的原则,扩大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党的交往,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