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财税体制改革蓝图初现——来自“中国财税论坛2005”的报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税论文,十一五论文,蓝图论文,体制改革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临近年底,各部门都要对一年来的“收成”进行一番总结和梳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年的设想和打算。有着国家“钱袋子”之称的财税部门当然也不例外了。
2005年11月19日召开的“中国财税论坛2005”,被业内人士看成是年末的一次“摸底考”,既有对过去的回顾和思考,也是展望未来的一次前瞻。尽管这一天下起了京城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小雨,但是也没有阻挡住参会者的热情,中国社科院社科会堂的座位早早就被坐满。其实,从中国财税论坛主办方的三大所身份(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人们足可以掂量出本届论坛的能量和级别。
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建议》提出的“十一五”时期诸项战略任务中,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体制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十一五”时期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等若干重大课题,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在更为民主、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
在本届中国财税论坛上,来自财税部门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们纷纷就“公共财政建设与宏观经济调控”、“公共预算改革与依法理财”、“税收政策、税制改革与税收征管”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随着议题的深入展开,“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税收改革的主线和脉络也逐渐变得明晰。
做大财政“蛋糕”,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与会的官员学者一致认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将在目标任务、覆盖领域、调控职能、科学发展、用财理念、监督管理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税收改革的主线。
据了解,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今年预计将突破3万亿元。在财政蛋糕不断做大的过程中,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九五”末的15%提高到2004年的19.3%,国家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指出,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目标任务上,要在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整合和优化。在覆盖领域上,要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财政保障力度,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基层、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倾斜,向改革创新倾斜,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金人庆说,“十一五”时期,在支农方面我国财政仍将秉承“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思路,把着力点转移到“多予”和“放活”上,主要表现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研究完善对农民种粮的补贴政策,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等相关政策的实施。
财政政策重点要解决六大矛盾
近年来,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减轻农民负担,从提出“多予少取”的原则到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富民政策,也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据了解,在“十一五”期间,促进就业将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财政部综合司司长工保安表示,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的就业弹性系数是0.5左右,而到了去年,就业弹性系数仅为0.11。王保安说,“十一五”期间,财政政策要着力解决以下六大矛盾:经济高速增长与低效率运行的矛盾;总量增长与产业结构的矛盾;高增长与低就业的矛盾;市场进程加快与要素市场改革严重滞后的矛盾;宏观调控统一性与区域发展政策的矛盾;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与财政风险的高速聚集的矛盾。
王保安认为,在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考虑以下多种因素。第一,既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第二,既要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又要扩大就业。第三,既要保证东部地区的强劲增长,又要促进中西部的共同进步。第四,既要推进城市化,又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五,既要注重公平分配,缩小差距,又要保持活力,提高效率。第六,既要扩大引进外资,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更加公平,科学、法制化的税制体系
在分析了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众多专家表示,“十一五”期间是进行新一轮税收制度改革的好时期,在此期间内,很多重要的改革都会得以实行,包括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个人所得税的进一步改革以及物业税的择机推出等。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指出,“十一五”期间,财政、税务部门将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和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要求,在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税制要素,优化税制结构,建立起更加公平、科学、法制化的税制体系。
税收政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表示,我国的税收政策在“十一五”期间,应对新的变化和新趋势,需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是有效地筹集财政收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二是公平税收负担,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核心任务是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三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四是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包括完善个人所得税,加大对过高收入的调节力度。五是实行依法治税。
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副司长丛明认为,我国政府明年有望适时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增值税转型。同时还要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开征物业税,建立社会保障税,建立起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节约能源的税收制度,这些改革将在“十一五”期间陆续完成。
财政收支要保持基本平衡
任何时候,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都是与财政政策紧密相连的。税收增加了,国家财政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政府对社会协调发展的调控能力才更强有力。
俗话说的“量入为出”,是指根据财政收入规模来安排财政支出的理财原则。它要求在安排国家预算时,贯彻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财政政策。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年来的经验证明,坚持了量入为出原则,国民经济就能保持协调发展;反之,则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有关人士指出,只有收支管理双管齐下,才能确保收支平衡。财政收支平衡原则要求,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经济,壮大财源,依法治税,加强征收管理,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支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最大化。
据悉,今年东北地区的增值税大概可以减除50亿左右。以此来计算的话,增值税全面转型的成本大约是600亿左右,而以我们目前的财政力量是完全可以负担的。有关专家认为,我国政府要在财政收入许可的前提下,把握好全面推开增值税转型的时机。
丛明分析指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将实行以稳健为主趋于中性的财政政策,不会大规模压缩赤字和国债发行,仍然保持一定规模的中央赤字和国债发行量,但要大力调整支出结构,财政支出转向“三农”、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以及中西部地区倾斜。特别是在公共基础建设领域,应逐步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快对水、气、油、电等资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表示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十一五”期间财政政策总量的取向应该适中,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而由于西部大开发等项目仍未完成,明年国债还将保持一定的规模。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论坛上指出,必须跳出财政看财政,对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大方向和基本制度成果,必须明确的肯定和维护。
据悉,从1994年起,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已经推行十几年,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绩。贾康说,在目前的形势下,要正确把握分税制改革的大思路,在渐进的改革中间采取种种措施,以分类指导方式,逐步完成省以下分税制,这是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