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及评估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方向论文,图书馆论文,数字论文,标准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0.76
1 概论
21世纪初蓬勃兴起的信息革命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形成,智慧型的信息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制造业而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从美国近10年的发展来看,信息革命继100多年的产业革命之后正在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每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如:①电子商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商业行销模式;②以虚拟的方式开拓市场,打破了一场一地的商品交易的局限;③商业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为迅速,等等。
数字信息的传播有着书本信息传播所没有的优点。信息革命对图书馆的影响尤为明显。这些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电子出版物的广泛运用:电子出版物变为不固定资源。比如说,图书馆不再需要拥有该资源的所有权,而仅凭使用权(license)就可以向读者提供该资源的使用。
电子期刊和全文数据库将在某些领域基本上取代书本馆藏:在某些知识更新较快、对回溯性文献需要相对较小的学科领域(如工程学、自然科学、商学和医学等),电子期刊和全文数据库可以以检索迅速、出版及时等特点完全取代书籍出版物。
数字革命造成学科之间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不一:由于信息业的发展和因特网(Internet)的广泛运用,有些学科(如商学和工程学)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可以摆脱图书馆而仅仅依赖因特网交流和获取信息及研究成果。但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仍需把图书馆作为其最基本的研究场所。
因特网完全改变了图书馆的运作方式:今天,因特网已经成为了图书馆之信息管理、储存和传播的主要途径。目前美国大多数的图书馆都拥有整体性、一体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将馆藏目录、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流通借阅、资料库使用等多种功能的图书馆服务全部聚集在一个视窗主页下进行,而这一视窗又通过因特网而无所不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运作和服务效率。
全球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网络的使用缩小了时空的距离。一个连结世界各地的全球数字图书馆正在形成。分布于全球各地的图书馆资源通过因特网的连结而汇聚为一个巨大的信息系统,为资源共享和信息流体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商业界开始介入图书馆的服务: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最宝贵的资源。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商业界大量介入以往由图书馆和信息中心才能提供的服务。美国硅谷地区新成立的许多.com公司实际上就是信息咨询和检索公司。美国最有名的网战Yahoo公司,资产上亿,其主要工作就是收集网站信息并进行编目,为人们提供检索方便,而这种收集和编目的工作,图书馆员已经做了上百年了。除此之外,图书馆里的传统业务也逐步趋于社会化,如图书公司向图书馆出售新书的编目数据,网上电子书站向图书馆销售电子图书的使用权并为图书馆的读者提供该电子书的借阅服务等。
图书馆介入学术出版工作:随着电子期刊的广泛运用,图书馆开始与其所服务的学者合作,共同出版和管理电子学术期刊。这一举措旨在减少商业出版商的中介作用和随之而来的利润开支,以加速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传播,减少学术出版的成本。这是学术出版的新趋势。
从长远来看,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和教学场所将会长期存在。同时,图书馆也将不断更新服务,在信息革命中再生。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正从储存资料长期备用(just in case)的模式向集信息资料的储藏、信息的中转及传播为一体的按需及时储存资料(just in time)的模式转换。数字资源文献具有无所不在、分布广泛、随时随地可取的特点。在数字时代,人们不需要到图书馆就可以浏览万里之外图书馆的藏书资源,还可以利用各种手段从远距离直接获取资料。虚拟图书馆(virtuallibrary)和日新月异的电子出版物(electronic publications)及电子检索工具已透过庞大的国际互联网www和Internet向图书馆的读者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越国度的全球数字图书馆(global digital library)的雏形。
美国图书馆教育家F.W.Lancaster[1](F.W.兰开斯特)早在1992年就指出过,未来图书馆的运作将由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其形态决定,而不是简单地由图书馆来使用信息技术。换句话说,就是信息技术将主导下一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服务方式。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管理也产生了一个由量化向质化的转变,这个转变可以称之为革命。在这场革命里,除了广泛地使用电子数据库和电子检索工具进行网上查询、参考咨询及流动系统等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新技术、新手段外,近来在美国,我们又看到了刚刚出现的电子书和网络图书馆储藏的电子书(netlibrary http:/www.netlibrary.com),一些大学(如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出版社和一些商业出版社(如Macmillan、McGraw-Hill等)在它们出版了一本新书后,便把该书的计算机文版作为电子书送到这个net library贮存。该馆对这些电子书进行编目后,再向许多图书馆提供网上的借阅和流通服务。只要交纳一定的年费,人们便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到这个网络图书馆借阅电子书。每本书都有借阅限期,须按期归还,借还手续完全由计算机控制。网络图书馆是一个24小时开放的、无人操作的图书馆,既没有馆舍,又没有图书馆员,仅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进行运作。
今天,数字图书馆正全方位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传统的图书馆逐步变成以书籍和数据库相结合的知识与信息的通道(gateway),进而走向更具开放性的和虚拟性的无墙图书馆。
以下,笔者将着重讨论我们该如何促进观念上的和服务方式上的转变。首先,我想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图书馆评估系统来勾画和评价下个世纪的图书馆。具体而言,就是确立几条基本的标准,来衡量数字时代一流的图书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也即我们在新的环境下,应以哪些标准和从哪些角度来评估图书馆的工作。
2 电子时代多方位的图书馆评估体系
传统的图书馆评估着眼于馆藏资源、馆藏大小、馆藏历史等方面。在这个评估体系里,不存在文献的获取(access)问题。但是,在数字时代,一种信息资源在不在你的库存里,已经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向读者提供该资源的使用,也即我们常说的“获取与拥有”的问题(access vs ownership)。Dave Penniman[2]指出,未来图书馆的重点在于信息的传递。因此,21世纪图书馆的评估要基于服务,而不仅仅着眼于馆藏资源。下个世纪图书馆将是以信息传递和资讯服务为主的信息中心。
在此,我特提出电子时代衡量图书馆服务的6条标准:①馆藏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网络化及数字化的程度;③多元化的信息服务;④全球范围内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⑤提供远距离学习和教育之环境;⑥馆员素质。
2.1 馆藏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首先应当指出,由于在近期内我们无法将所有的图书馆资源都数字化,丰富的馆藏资源仍将是衡量我们服务和实力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馆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是图书馆服务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图书馆离不开丰富的馆藏,至少在今后50年内,我们不会完全告别书籍。此外,要想把人类现有的所有书籍完全数据化,也是难以想象的。即使将来的出版物完全实现了电子化,人类仍需要完整地保存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文明结晶——书籍。在这一前提下,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保持完善的传统图书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吸取新技术,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创立电子时代全新的、多元的和超越时空障碍的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
下面,我想就目前分布在美国各地的一些重要的中文馆藏作一介绍。美国的第一代中文馆藏,即那些从19世纪末就开始发展的馆藏,如国会、哈佛、加州柏克利和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的馆藏,明显比其它学校的馆藏丰富,因此是北美中文图书馆的中坚和一流馆藏。美国第二代的中文馆藏,即那些从20世纪初到“二战”以后建立发展起来的汉学图书馆,如普林斯顿、哥伦比亚、芝加哥、密西根、加州洛杉矶大学、胡佛研究所和华盛顿大学等馆藏,其馆藏资源也蔚为大观,而且质量也相当高。第三代中文馆藏是指那些在20世纪60年代的冷战期间发展起来的馆藏,如匹兹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的中文馆,其馆藏都可圈可点。最后,是美国汉学馆藏中的第四代,即在中美建交之后,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中文馆藏,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杜克大学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等,因经费充足,发展迅速,成绩也很可观。上述4代共80多个馆藏分布在美国各地的大学图书馆里,是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资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在电子时代里,我们如何定义馆藏呢?馆藏应包括任何形式的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而不是单指书本。那么,可以触及到的网上信息资源,包括我们在网上付费订阅和免费获取的资源是不是也可以算作馆藏呢?从服务的角度来说,这类出版物应算作馆藏,因为我们付了费或者不用付费也可以获取并提供给读者。那么,对这类馆藏应如何计算呢?比如说,一个图书馆可通过订阅一个数据库而获得5000份电子期刊,这些电子期刊如果可以算作馆藏的话,那么那些免费获取的电子期刊是否也可以以同样的办法计算为馆藏呢?这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了。此外,仅就通过网上订阅的学术期刊来说,如果图书馆只拥有其使用权,而无储存权(archival rights),那么一旦出版商停止出版这些电子出版物,图书馆便不仅失去了使用权,而且也没有库存了。这是电子时代里产生的新问题,即如何永久贮存和拥有电子出版物的问题。
2.2 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程度
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程度是一个全新的图书馆评估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书馆管理的总体自动化程度;
整体性的网络联接;
远距离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服务和数字图书馆的开发。
图书资源和图书馆管理的总体自动化程度反映在完整的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立(包括卡片目录的回溯建库)和图书馆的流通、咨询、采购、编目一体化的自动管理等方面。就美国的中文图书馆来说,大多数第一、第二代的中文图书馆尚未完成全部的因溯建库工作,此项工作估计10年内可以完成。第三、第四代中文图书馆,由于馆藏资源量相对少一些,大多已完成机读目录的建库工作。对美国的中文图书馆而言,除了建设机读目录外,管理系统的汉化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美国的大多数学术图书馆都在更新图书馆管理系统,即开始购买和启用第三代图书馆管理系统(third generation integrated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第三代的一体化图书馆管理系统有服务器结构(client server),提供网络Z39.50状态环境,采用oracle数据库管理软件技术,可以远距离检索和获取资料,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等特点。但是,多数的第三代图书管理系统尚不能对美国的图书馆提供汉化环境和Unicode码的使用。
表1 美国学术图书馆目前使用的几种主要的第三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及其汉化能力
由以上可知,大多数美国第三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目前尚不具备汉化环境及处理汉语的能力。因此,对北美的中文图书馆来说,首要任务是协助开发商发展能够在北美学术图书馆里处理汉字、提供汉化环境的软件,推出中文环境下的机读馆藏目录和图书馆管理系统。
表2 美国中文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网络化和数字化程度的第二个方面在于网络的整体联接,其中包括同校园计算机网的联接。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咨询资源的使用,图书馆和大学校园内的电子计算机中心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图书馆网络和校园的计算机网络联成一体,把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范围拓展到学生宿舍和教授的办公室,这也是网络化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标志。
网络化和数字程度的第三个方面是远程信息获取,它主要反映在与国家数据库和国际数据库的联接及使用上。北美的学术图书馆一般都在OCLC或RLIN这样的国际数据库上联机编目,为大规模的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打下了基础。此外,远程信息获取和资源共享也应包括与国内及国际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这样,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网络化和数字化程度的第四方面是国际互联网(WWW)上的信息咨询服务和资源开发,它是目前数字化图书馆发展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今天,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服务(Web-based information service)摆脱了以光碟和独立工作站为基础的服务形态,为信息资源的获取创造了全球范围内、全方位、不局限于时、地的运作环境。现在人们可以透过WWW检索各种信息,如国际时事、财经消息、学术出版物和图书资料目录库等,可谓一“鼠”在手,遍游五洲。
我们在建立数学图书馆,将书本资料转变为数字资料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要考虑资料的可用性,有些资料作为书本形式保存即可,而不必转为数字资料。其二,将书本资料转化为数字资料会涉及版权问题,如何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是必须认真考虑并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三,转化数字资料时要考虑将来如何长期对这些数字资料进行维护和更新换代。建立网上数字资料库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是今天建,明天就废,那样对读者绝无好处。维护一个资料库要比建立一个资料库花更多的费用。中文图书馆和电子资料库开发商要协作配合,建立长期的工作计划,开发和维护网上中文资料库。
建立数字图书馆还包括电子学术期刊的出版。今天,学术图书馆正朝着逐渐掌握和出版电子学术期刊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明天的图书馆本身就可能是电子刊物的出版者。这是21世纪的图书馆与今天的图书馆的不同之处。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的SPARC项目[3]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商界以盈利为目的出版学术期刊,造成了期刊的价格昂贵、学术成果出版周期拉长等种种弊端,甚至出现了创造学术成果的人却买不起刊登自己学术成果的刊物的现象。这种以盈利为目的的、漫天要价式的出版局面不利于学术思想的交流和传播,必须尽快改变。
Brook等人向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研究委员会提交的报告表明[4],美国众多的高等学校都已经具备强大的电子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为自行出版电子期刊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高等学府和研究机关就可以以低廉的成本在网上出版研究人员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不一定要把这些研究成果提供给出版商来作盈利性的出版了。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图书馆直接来出版和管理电子学术期刊,促进学术交流,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将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个新生事物。
2.3 多元化的信息资讯服务
21世纪,图书馆的资讯方式将是多元化、多媒体和开放性的。我们的在线目录将不仅包括书籍、期刊、缩微资料和音像资料,还将包含电子书、网络资讯资源、数据库资料、电子期刊、索引等多种存在于馆内和馆外的资源,以扩展我们的服务空间。
就服务来说,信息资讯服务应该发展成为多元化的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资讯服务流程
这里,我们可以看见这一系统的整个流程。在这一流程的运作中,我们还要解决信息资源的开发、系统管理、版权等许多技术问题。
2.4 全球信息资源的利用和获取
21世纪,我们应当努力建立起一个全球数字图书馆(global digital library)。所谓全球数字图书馆,就是可以超越国度和时空障碍,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里来获取信息资源并将资料迅速传递到读者的一种新机制和服务方式。建立全球数字图书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几乎还没有电子计算机网络,地球上一半的人口甚至连电话都无法享有。但从另一方面说,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毕竟使跨越国度之间的全球电子资讯和图书馆服务成为可能,而这种想法在10年前还只是一个梦想。
1996年8月,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成功地进行了通过Internet来相互传递全文中文期刊文献的试验(双方用ariel软件将经过扫描的期刊论文的全文图像传递到对方的计算机屏幕上),开展了中美图书馆之间首次跨越太平洋的文献传递业务。1998年8月,这项国际文献传递服务扩大到了美国匹兹堡大学、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和台湾“中央研究院”图书馆,构成了两岸三地和北美之间的文献传递和资源共享网。同年,该项业务获得了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学会(Institute for Museumand Library Services)颁发的“全国引导基金奖”(National Leadership GrantAward)。在美国联邦政府的赞助下,匹兹堡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国际中文学术期刊文献传递中心”(Gateway Service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Publications,http://www.library.pitt.edu/gateway),该中心通过Internet向全美学术界免费提供中文学术期刊论文的全文传递服务。凡是北美地区尚未收藏的中文学术期刊,都可以通过Internet直接从参加此项目的中方图书馆索取,并采取全文传送的方法通过网络传到位于匹兹堡的该服务中心,然后寄送到文献索取人手中。参加这个项目的中方图书馆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和台湾“中央研究院”付斯年图书馆共6个馆。这个国际间资源共享项目的成功表明,我们可以在电子时代提供全新的服务,为学术界提供前所未有的方便。
2.5 提供远距离学习和教育之环境
提供远距离学习和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and learning)之环境是现代图书馆为高等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形式,它包括提供网上参考工具书、课程教材存档和查阅下载,网上多媒体的学习资料及时事新闻和网上报刊阅览。在电子化、网络化时代,读者不需要到图书馆来,就可以借助于网络这个媒介,通过虚拟图书馆使用学习资料。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不再是藏书库,而是连接四面八方的学习中心、资讯中心和信息通道。提供远距离学习和教育的能力也将是评估图书馆服务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2.6 馆员素质
在着重讨论信息技术和电子图书馆的时候,我们仍需认识到官员素质的重要性。任凭现代资讯技术怎样变化,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服务手段的开发还得依靠人来实现。因此,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对馆员的素质将有更高的要求。新一代的图书馆馆员应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信息管理知识。对在职的馆员,要给予继续培训。馆员素质和专业训练程度的提高既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图书馆评估的一个重要参数。
诚然,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员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系统知识和数据库管理知识,如数据库的管理、原始数据和二次数据的组织、计算机程式设计与网页的设计和维护等,但是,如果缺乏传统的图书馆情报学科的训练,缺乏较坚实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也是无法胜任工作的。数字时代对图书馆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 结论
今天,全球范围内的中文图书馆都在由图书资料库或藏书楼向信息资源流通渠道转变,也都在从仅仅提供馆内服务向提供广泛的虚拟状态下的多元化信息服务转变。随着运作环境的改变,图书馆的综合能力,包括储存信息、获取信息及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将变得格外重要。虽然数字时代图书馆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在数字图书馆迅速发展的今天,进行这种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收稿日期:200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