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兴趣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Q 你好!我家好好1岁9个月了,我开始教她数数、认字,在家里的墙上贴满了数字和词语,每天一有时间就教她认。可是,在一段时间过后,我感觉她对数数和认字好像不是很有兴趣,这让我很困惑,不知道怎样才能激发她的学习热情呢?
(山东东营 付荣荣)
A 1岁左右孩子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几分钟,因此,在每个她感兴趣的玩具或事物上逗留的时间都很短,但过一会儿他们的兴趣点又会再回来。所以,现阶段你女儿对“认数、认字”可能不感兴趣了,转去喜欢其他东西是蛮自然的。
1岁9个月的宝宝正处于“运动时代”,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身体去触摸、去探险,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动”的游戏和玩具要比“静”的更有吸引力,也更有益身心发育。比如一个滚动的彩色小球,会让他好奇心大发,去主动追着小球跑。在书籍方面,妈妈可以选择各类撕不烂的触摸布书和各种声形俱佳的玩具,其中有带互动性响声的,让宝宝在翻书的过程中锻炼手的灵活性,同时提高宝宝认物认色的能力。
我不建议过早给宝宝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及灌输,3岁以前的宝宝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动作,不可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事物。即使能认一些字,也是机械记忆,很快就会遗忘。要顺应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先让宝宝学会玩乐,再从玩乐中引导学习。
Q 我家天天2岁半了,我想等天天3周岁半时再上幼儿园,因为想给天天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来尽情玩耍,而且天天一直跟奶奶在一起,我很放心。平时教天天唱歌背书认图画,也都是顺着天天的兴趣,从来不勉强。请问,我这样的教养观念正确吗?
(江苏无锡 吴召文)
A 在宝宝的兴趣培养上,妈妈的观念是正确的。尊重孩子的意愿,喜欢哪项学哪项,不勉强。让宝宝的兴趣自由、健康地成长,快快乐乐地学习和进步。
但是,如果妈妈认为宝宝去亲子班或幼儿园,就剥夺了他“尽情玩耍”的权利,那就错了。1岁以前的孩子,行走及表达能力都有限,他们玩耍的方式主要为“独玩”,或者由父母长辈陪玩。而当宝宝逐渐能走、跑、跳,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的时候,他需要的则是和同龄人——小朋友一起玩。
此外,让宝宝进入幼儿园更主要的原因,是为宝宝提供一个家庭之外的成长环境,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如果妈妈担心宝宝一下子不能习惯幼儿园,可先陪同他参加一些1个小时之内的兴趣班,让他先进入一个小集体,感受“集体玩耍”的快乐,不要让他因长时间呆在家里而变得怕生,进而成为性格内向的孩子。
Q 宝宝现在20个月大,可能是被惯坏了,在家里只怕她爸爸,平时只要她一犯错误,我们就说“爸爸来了”,然后她就会乖乖的,可是总这样说,她就很害怕她爸爸,平时根本不让爸爸抱,就这样,她爸爸也有意见“别拿我吓孩子”,可是我们说孩子,孩子又不听,但我们又怕孩子和爸爸越来越陌生。请问,该如何调节孩子和爸爸的关系?现在孩子根本不理爸爸了。谢谢!
(辽宁沈阳 王莹莹)
A 宝宝对周围家人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而且20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听懂妈妈说的很多具象的东西。所以,当妈妈用“爸爸来了”作为吓唬宝宝的工具时,宝宝的脑海里肯定会立即浮现出严厉爸爸的形象,自然非常害怕。其实,这个阶段正是爸爸妈妈和宝宝建立亲子关系的最佳时间,而你却反其道行之,这当然对父女关系非常不利。我觉得可以从3个方面来改善现有的状况:
1 每一个和宝宝亲近的人,都要与“爸爸”一致。要让宝宝觉得,她的过分要求除了爸爸不同意,也得不到家里其他任何人的支持。在原则问题上,不要孤立爸爸,家里人要站成一线来影响宝宝。
2 矫枉过正。及时还爸爸以“慈父”的真面目。妈妈尽量让宝宝与爸爸多接触:全家外出时,由爸爸主带宝宝;宝宝要买零食或玩具时,让爸爸主动献“殷勤”;换尿布洗澡之类的亲密时光,爸爸也可以加入。尽量让宝宝感觉“其实,爸爸是很爱我的”。
3 爸爸妈妈要思想一致、行动一致。我个人不推荐用任何“吓唬”的手段,因为“吓唬”并不会让宝宝明白做错事的理由,以后不会进步。宝宝在交流时最能接受直观的“比拟”方法,让宝宝理解“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例如,当宝宝拒吃蔬菜只吃肉时,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宝宝如果不吃蔬菜,明天便便会很硬,那样宝宝的屁屁就会很疼哦,很疼后就要去医院打针吃药。”就这样,简单的“比拟”对这个月龄的孩子很有效。
Q 我儿子现在9个多月,一直非常胆小。给他买的新玩具,他都怕得不敢抓,如果是能闪光、能发声的玩具,他更是看了就会哭。每次都要怯怯地看上两三天,才敢拿来玩。请问,我该怎样改善儿子胆小的性格呢?
(山东济南 豆丁妈妈)
A 宝宝胆小,可能是由于他比较敏感,一般个性敏感的宝宝多内向,表现出来就是胆小和拘谨。但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小时候内向并不等于以后也内向,开放式的生长环境与鼓励式的交流方式,对形成开朗个性尤其重要。
9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听懂妈妈的话了,每次看见宝宝不敢碰的东西,妈妈应轻声细语地告诉他,并先示范给他看,配合一些滑稽的语言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如果宝宝对一件并不熟悉的“玩具”表现出非常害怕,甚至在妈妈示范后还不能接受,那就别强迫孩子去玩,而要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安抚他的心情。平时要多带宝宝出去走走,边走边告诉他能看见的东西,认识的东西多了,眼界宽了,适应陌生事物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Q 我家暖暖学会生气了,我该怎么办?小区里有个比我家暖暖大1岁的小姑娘,经常一生气就一个人跑开,独自站着、不吭声。不知暖暖是不是有样学样,昨天竟然也学会了,一生气也是一个人跑开、低着头、绞着衣服,谁叫她都不搭理。请问,22个月大的小女孩就出现这种现象,是否合理?该如何教育、纠正呢?谢谢! (浙江杭州 周海丹)
A 宝宝会学小姐姐的言行,这是孩子的天性。2岁左右是孩子真正模仿的开始,在模仿父母或者成年人的动作、语言时,孩子会下意识地想:“我也能这样做呀!”于是,孩子发觉了自己也可以控制一些事情,他学到的不仅仅是被模仿的事物,更包括了行为的自觉意识。
虽然宝宝可以模仿,但他不具备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因此,他会好坏一并模仿。这时,就需要妈妈耐心观察,加以指导与鼓励。首先,妈妈应保护宝宝模仿的能力,然后尽力让宝宝多接触你希望他模仿的对象和事物。其次,妈妈更要注意行为举止。因为父母的日常举止是最多被宝宝模仿的。如果宝宝的身边出现了“反面教材”,要尽量让宝宝远离或是隔绝与这些行为或人的接触,看不见了,宝宝自然也就学不会了。
你家宝宝爱生气,可能是学来的或是性格的一部分,无论怎样只有疏导,不能恐吓。让她多接触其他阳光性格的孩子,慢慢去影响她。
(解答专家:黄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