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论文_薄建军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论文_薄建军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胜坨中学 257000

摘 要:新的初中数学大纲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教育 思维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1.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学生的创新兴趣。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箱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了“+”和“-”。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可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2.利用数学图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教育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而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它们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或由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而成,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如:矩形图形中最合理和最美的图形,矩形的长和宽是用黄金分割来组成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线条美和图案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我们带来的美。

3.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等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起始点,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会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开始就牢牢抓住,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中。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全方位、多途径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知识传授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想激起创新思维、培养能力,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否则,创新就失出了基础,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被激发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观点或态度进行定向迁移,诱发创新思维。

2.在改进数学教法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获得顺利完成。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变范式教学为创新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互动,在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相互交互,从而有效地促进创新思维的训练。

创新性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一种在主体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原理,从教学过程自身的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主要目标,具有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作者:薄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论文_薄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