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访农业部陈耀邦部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部论文,农村经济论文,战略性论文,科技进步论文,部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记者:陈部长,199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00年元月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了要积极调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也进行了一些具体的探索,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陈耀邦(以下简称陈):中央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很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1999年,可以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各地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向农业、农村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这次农业结构调整,总结了历次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教训,既积极主动,又稳妥扎实;既注重总量调整,更注重品种和品质结构的优化;既有统一指导,又尊重各地和农民的选择。去年市场滞销的早稻、南方冬小麦、北方劣质春小麦面积调减幅度较大,优质早稻、专用小麦和玉米面积扩大;棉花、糖料面积调减,油料、蔬菜面积增加,优质化进程加快。畜牧养殖和渔业结构有所改善。乡镇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
记者: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又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在当前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陈: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是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是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迫切要求。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要跳出以粮为主和传统农业的圈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要跳出区域发展中自求平衡的圈子,调整好农产品区域结构,使各地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要跳出短缺经济条件下一味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圈子,在稳定有效供给的同时,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按需生产,以销定产;要跳出过度开发农业资源的圈子,着眼于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之,这次农业结构调整,正如温家宝副总理讲的,是一次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的全方位调整,是向农业的广度、深度进军的过程,是科教兴农的过程,是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经济体制的过程,是推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十分复杂,也十分艰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此,我们要有全面的认识,同时,它又是一项紧迫的工作,我们必须及时把工作重点调整过来。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当前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既不要畏难观望,无所作为,又不能主观决断,盲目调整。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稳步推进。二是结构调整中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注意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要增加1000多万人,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破坏粮食生产能力,这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前提。结构调整中,我们也要把一些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退出来,还林、还草、还湖。这样虽然减少一些耕地,但生态环境改善了,自然灾害减少了,总体上会稳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优势适量压缩部分粮食生产,发展效益更高的农业,但耕地要保护,基本生产能力要保持。粮食主产区要发挥粮食生产的优势,要在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适应市场,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向提高产品质量要效益,向搞好加工转化要效益。三是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结构调整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引导和做好服务工作上,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着力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搞好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记者: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需要把握哪些原则?
陈: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则应把握好:
首先要注意市场导向的原则,这是一个出发点。农产品要能卖出去,卖个好价格,在竞争中取胜,就一定要产销连接,适销对路。从市场需求考虑,比较突出的是调优和补缺。现在尽管有阶段性、结构性剩余,但还有一些产品是不足的,可以拓展的领域很多,特别是在提高品质、发展名特优新、搞加工产品方面还要去开拓。
第二,要依靠科技。农业结构调整要注意新的科技成果的运用。调优和补缺都涉及品种、栽培饲养技术、加工储运等问题,要通过调整进行一次科技的普及提高。此外,要在竞争中取胜,要价廉物美,少投入多产出,这都要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农民也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怎样把科研单位与农民、与农业企业相结合,这是当前一个很突出的大问题。农科院、农业院校要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开展研究,培训人才,推广技术,这个工作很重要,也很迫切。
第三,要立足于区域的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条件。结构调整本身也是布局的调整,从全国看,农业结构应有区域分工,种植业、养殖业都应如此。
第四,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立足于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效益。农业综合开发,现在明确要转到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上。从可持续发展来讲,还要注意合理的耕作制度,用地养地,不要再搞破坏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垦,同时要利用目前粮食情况比较好的条件,搞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草。
第五,要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如果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定指标,要求粮经比例达到多少,今年一定要调整多少,并以此作为考核乡镇干部的指标,这就不行。政府主要是搞引导,搞服务,农民是调整的主体,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要用强迫的办法。不能简单化地提一定要调整多少,首先要看市场,是不是需要那么调,调什么,怎么调才最有效益,农民到底愿不愿意干,有没有物质基础,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这实际上是关系到是否尊重农民自主权的问题。
记者:调整农业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要落实好哪些措施?做好哪些基础性的工作?
陈:调整农业结构,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目标,落实好以下措施:
第一,要积极调整种植业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品种和品质结构。在区域布局上,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还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城郊型的现代化农业,增加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特色出口农产品生产,形成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中部地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建立优质稳产高效的大型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生产基地。西部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加快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特色高效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在作物结构上,要适当调减棉花、粮料和烤烟面积,稳定粮棉糖基地及优质高产田面积,重点压缩低产地区和零星分散区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经济作物和高价值作物,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济作物产业带、产业区。在品种结构和品质上,要大力发展优质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尽快淘汰南方早籼稻、江南冬小麦和东北春小麦中的劣质品种;实行东北玉米大豆轮作计划,大力发展东北优质大豆生产。棉花要加快发展优质棉,淘汰夏播棉,满足纺织业对多档次棉纤维的需求。油料要积极扩大“双低”油菜面积,重点抓好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建设。其它经济作物也要按照市场供求情况,适时调整结构。
第二,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抓。发展畜牧业不仅能够促进粮食转化,缓解粮食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矛盾,而且能够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食品、毛纺和皮革及饲料等相关工业的发展。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规模生产和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畜牧业集约化经营,加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实现养殖方式的突破,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草原牧区要加强草场改良,提高单位面积载畜量,努力恢复草原植被。要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优质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生产。要下大力气健全良种繁育、疫病控制、饲料生产三大体系,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第三,继续优化渔业结构。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名特新产品的比重,改革养殖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调整作业方式,继续实施捕捞产量“零增长”计划。大力提高渔业技术装备水平,调整远洋渔业结构,积极发展大洋性公海渔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引导休闲渔业发展,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另外,我要强调的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农机行业要抓住当前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民迫切需要农机具的有利时机,调整农机产品结构,提高装备水平;紧紧围绕重点作物、重点环节的机械化生产,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特别是作物收获机具、粮食烘干设备、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的研制,以及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技术的开发推广。要进一步搞好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更新工作,继续组织好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并逐步向水稻、玉米等其他作物和生产环节延伸。要大力推进水稻、玉米和大豆的机械化生产,推动大中城市郊区和东部沿海等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政策引导,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
至于基础性工作,我想有四个方面要抓好:一是搞好规划,加强引导和指导。农业部已经制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规划,主要农产品优质化的分区域分品种规划,各地也要抓紧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分作物、分品种、分区域的生产结构调整规划或意见。二是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要认真实施“种子工程”、“养殖业良种工程”、“菜篮子工程”和“丰收计划”。把开发、引进和推广降耗增效技术、优化动植物品质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及储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和农业质量标准体系。要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产地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规范销地批发市场;积极扶持发展农村个体运销大户、民间运销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和修订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要实施农业名牌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绿色产品”。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农业信息网络,尽快实施覆盖各省农口部门的农业部卫星通讯工程,加大为决策服务的力度。部里和省级的农业信息网,要加快向县级延伸,努力扩大信息覆盖面。要大力推进“电波入户工程”,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民发布信息。信息服务的内容,不仅要有生产信息,还要有价格、技术和供求信息。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加快研究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和发展规模规划,加大对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改组、改造,建立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广泛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建设。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