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行针灸配合中药汤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疗法,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汤治疗的方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3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行针灸配合中药汤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血管病;痉挛性瘫痪;针灸;中药汤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05-01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多见病,很多中老年人由于此病死亡,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但治愈率低【1】。我院应用针灸配合中药汤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
实验组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在54岁至69岁,平均年龄为(61.23±8.31)岁,病程25天至156天,平均(87.23±50.31)天。
对照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48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62.34±8.28)岁,病程31天至160天,平均(86.83±52.29)天。
比较两组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依据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时修改和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年)【2】,所有病例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为脑血管病。
1.1.3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经 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血管病。
(1)患者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成痉挛性。
(2)患者年龄不超过75 岁,患者病程不超过6 个月。
(3)患者意识清楚。
(4)患者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均符合上述四条者,均可纳入试验病例。
1.1.4 病例排除标准
(1)患者原存在运动性功能障碍且伴有较严重的血压高、心脏病、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严重的糖尿病或者曾有精神病史,或者带有不能清楚辨认人、智障、视野不完全的患者。
(2)患者年龄超过七十五 岁,病程超过六个月。
(3)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存在晕针现象,或者不适宜疚疗。
(4)患者近一段时间口服过镇定类药物或者肌肉松驰剂。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针刺患者的五泉(极泉、天泉、曲泉、阴陵、涌泉)穴,每天1次。
治疗组:针刺患者的五泉穴,并配合中药汤(由杭白芍、甘草、伸筋草、川木瓜、鸡血藤、穿山甲、川牛膝、桑枝、天麻、僵蚕构成)治疗,每天一次。
两组均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六周,2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1.3.1 痉挛的判定:
由于目前缺乏明确的统一的判定方法,我们应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Ashworth 评分法【3】判定痉挛程度。(1) 痊愈:肌张力没有增高。(2)显效:肌张力有轻微增高,承重部位在关节做被动屈曲或伸展式动作时感觉有卡住感和突然释放,或者关节做动作时在最后发生最小阻力。(3)有效:肌张力稍微出现增高,能感觉到轻微卡住,且在关节做动作时一直存在最小阻。(4)好转:很多时候关节在做动作时出现肌张力显著增高现象,但承重部位在被动活动时较容易。(5)无效:肌张力显著增高,被动活动不易或承重部位一直保持屈曲或伸展。
1.3.2日常生活能力的判定( ADL )
应用 Barthel 指数分级法【4】,此表包括一些日常的生活事项, 能否自己大小便、需不需要别人喂食、能否自己穿衣服和修饰、能否自己上厕所、能否自由转移或者活动 、上下楼需不需要搀扶和能否自己洗澡。 此方法将日常生活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超过六十分且生活能自理视为好;低于六十而高于四十分且存在部分依附视为较好;低于四十分存在显著依附视为差。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定性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等级资料用Radi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治疗后痉挛程度比较
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401712 63295.00
对照组4067109880.00
2.2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比较
两组于治疗前进行 Barthel 指数分级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三周后 Barthel 指数积分对比,积分均有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六周后 Barthel 指数积分对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积分显著增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表2 两组 Barthel 指数积分比较()
组别例数(n)治疗前治疗三周后治疗六周后
对照组4046.33±5.3156.43±6.3163.24±5.36
实验组4045.53±4.5363.23±4.3879.83±3.87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3 讨论
痉挛性瘫痪是脑血管病后的常见问题,临床表现为患者无法正常行走、转移,坐姿异常、存在平衡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痉挛性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增加了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5】。
当今,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方法有药物、针刺、手术和电刺激等。针灸疗法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疗程较长,疗效较慢,且有大量文献及临床报道,中医药防治肌张力增高具有明确的疗效,综合临床角度和医学经济学角度来考虑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针灸配合中药汤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是非常可取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汤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实验组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综上所述,针灸配合中药汤的治疗作用远远超过针灸,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志红.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55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6):140.
[2]周莉,施伟.运动灸配合反射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6):533-535.
[3]马延菊,汤伟,邓瑜等.针灸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2):80-81.
[4]贾雪梅,周宇超,黄亦璇等.针灸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5):736-737.
[5]陈庆庆,曹胜,寇洋洋等.电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3,28(5):390-391.
论文作者:强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针灸论文; 脑血管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痉挛性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