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观察组——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比2组NIHSS评分、ADL评分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依达拉奉;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指由多种因素引发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脑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常发于中老年人群体,有研究表明,脑梗死在我国每年发病率130~190/10万,是继恶性肿瘤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主要病残原因,严重威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命健康[1]。本次研究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治疗,现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
观察组女性34例,男性26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6.30±5.5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7天,平均时间(4.50±0.50)天,基底节区梗死19例,额叶梗死11例,枕叶梗死15例,小脑梗死10例,脑干梗死5例。
对照组女性27例,男性33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4.30±6.7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8天,平均时间(5.10±0.60)天,基底节区梗死18例,额叶梗死16例,枕叶梗死12例,小脑梗死11例,脑干梗死3例。
2组在上述资料方面差别小(P>0.05)。
1.2 方法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进行血压调控,并依据临床表现给予脱水、抗凝治疗。
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口服,75mg/次,一天一次,连续服用2周。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同对照组),再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30mg依达拉奉加入250mL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
1.3 观察指标
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状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ADL评分量表)和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全血还原比黏度等)。
1.4 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达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t检验)——SPSS22.00软件分析,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差别较大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2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分,x±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为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形成血栓,致使管腔变狭窄,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2],进而引发急性脑梗死。如果治疗不及时,自由基过度生成,神经细胞内钙超载,致使神经细胞受损,因此,必须在对缺血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前,尽早消除血栓,疏通闭塞血管,及时恢复供血。
由于血小板在粥样斑块部位聚集,形成局部血栓,而血栓和斑块脱落会阻塞远端,进而对远端血液循环造成障碍,因此,血小板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3]。氯吡格雷是一种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与其血小板受体结合的新型噻吩吡啶类衍生物,能够阻断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扩增,抑制其他激活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4];另外,氯吡格雷能够降低血小板膜蛋白P2选择素的表达,抑制血小板和内皮下基质的相互作用;同时,氯吡格雷是一种无活性的前体药物,经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转化,成为对血小板ADP受体有非竞争性拮抗作用的不稳定活性代谢产物,能够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ADP受体,发挥其强大的抗血栓作用。
依达拉奉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能够抑制脑细胞、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减少局部脑血流量[5]。此外,静脉注射依达拉奉后,由于依达拉奉分子量小,亲脂性强,有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脑屏障穿透率达65%,静脉给药后,能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内达到有效浓度,对于患者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6],有助于抑制脂质过氧化,延缓迟发性神经元的的死亡,进而减少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实现抗缺血作用,减缓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程度,从而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此外,依达拉奉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凝集、凝血功能和出血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肝肾功能不利影响小,因此,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和加重肝肾功能的损害。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能够有效缓解羟自由基造成的脑损伤,具有抗细胞凋亡、抑制血小板等作用,进而达到改善血液流变动力学、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86.56±4.45)分、ADL评分(76.21±5.1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比黏度(4.16±0.56)mPa·s、血浆比黏度(1.75±0.67)mPa·s和全血还原比黏度(7.53±2.48)mPa·s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能够有效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状况,减缓患者脑损伤程度,有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喜梅,单艳华,王东等.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144-145.
[2]张建华,陈文斌.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5,9(1):38-40,55.
[3]李秋玲,尧慧燕,钟高贤等.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2):113-115.
[4]宗国才.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J].淮海医药,2016,34(4):481-482.
[5]戴德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7(27):115-116,119.
[6]林存山,吴世政,张淑坤等.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系统评价[J].青海医学院学报,2014,35(1):60-66.
论文作者:郭娇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脑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格雷论文; 达拉论文; 血小板论文; 评分论文; 黏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