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1]2004年在《项目管理在生物医药咨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物医药咨询属于专业咨询,主要为医药研究机构和医药生产企业提供服务,促进医药研究成果迅速转化,并为医药生产企业带来利润回报。生物医药咨询的项目管理是指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生物医药咨询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和质量控制。 生物医药咨询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许多行业领域。但目前国内对生物医药咨询的项目管理缺乏系统研究和相应规范。研究生物医药咨询的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系统调研了国内外生物医药咨询项目管理的现状,阐明了生物医药咨询项目管理的意义和发展前景;深入研究了生物医药咨询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对生物医药咨询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益处;重点研究了项目管理知识和生物医药咨询的可结合性和结合点,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贯彻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提出了一套生物医药咨询的理想模式及工作流程。 生物医药咨询项目管理重点是应用项目管理的系统统筹和周密计划的思想,通过工作分解结构、里程碑计划、甘特图或网络图技术、责任矩阵法等方法和技术,控制项目实际进程,达到流程规范、资源平衡、团队合作、质量优良的效果,实现生物医药咨询项目管理的目标。 生物医药咨询的项目管理研究,有助于生物医药咨询机构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模式,也是对项目管理应用领域的拓展。
阳沛湘[2]2010年在《医学科研项目的知识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社会,知识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管理也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手段和机制。医学科学研究是一种跨学科、智能型的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获取和创造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实现知识的价值。在当前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医学科研项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项目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积累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在医学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知识管理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障项目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项目组及科研机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以医学科研项目为对象,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原理,采用文献调研、综合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医学科研项目的特点和需求,研究了医学科研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目标、环境、程序、方法和技术,并提出医学科研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和建议。研究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发展现状。通过文献调研,对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概念做了界定,对其发展历程、知识体系和管理过程进行了系统归纳。研究提出项目管理的实质是利用有限的时间、人力和成本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知识管理的实质是对知识客体、知识主体和知识环境的叁重管理,即对知识、人和组织的管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医学科研项目的知识管理是对医学科研活动中的个体、组织和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它注重项目研究过程中的知识流,着眼于提高团队的交流与合作,促使个体及组织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以提高项目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个体和组织的竞争能力。第二部分是医学科研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主要分析了医学科研项目的类别,提出医学科研项目具有六个特点,即探索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继承性、安全性和复杂性。针对医学科研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和流程,对目前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研究指出医学科研活动是一个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过程,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没有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重视知识的交流、共享和积累,必须借鉴知识管理的思想、方法、技术和程序进行调整,提高项目完成质量,提升项目组的科研实力和竞争力。第叁部分是医学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医学科研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需求、原则、特点和难点,重点对医学科研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目标、环境、程序以及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研究提出医学科研项目实施知识管理应遵循全员参与、注重积累、注重共享、注重交流、以人为本的原则,其管理目标是技术信息化、知识数据化、管理人本化、组织专家化和决策科学化。为了保证医学科研项目知识获取、共享、应用、创新整个过程的有效运作,必须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制度和信息技术四个方面营造适合知识管理的环境。结合医学科研项目的特点,研究提出实施知识管理的程序应包括确定目标、获取知识、交流知识、应用知识、评价知识和保护知识六个步骤,并总结提炼了知识管理对当前科研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主要包括转移管理重心、调整组织结构、建立组织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提高管理素质和调整管理政策等六个方面。第四部分是医学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应用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围绕医学科研项目流程,研究了项目启动、计划、实施、结束各阶段应用知识的特点,知识集成的范围和方法。通过调研分析,选择了叁种适合医学科研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工具,即知识地图、实践社团和知识门户。项目组利用知识地图可以掌握和评估组织知识资源,及时发现存在的知识问题;项目组通过建立实体和虚拟实践社团可以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提升组织凝聚力和绩效;项目组利用知识门户可以实现协同工作和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提高科研质量和效率。通过SARS联合攻关的典型案例,总结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成功经验。第五部分是医学科研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建议。为了保证医学科研项目知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研究从组织层面提出设立知识管理员,建立实践社团;从文化层面提出营造开放共享、持续学习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从制度层面提出建立知识分类、知识标准化、知识积累更新和知识激励补偿制度;从技术层面提出建立知识库、协同工作平台和知识地图。第六部分是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系统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并对下一步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将知识管理的先进理论应用到医学科研项目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医学科研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有关问题,选择、推荐了实施知识管理的方法、技术和工具,提炼总结了有关策略和建议。研究结果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王鑫杰[3]2018年在《项目集管理在医药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制药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我国制药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有效降低医药产业相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提高项目成果的利润率和成功率,除了增加资源投入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医药企业为了增强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通过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对生物医药产品开发的过程实施项目集管理,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水平。本文为我国生物医药产品开发过程中开展实施项目集管理进行了初步应用尝试,为提升我国医药产品开发的管理水平提供应用实例,通过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项目集管理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案例研究。依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制定的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和(项目集管理标准),初步构建生物医药产品开发的项目集管理模式,以便医药产品开发的项目集管理应用实践的借鉴。首先,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项目集管理研究现状,国内外生物医药开发流程管理现状,提出生物医药产品开发的项目集管理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生物医药产品开发应用项目集管理的方式,来优化并提升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同时获得最大的收益,确保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与项目集的收益保持一致。结合医药企业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适用于生物医药产品开发的项目集管理模式和流程。其次,基于PMBOK的项目集管理标准,分别对生物医药产品开发项目的立项管理、评估管理、实施管理、监控管理、结题管理和收益管理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分析和探讨。本文尝试运用挣值分析法对生物医药产品开发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收益管理,通过生物医药产品开发的项目集管理对各个项目的目标进行协调和对各类项目的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最后应用PMBOK的项目集治理和项目集管理理论,对生物医药产品开发的立项管理、评估管理、实施管理、监控管理、结题管理和收益管理进行过程管理优化同时依据企业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增补了可促进效益提升的管理措施。通过项目集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结合生物医药产品开发的特点,探索性地进行了生物医药产品开发的项目集管理的实践应用和完善,为同行业开展应用项目集管理方法提供参考。
曹湘博[4]2011年在《面向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体系建设中,信息支持是体系建设的基础[1]。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是产业的高度专利依赖性和专利药品发达国家的高度垄断性,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是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医药公司竞争优势的基础。我国目前生物药品品种较少,大部分都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长期以来以仿制外国药品为主。加入WTO后,我国要履行对100多个成员国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诺,这将给我国生物制药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国内外生物医药专利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因此生物医药产业与其他产业比较,专利信息分析相关性较强,研究更具代表性、更有价值。可以说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专利信息利用的过程,因为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流程中,其高技术含量的显着特征主要体现在叁点:其一,涉及到的学科领域非常之广泛;其二,多个学科领域交叉明显,关系复杂;其叁需要的信息往往是每个学科最前沿的,要求有很高的前沿科技含量。而从事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创新的人员不可能具备所需的如此海量的信息资源储备,同其他科技文献资源相比较,专利信息资源是最为满足以上叁点要求的信息资源。可见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其他产业相比较,对专利信息分析的需求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需要专利信息分析支持的流程环节多,需要分析的专利信息涉及到的学科领域较多,而且专利信息分析的难度较大。而目前我国的专利信息服务大多还停留在检索层面,对专利信息分析服务开展很少,而且多为被动服务,对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支持的力度相对不足,因此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更高质量专利服务,可以有效提升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这一研究中涉及两个研究领域:医药信息利用与技术创新管理,这两个领域都有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鲜有学者将两者相互结合。本文研究旨在通过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实践过程,探讨建立一种专业化的生物医药专利信息分析服务模式,这种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的特点是:将专利分析与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流程优化管理有机结合,通过将生物医药信息服务与管理学两个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相互融合,从一种多学科理论方法结合新的角度探讨建立一种新型的专利分析与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结合的模式,在验证这一新的模式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为提高医药专利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本论文由八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在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对专利信息需求特点基础上,分别从医药信息研究和技术创新管理两个领域,回顾和介绍了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背景,由此明确了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并确立了本文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及方法依据,对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首先,对专利信息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其次,对管理学领域与技术创新管理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概括。第叁部分,通过对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和其技术创新流程的核心环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得到生物医药对专利信息服务的专业化要求,为达到建立一种专利信息服务的和专业化模式的目的,专利信息分析服务必须满足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对风险控制和流程管理的要求。第四部分,结合已有的常规专利信息分析指标体系与需求调查分析结果,建立一个具有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管理特点的专利信息分析指标体系。由于这个指标体系结合了与生物医药技术创新风险源相关的专利信息分析指标项,因此相对现有的专利信息分析指标来说更体现了本研究专利信息分析与技术创新专利需求紧密相关的特点。第五部分,建立生物医药企业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并验证其有效性。首先,以前一部分研究得到的指标体系为依据,结合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参与者的需求调查结果,提供专利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服务提供前后的调查数据,评价专利信息分析服务对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专利信息分析对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干预,可以帮助创新人员控制创新中存在的风险,但是对于不同类别的风险其干预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对干预前后流程优化可控系数统计分析,以及对干预前后系数差数据分析都可以看出,专利信息分析服务生物医药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这种促进作用与专利信息分析对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控制的干预作用是成正相关的,这说明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控制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项风险与整个创新流程的优化是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两个方面,这两种管理学的手段共同应用,并且通过专利信息支持起作用,是本研究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得以验证的有效模式。第六部分,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将专利信息分析服务结合于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管理的模式的确立原则、组成、框架。第七部分,同时通过对以上模式的深入分析,从信息利用角度,给出对信息服务机构提高专利信息服务效率的建议。第八部分,结论及展望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分析研究的局限性同时提出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陈爱雪[5]2013年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日益发展的工业化经济为人类带来了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日益明显。这种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对各个国家的发展产生制约性影响。针对这一形势,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技术,加大开发新资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等措施。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尤其依赖虚拟资金及资源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力量失衡,国际分工体系面临重新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都意识到了必须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新兴产业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紧迫性。为了应对这次经济危机,他们将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致力于新能源和再造能源的开发,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从而在国际危机重建中争取有利地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都是以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方式维持经济增长。这种主要依靠高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受到资源供给约束并带来了经济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人们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和效率提升产量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2009年我国首次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指以重大科学技术突破为前提,将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引起社会新的市场需求,技术门槛高、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成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产业规模大,对国民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新产业。此后在2010年10月18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并制定了各重点行业的具体发展目标、发展路线图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近叁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初步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聚集特色,并在相关细分行业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但由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下,缺乏创新驱动,加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及配套政策制度体系,存在竞相建设,重复投资,投入使用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文章共分为六章研究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第一章阐述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之后在国内外研究综述基础上解释了文章主要内容、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创新和不足。第二章基于产业选择、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理论,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和特征、解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细分行业内涵;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介绍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标准及发展要素发展模式选择等问题。第叁章在考查西方主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培育政策及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其经验教训,以为我用。第四章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分别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现状、区域分布特征和细分行业特征解释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第五章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在识别金融支持、市场、科技创新、政策、产业发展五大类因素的基础上,以上述五类因素为一级指标,建立包括15个二级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求解,识别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二级指标。其次,在层次分析法基础上,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剔除了个别相关性不显着的因素,回归结果发现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法降维。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KMO与巴特利球度检测,根据解释的总方差与碎石图,提取了一个主成分,并将因变量与主成分进行了回归,得到了最终的回归模型。得出科技、金融及产业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因素的结论,总结这些因素所存在的问题。第六章对我国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对策建议。
邓永丽[6]2007年在《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特征及发展规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的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研究内容:本研究在界定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对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针对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①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理论知识积累。②系统分析和对比分析:系统论的观点掌握研究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对比分析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个性特征及发展规律。③案例分析:论证相关结论。研究结论:①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是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为生物医药研发活动提供研发策划、技术支撑和成果转化服务的产业。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具有四个特征:受政府高度管制;产业价值链长,分工细化程度高;服务模式多元化,以CRO为主旋律;全球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量。③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具有组织形态上的外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技术服务链从GCP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服务对象从化学药、天然药向生物技术药转移,空间转移呈现梯度转移与集聚转移相结合的发展规律。④我国应从产业环境、产业化发展和自身能力建设叁方面促进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发展。
鲁菁[7]2012年在《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探索了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理论基础;二是明确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市场潜力及市场的竞争态势;叁是明确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产业人才的现状;四是提出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发展的策略和路径,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在产业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系统性研究、规范性研究、实证性研究、案例研究、深度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研究方法,研究重点是实证基础上的规范性研究。结果和结论:1.明确了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建立了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理论基础。论文首先是明确了医药研发外包产业即合同研究组织(CRO)的概念和职能,通过对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驱动因素和产业内涵的分析,论证了“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提法的合理性,厘清研究的思路;并将社会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作为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阐述,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2.明确了全球和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中国医药研发外包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态势。通过对国内外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市场需求、市场规模、部分国家和地区CRO的发展现状、全球主要的CRO和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需求、市场规模、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总体情况及服务内容、中国CRO的分类、中国主要的合资和本土合同研究组织和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通过PEST结构模型(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信息)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结构特征的分析显示,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波特五力结构模型从微观角度的分析显示,本土CRO面临供应商、购买者、同业的竞争者、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大,替代者的威胁较小。3.明确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存在的问题,产业人才缺乏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首先,通过探索性的案例研究,分析了本土的合同研究组织(CRO) TG医药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及其解决措施;同时,通过深度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深刻解读了本土CRO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以上研究显示,产业人才、临床试验质量、相关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健全程度是影响本土CRO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产业人才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明确产业人才的现状和培训需求,本研究进行了3个现状调研,①临床监查员(CRA)的基本情况和培训的现状;②临床医师对临床监察员(CRA)的满意度的调查;③临床医师对临床试验的认知情况及教育需求的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尚未建立相关人才培养制度。4.为了促进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可持续发展,论文从产业政策、产业的规范和监管,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路径四个方面论述了产业发展的策略及具体措施。
安晓鸽[8]2016年在《沈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和各经济地区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获得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战略选择。沈阳市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出台实施各种激励政策和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以期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在沈阳市当前实施的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依然存在人才流失、企业创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表明现有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仍然是制约科技创新的枷锁。而科技体制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基础,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根源因素。因此,从科技体制改革的视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主要以沈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及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相关理论。其次,立足于沈阳市实际情况,对沈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况及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科技体制相关理论对沈阳市科技体制的概况进行介绍,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沈阳市科技体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从中找出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因素。最后,基于实证分析,根据委托代理激励理论及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从科技体制改革的视角建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并提出了确保激励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金泉源[9]2006年在《新药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药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竞争、高收益的活动,它具有涉及面广、环节多、耗费资金多、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系统操作复杂等特点,由此也决定了它的高风险性特征。高风险性正是国内许多医药企业对于新药研发望而却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有效地规避新药研发的高风险是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的迫切要求和艰巨任务。因此,分析新药研发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尽管目前我们对新药研发风险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从总体上看,这种重视还仅仅表现为对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尚缺乏如何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操作性指南。而且,国内一些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大多也是针对非医药行业,在新药研发方面的风险研究多集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种方法运用,更没有针对新药研发风险管理的系统性研究成果。本论文正是试图弥补这一空白。本论文首先对项目管理理论、风险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作了简要回顾。对风险的定义、特征、识别、评估以及调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指出了现有风险管理理论的贡献与不足。也对我国医药行业新药研发的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风险管理研究做了总结。其次,对国内外医药行业和新药研发的现状作了总结,在简要介绍新药研发流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和新药研发的高风险特征。在上述理论和现实情况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新药研发项目风险管理模型:即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的五阶段风险管理模型。这一模型的设计基础是项目管理理论、风险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是对这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这些理论在医药产业中的实际应用。再次,对新药研发风险管理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风险识别方面,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归纳,从技术创新风险来源角度将新药研发风险分为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生产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和市场风险这六大类,每一类风险中又包含了不同的子因素;在风险评估方面,通过调查表,对AHP方法所得判断矩阵进行处理,利用专家判断力权值确定专家权重和各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主要因素确定留用指标,从而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从模糊评价法入手,构造项目风险模糊隶属度矩阵,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法(F-AHP)的新药研发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在风险应对方面,从技术、财务、管理、环境、生产、市场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新药研发的风险管理应对策略。最后,对我国新药研发项目风险做了定量研究。通过对我国新药研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转化率情况的定量分析,确定各阶段的风险情况,同时对其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针对研发风险大的薄弱环节强化管理、降低此阶段的研发风险提供参考和借鉴。虽然新药研发有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要完全避开或消除风险,或者只享有收益而不承担风险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善于利用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认真调查研究,对风险进行认真分析和科学管理,完全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保证新药研发的成功。另外,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复杂多样,而且在不同的阶段各类风险都交叉存在,因此对新药研发要实施全过程的动态风险管理。总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研发项目的质量,并且将有利于目标市场的可持续开发;积极的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项目组和所在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因此,新药研发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我国制药企业及科研院校的新药项目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黄倩云[10]2017年在《价值工程在生物园区设计方案选择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生物园区对促进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生物园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十分重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由于生物园区在规划建设上具有自身的特点,设计公司通常只从一般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考量,而甲方也普遍缺乏从科学和管理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评估的环节,无法保证所选方案功能和价值最优。价值工程理论是一门技术、经济相结合,用于研究如何在保证或提升功能的基础上,低成本实现整体价值最高的科学方法。价值工程是提高工程项目功能(技术)、质量安全,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有效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领域,特别是在建设项目的方案优化中。但价值工程在生物园区建设项目中研究、应用却并不多,因此,在生物园区建设项目中引入价值工程的理论、方法对生物园区建设项目提高功能、质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价值工程的相关理论、工作程序,并详细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分析了价值工程适用性、工程项目的价值体现,结合生物园区项目的特点构建价值评价模型,应用FAST图解法对生物园区功能展开分析,通过使用加权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方法对功能权重进行评价,分别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出结论一致的最佳方案。再通过0-10强制评分法对选定方案的功能模块进行价值工程评价分析,根据价值评价结果对需要进行优化、创新的部分功能模块进行优化设计,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通过价值工程在生物园区建设项目方案的优化案例实证发现,价值工程对生物园区建设项目非常有效,操作简单使、实用性强,可以快速复制到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中,对类似工程项目都具有借鉴价值,也对相关专业的同仁进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项目管理在生物医药咨询中的应用研究[D]. 刘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4
[2]. 医学科研项目的知识管理研究[D]. 阳沛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0
[3]. 项目集管理在医药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王鑫杰. 西南民族大学. 2018
[4]. 面向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 曹湘博. 吉林大学. 2011
[5].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 陈爱雪. 吉林大学. 2013
[6]. 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D]. 邓永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
[7].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发展研究[D]. 鲁菁. 中南大学. 2012
[8]. 沈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究[D]. 安晓鸽. 沈阳理工大学. 2016
[9]. 新药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金泉源. 沈阳药科大学. 2006
[10]. 价值工程在生物园区设计方案选择中的应用[D]. 黄倩云. 深圳大学. 2017
标签: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论文; 生物医药论文; 项目管理方法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生物医学论文; 项目组织论文; 管理风险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有效市场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生物产业论文; 药品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研发管理论文; 生物技术论文; 专利管理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