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未来发展趋势预测_收入差距论文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未来发展论文,城乡论文,收入差距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收入不均等状况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陆铭、陈钊,2003),这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有关。近年来,从实证角度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已取得了很多成果。Wei Shang-jin和Yin Wu(2001)认为,经济开放是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的。陆铭、陈钊(2003)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经济开放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Lu Ding(2002)认为,限制劳动力的流动是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地方治理的效率与城乡消费差距及其变化都是显著负相关的,劳动力市场的扭曲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陆铭、陈钊(2003)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城市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很快,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衡量的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在1978~1983年间由2.57降至1.70。此后,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在1984~2003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除了在1994~1997年由于国家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而略有缩小外,其余年份均呈扩大之势,2003年更是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高值3.23。如果将公费医疗、失业保险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差距将会更大(李实,2003)。其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3年的3.23降为2004年的3.21和2005年的3.22。2005年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政策目标,2006年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些新的政策措施肯定会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未来的走势,随着国家支农力度的加大,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

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运用指数平滑法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利用1978~2005年的数据,同时考虑政策变量因素,对未来10年的城乡收入差距走势进行预测。

二、影响城乡差距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

在进行定量预测之前,我们首先就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一)促使城乡差距扩大的因素

1.农业相对效益的下降。农业是农村经济的主体,也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仍有多达47%的纯收入来自农业(见表1)。因此,农业发展状况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我国的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自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改革一直没有体制上的突破,再加上入世后发达国家的冲击,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农业的效益很可能下滑,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有可能减少,从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2.现有土地制度制约了农业的产业化与集约化。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土地产权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和资源最佳配置,阻碍了农业的产业化。同时,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也制约了农民对土地的投入,使大量土地荒芜,造成土地经营效益下降,制约了农业的集约化。

3.农村居民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滞后,难以适应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1)农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窄,水平过低。截至2003年底,我国只有198万农民领取养老金,仅占全体参保人口的3.6%,尚有2.5亿农民工根本没有养老保险(钱华琨,2006)。(2)农村的社会保障内容不够健全,农村低收入阶层和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3)农村医疗保障难以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农村合作医疗无法深入开展。

4.宏观政策上的歧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财政政策上重视农业,却不愿放弃剪刀差;想积极发展小城镇,却将建设资金大量向大城市倾斜。我国农业财政支出水平日益下降,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1991~1997年的7年间,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0.3%、10%、9.5%、9.2%、8.4%、8.8%和8.3%,2005年进一步下降到7.2%。另外,农业投资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份额一直在20.2%~23.8%之间波动,份额明显下降。同时,财政支出中农业科研投资所占比重也逐年下降,20世纪80年代初为4.5%~5.2%,80年代后期降至3.9%~4.3%,90年代只有3.4%。显然,这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极为不利。

(二)促使城乡差距缩小的因素

1.非农产业的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其在农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纯收入所占比重逐年提高。1978~2004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936元,年平均增长12.1%,同期农民的非农业纯收入由9.4元提高到1346.2元,年均增长20.18%,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了近8个百分点。非农业纯收入增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已达到44%,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已超过45%。可见,非农业收入的持续增长将极大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其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

2.税费改革有可能缩小城乡差距。200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了农业特产税。2004年国务院宣布5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税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2006年国务院又宣布全部取消农业税。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补贴的力度,这些措施都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3.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政策目标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是在“多予”上下工夫,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我国计划到2008年在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提出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民和农业的直接补贴政策,健全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对农民继续实行“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并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和完善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以及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四管齐下”解决增收难题。以上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通过对影响城乡差距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考虑到我国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分散和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产业的低效率、农村社会保障低下的社会现实,以及我国自建国后采取的对城市的偏向政策、经济结构与制度的二元性等情况,我国未来的城乡收入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但我国自2003年后,一直着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如取消农业税、确立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以及2006年的“一号文件”等,都体现了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我国的城乡差距是与政策导向和政策实施效果分不开的,因此,如果政策能够贯彻落实的话,我国未来的城乡收入差距有可能缩小。

三、中国城乡收入差别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本文主要利用指数平滑法和ARMA模型,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未来变动趋势进行预测。

(一)利用指数平滑法对我国城乡差距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指数平滑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某种指标的本期实际数和本期预测数为基础,引入一个简化的加权因子,即平滑系数,以求得平均数,它是加权移动平均预测法的一种变化。平滑系数应介于0和1之间,如0.1、0.4、0.6等。Eviews5.0中提供了5种指数平滑法的估计方法,我们仅使用其中的3种。

1.单指数平滑法(Single Exponential Smoothing)。这种方法适合于那些围绕一个常数项随机波动、既没有趋势项也没有周期项的时间序列,它有一个待估参数,其计算公式为:

2.双指数平滑法(Double Exponential Smoothing)。它是指两次应用单指数平滑法,适合于那些带有线性趋势项但没有周期项的时间序列。与单指数平滑法一样,它也有一个待估参数,双平滑序列G[,t]由如下递归式定义:

4.预测结果。我们取1978~2005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作为时间序列(表2),观察其原变量走势图(图1):1978~1983年,曲线平滑下移;1984~1999年,除1994~1997年曲线略有下移外,其余时间段曲线一路缓慢上扬;2002年以后,由于国家出台了降低农业税的政策,城乡收入差距趋小,曲线呈水平走势。因此,我们可以用双指数平滑法和非周期的Holt-Winter法直接对其进行预测。其一次差分变量具有围绕常数项上下波动的特点(1978年和1981年有两个离群值),可用单指数平滑法对其差分变量进行预测。城乡居民收入比的预测方法是:将单指数平滑法预测得到的差分变量加上上一年的实际值,即可预测出2006~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估计结果见表3,具体的预测值见表4和图2。

图1 1978~2005年中国城乡收入比率及一次差分趋势图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5年)

图2 2006~2015年中国城乡收入比率变动趋势的预测

注:YSM1为单指数平滑法,YSM2为双指数平滑法,YSM3为非周期的Holt-Winter法。

资料来源:表3

从表4和图2中可以看出,如果按照现有政策,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未来10年内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单指数平滑法预测结果为2015年将达到3.23,双指数平滑法的预测结果为3.41,非周期Holt-Winter模型的预测结果为3.50。因此,政府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上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二)利用ARMA模型对我国城乡差距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为了与前面的结果进行对比,也为了引入政策变量,我们利用ARMA模型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由于原变量是时间序列变量,所以需做平稳性检验,具体的检验结果见表5。

结果显示,1978~2005年城乡收入比是非平稳变量,其一阶差分变量平稳,可用一次差分估计方程。其相关图和偏相关图显示,可运用一阶自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具体的估计结果见表6中的模型Ⅰ。

数据显示,模型Ⅰ的参数项通过了显著性检验,DW值接近于2,估计结果比较理想,可以用它作为估计方程,预测结果见表7和图3。

图3 中国城乡收入比率预测值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表7

由模型Ⅰ预测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在逐年上升,不过上升的幅度很小,说明如果按照原来的国家政策,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将缓慢扩大。但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实际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开始启动农村的税费改革,给农民增发种粮补贴;2004年以后,连续三次下发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06年又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显示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考虑到政策的影响,我们在原模型Ⅰ中引入虚拟变量,以考察政策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加入政策变量后的估计方程见表7中的模型Ⅱ,其结果显示,政策变量的参数值是不显著的,这可能是因为政策实施的时间比较短,其效果还不能在统计数据中显示出来。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用模型Ⅱ进行了预测,结果见表7和图3。

由于政策有时滞性,2006~2009年的城乡收入差距还会有所上升,到2009年达到峰值3.227,之后缓慢下降,从未来的趋势上看,城乡差距会进一步缩小,但缩小的步伐较慢,到2015年城乡收入比率达到3.226,从数值上看,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我们利用1978~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的时间序列,通过指数平滑法和ARMA模型测算,得出如下结论:据现有政策,按指数平滑法预测,以城乡收入比表示的城乡收入差距将在未来的10年内进一步拉大,最高可达3.50;按照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预测,未来城乡收入差距也将缓慢增大;在ARMA模型中加入政策变量后进行预测(尽管政策的执行时间仅有3年,但仍对缩小城乡差距有一定的影响),2006~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还会有所扩大,但到2009年达到峰值3.227后就开始缓慢下降,从未来总的趋势上看,城乡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国家在2004年后出台的新政策,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八个“一号文件”等,其实施效果还未能在统计数据中体现出来,因此,未来的城乡差距会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比预测数值更小一些。从加入政策变量的ARMA模型预测结果看,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对此,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模型Ⅱ的结果显示,如果政府能够保持现行支农政策的连续性,那么,在未来几年中,我国的城乡差距是有可能缩小的。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项目号:06&ZD02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问题以及改善收入分配的对策”(项目号:05CJL005)

标签:;  ;  ;  ;  ;  ;  ;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未来发展趋势预测_收入差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