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足以见得阅读活动在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创新阅读教学模式,遵循以生为本的根本理念,全方位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一线语文教育经验,针对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一谈个人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运用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100-01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拓展手段,在阅读、学习与积累过程中夯实语文基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运用拓展性阅读教学策略,以下将做详细探讨:
一、课前拓展,深化文本理解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前拓展,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的背景知识,为进一步阅读学习奠定基础。课前拓展一方面可由老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提前熟悉和了解文本;另一方面由学生自由地寻找素材,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相关知识,并拓展其它课外读物内容。通过课前拓展阅读策略,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无需再浪费大量的时间导入背景资料,而是拓展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帮助他们解决疑问、提升能力,在深化文本理解的同时,也能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与习惯。以《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我鼓励大家课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与“长城”有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修建长城的目的、修建长城的过程,并且收集经典的“长城和运河”的故事。通过课前拓展阅读,学生领悟了真正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并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更利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二、生活拓展,丰富阅读体验
语文教学活动来自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所以生活拓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既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作用下,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读书活动,并在阅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为例,文章讲述作者的父亲和母亲给自己的不同评价,而这两种评价给他的人生带来深刻影响,并且感悟父母对自己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在阅读学习中,我以联系生活为核心点,拓展文本内容,让大家谈一谈自己与父母难忘的故事,围绕“哪种方式更适合我们成长”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拓展课后阅读,介绍一些描写父爱和母爱的文学作品,如高尔基《母亲》,老舍《我的母亲》,朱自清《背影》,泰戈尔《金色花》等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把握了文本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而且通过有效的拓展,开阔视野、丰富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活动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特色就是“学以致用”,关注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与创新发展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也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奠定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合理地拓展实践活动,检验学习成果。通过组织拓展活动,理清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二者关系,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欢快的读书活动,体验阅读的乐趣和语文的魅力。例如以“爱我中华,传播文化”为主题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不同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如低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童话故事表演剧,体会故事中表达的深刻道理;通过亲子共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中年级开展朗读比赛、手抄报展览、演讲比赛等,施展学生的智慧与能力;高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主题辩论会、征文大赛等等,歌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命的深厚情感。无论开展哪些活动,根本目的都是交流与展示读书成果,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四、主题拓展,把握文本内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文本为立足点,围绕文本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创作主题等,把握适当的时机开展拓展阅读活动。而拓展阅读的内容要围绕课文为主体,既要反映文本内涵,也要深化文本主题,这样才能实现拓展阅读的效果。以《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为例,围绕“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核心进行阅读主题拓展,导入《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阅读材料,再现历史背景。通过拓展阅读,学生了解毛泽东创作诗词的背景,领悟创作情感,深刻地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勇气概。而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起到深化主题、激发情感共鸣的作用。
五、课外拓展,体验阅读乐趣
现行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内容都是节选于经典著作,这些贴近小学生实际经验和富有童真童趣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最佳素材。因此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当拓展课外原著阅读,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了解作品的背景与内涵,体验阅读的乐趣。例如学完《草船借箭》之后,推荐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进一步了解古典文学,在阅读中揣摩人物思想、体验历史事件背后蕴藏的道理;再如学完《蟋蟀的住宅》之后,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将学生带入一个趣味十足的昆虫世界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作者的创作手法。通过课内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拓展课外阅读,更易于激活学生的阅读热情,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总之,“开卷有益”,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拓展性阅读策略体现回归学生本质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综合语文素养。我们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孩子打造丰富多彩的阅读课堂,指导学生畅游在文本阅读情境中,获得高质量的文本阅读熏陶,进而爱阅读、会阅读。
参考文献
[1]王旭东.试析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的对策和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8):81.
[2]张辉.拓展性阅读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J].散文百家(下),2018,(8):33.
论文作者:郭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学生论文; 文本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 长城论文; 能力论文; 课前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