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不可被削弱论文

劳动教育不可被削弱

文 | 徐秉国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和要求。

劳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需要回答“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如果说前者强调的是手段,那么后者就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属性和目的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其质的规定性,而这体现在教育方针上。

本研究1例陈旧性结核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为103°,并出现进行性脊髓损伤症状(ASIA分级C级),Halo -骨盆牵引后神经症状逐渐缓解,遗憾的是在牵引5周时因患者未按要求检查紧固颅钉致颅骨钉松动脱落,且患者耐受性差拒绝更换颅钉继续牵引而被迫终止牵引,牵引结束时后凸Cobb角残留约98°,VCR术后Cobb角为68°,矫正率为34.0%,驼背畸形较术前改善明显。随访1年时植骨区骨性融合,矫形无明显丢失,脊髓损伤症状也得到缓解(ASIA分级D级)。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在不断地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提倡的“五爱公德”中就有“爱劳动”的要求,随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此为“德智体”三育说。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育部门的文件中曾出现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表述,但当时劳动教育被视为包含在广义的德智体美之内而被取消了独立的地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其中指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为“德智体美”四育说。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首次完整地提出这一教育方针,是为“德智体美劳”五育说。

劳动教育具有修德、益智、健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在培育时代新人方面具有德智体美四育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时代新人强调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特别需要具备新时代所需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是时代新人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德智体美劳”五育说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方针的最新表达和规定。

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

本文就临床药师对1例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通过药学门诊咨询,使抗凝指标偏低得以归正的案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凝药物监护的方法,为同仁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

这种劳动价值观教育也是在教育领域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根本原则的体现,它旨在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其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使其拥有丰盈而充实的人生。这是劳动教育的本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观在新时代的新解读,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观提高到了新高度。

劳动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该项目股东单位南通市供销社主任葛志华就项目一期、二期的工程规划以及南通市政府对此项目的支持、关注和期望进行了详细汇报。

热爱劳动。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只有树立这种观念,学生才有热爱劳动并愿意从事劳动的动力。这是劳动教育的重点。

辛勤劳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脚踏实地从事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反对“不劳而获”。这是劳动教育的关键。

从民族复兴上看,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根据党的十九大的规划,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未来,新时代是干出来的,中国梦是劳动铸就的。劳动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复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美好梦想”的道理,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在劳动中奉献、创造,铸牢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由图6可知,总体上,HHCB和AHTN的去除率随合成麝香初始浓度的增加先急剧增加后趋于平稳。HHCB在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ng·L-1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4.40%),之后随着HHCB浓度的增加,去除率趋于平稳;而AHTN在初始浓度大于200 ng·L-1后,去除率趋于平稳。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特别重视劳动的价值,劳动使人猿揖别,人成为人,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之间结成了社会关系,组成社会,创造了物质和精神财富,“劳动是财富之父”。同时,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造就人、培养人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劳动教育应当且必须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从理论基础上看,劳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

新时代,新教育,新方针。在科技日益发达、人工智能日益发展、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劳动教育似乎可以削弱甚至取消,但实际上劳动教育依然非常重要。

什么是劳动教育?简而言之,劳动教育就是以劳动为中介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形而下”的显性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更要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隐性的“形而上”的劳动价值观。

从匡正时弊上看,劳动教育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对于劳动,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当的认识。例如劳动尊卑论,集中表现在看轻或歧视体力劳动,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把劳动分为三六九等,讲究高低贵贱。又如劳动教育功利论,在竞争性选拔考试为唯一形式、分数为唯一标准的情形下,教育落入了应试教育的窠臼,重智而轻德、弃美、厌劳,“单向”而非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常态,劳动教育被虚置。再如劳动教育异化,把劳动理解为对犯错学生的一种惩罚和教育形式,施加肉体上的折磨。诸如此类必须匡正,劳动教育就是要同这些落后甚至错误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幸福劳动。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为人类工作”是个人获得并真正享受自身幸福的途径。这是劳动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

尊重劳动。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劳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观念,任何能增进社会福利的劳动都应得到尊重,这是劳动教育的基础。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征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进步。在新的时代,劳动教育必然会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保持时代性,呈现出自己的鲜明特性。

劳动教育理念的科学化。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劳动教育必须成为与德智体美并行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德智体美劳”的高标准、全素质,“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因而,劳动教育需要得到重视而不能“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它事关个人发展、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劳动教育需要价值化而不能工具化,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规划劳动教育,而不能使之满足于简单的劳动技能、劳动知识的教育。

推荐理由:您了解我国的基本水情吗?您知道该怎样预防和应对水旱灾害吗?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专家,结合我国基本水情特点,汇编了中国水旱灾害应对知识问答。通过问答,公众可以了解水旱灾害应对的基本常识,既是强化国情水情教育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夯实防灾减灾社会基础、提升公众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新动能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等。旧动能是指低效率、低质量、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和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新旧动能转换就是通过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转换更迭传统以资源和政府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新旧动能转换既来自“无中生有”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来自“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劳动教育特质的时代化。劳动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质。在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劳动主要是以经验或技术的方式进行。在工业文明时代,生产劳动是以技术加科学的方式进行,强调制造。而在信息时代,科技制胜,生产劳动演变成以科学技术的方式进行,人才成为第一资源,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劳动更在于“智造”而非“制造”。因而,劳动教育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尚进尚新,以“有本领”的面貌实现自己的时代担当。

劳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劳动教育的实施要科学规划、做好设计。在纵向上,要理顺大学、中学、小学的劳动教育关系,根据不同教育目标设计不同的教育形式;在横向上,要形成国家与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学校做好劳动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教育的良好局面,统筹安排好学校、社会和家庭劳动教育的形式与关系。在具体形式上,要适应时代特点,在传统体力劳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创造性的非体力劳动形式,如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以及其他非物质劳动形式,如数字劳动、体育劳动等。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洁

标签:;  ;  ;  ;  ;  ;  ;  ;  ;  ;  

劳动教育不可被削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