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的工资也是应当协商确定的——辽宁省大连市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连市论文,工资论文,辽宁省论文,案例分析论文,白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集体协商的具体过程 1.2012年度协商 2011年9月9日,大连高新区软件产业工会向大连软件行业协会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要约书提出了协商的主要内容和协商的具体时间;9月15日,大连市软件行业协会复函同意协商要约,双方约定于2012年4月10日正式开展协商。2012年4月10日,由软件企业推荐的11名企业方代表和各企业工会推选出11名员工方代表进行了正式集体协商。协商时,参加人员除双方协商代表各11人外,还有市、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观察员各1人,市总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1人,会议记录员1人,列席观摩25人。其中,市总工会委派的集体协商指导员主持了双方的协商会议。 协商过程。协商会议开始后,劳资双方就《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的29项议题逐一进行协商讨论。协商议题包括“行业通用技术工种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标准”、“通用技术工种劳动定额”、“计件工资标准”、“行业内企业员工工资水平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年度员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企业支付加班工资基数”、“从事需要长时间在电脑前持续工作的技术工种,企业应允许员工在正常工作时段进行适当间休”、“部分实行弹性工作时间或允许员工在家作业的企业,应参照法定劳动时间合理设置劳动定额”等内容。虽然事前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广泛征求了企业和员工的意见,但是,正式协商中双方对10个技术岗位工种的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增长幅度等争论还是非常激烈的,由于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不得不暂时休会。双方代表在现场分别去到另外两个房间,各自统一意见。比如,对于职工年均工资增长幅度,职工方提出的上、中、下线分别为12%、10%、6%,效益下滑的企业在保证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允许零增长和负增长。而企业方提出,只保留“涨幅不低于6%”一项。经反复论证协商,职工方代表考虑当前大的形势背景和企业实际,适当做出让步。最终双方协商同意,在原定“最低涨幅为6%”一项条款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效益增长较快、工资支付能力较强的企业2012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不低于10%”一项条款。这一回合双方协商的激励对抗程度,从下面这段协商对话可见一斑。 企业方代表:我们行业的最大特点是人工成本高,占到60%,再加上其他的,企业就没有利润了,工资高增长率企业是无法生存的。 职工方首席代表:平均增长率是平均数,不是每个人,是企业全员的。 企业方代表:企业看的就是平均数,平均工资总额增加6%,也就意味着企业利润降低6%。 职工方首席代表:我们在进行调研时,各企业提供的年平均工资增长数超过13%。 企业方代表:我认为应不是平均工资,我们的平均工资没有那么快的增长,若从企业经营上说,增长6%都很难受,若按这种方式计算的话,两年企业就会毁掉。 职工方首席代表:2011年的CPI是5.4%,企业若增长6%基本上就被CPI吃掉了。若说你一点都不长,就相当于员工收入降低了5.4%,那么员工会流失的更多。我们在保护员工权益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企业。 企业方代表:若企业亏损,该企业会黄掉,没有企业就没有员工,没有员工也没有企业,外包企业依靠的是人,提高单价的话,国外客户是不接受的,这样会进一步失去大连软件业的竞争力。企业没有能力负担,我们怎么办? 职工方代表:在软件行业有一个翰威特的数据,根据大连市统计局的数据,软件行业的产值在去年比前年增长了30%以上,今年还会增长。但是若干年来我们在日本及欧美的客户没有增长,我们人均创收创利的能力很低。我们现在考虑的是10%,但这种比例必定是高于CPI的指数,ITO和BPO的离职率越来越高,我们期望让企业的发展是良性的一种发展,若我们认为当初提的12%或10%过高,我们可以再进行商榷,但是该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现在员工是适度的加薪,客户适当的加价。我们今年还是一样要保护低收入人员的增长比例。 职工方首席代表:我们设定的增长幅度是有很多参数作为依据的。实际上,我们更需要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我们自己的工资不涨,客户方的出价也不涨,那么我们只能任由这个产业在相对低端的水平上运行。 企业方代表:我们可以本着促进行业发展和维护企业利益的原则,参照CPI的增长情况,可以建议统一写为不低于6%。 职工方首席代表:统一划线不科学,是不是可以按企业经营效益区别对待,我们建议把生产经营正常企业的增长率调整到不低于6%,但是对经营业绩很好的企业要保留不低于10%的增长率。 主持人:该条是否通过? 企业方首席代表:通过。 职工方首席代表:通过。 最终,经过3轮的反复磋商,双方对部分条款进行了补充、修改,最终就《合同》中的全部29项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原定两个小时的集体协商,整整持续了5个小时,工会方代表协商前确定的3个利益目标全部实现。 协议通过。2012年4月11日,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由各企业经民主程序推选的200名高新区软件行业企业的职工代表出席了会议。在200名职工代表中,企业管理人员40名,占20%;一线职工代表102名,占51%;工会代表58名,占29%。会上,职工代表审议了《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并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以190票同意、8票弃权、1票不同意、1张无效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协商双方首席代表在正式合同文本上签字。随后,大连高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对《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进行了现场审查,并宣布合同生效。同时,会上还成立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履约监督小组,以后将对双方履行合同条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事后,《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文本和《企业执行协议书》分别由行业协会和工会两个渠道向所属企业、员工公告,同时还将《合同文本》和《企业执行协议书》翻译成了中日和中英对照文本,发到行业内不同国别的外资企业,便于外商了解和履约执行。 监督落实。为了确保行业企业全面履约,大连高新区总工会加强了对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监督。一是企业代表现场签署执行协议。为确保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合同在行业内各企业中得以全面履行,大连高新区总工会在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首届职工代表大会上,组织了12家软件行业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本企业工会主席分别代表劳资双方在《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企业执行协议书》上签字,郑重承诺严格履行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为软件行业内其他企业履行合同做出了示范。二是成立区级履约监督小组。为了监督《合同》在全行业得到有效落实,大连市高新区总工会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和党工委的《意见》精神,成立了由区总工会主席任组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任副组长,有关方面代表为成员的合同履约监督小组,制订了相关制度,明确了违约责任,尤其是把合同兑现纳入到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及工会各项先进评选之中,作为一票否决条件,这对合同的执行起到制约作用。三是督导企业开展二次协商。行业集体合同生效后,大连高新区总工会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倡导和促进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在《合同》总体规定要求范围内,积极开展企业二次工资集体协商,细化条款,量化目标,落实责任,以求软件行业工资协商获得更大成效。 2.2013年度协商 2013年3月,大连市总工会、市软件行业协会、市电子信息产业工会、高新区总工会、高新区软件产业工会等联合召开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第一次协调会。会议议定,由大连市电子信息产业工会代表软件行业职工向大连软件行业协会正式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随后,大连软件行业协会接受要约,这标志着2013年度大连市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正式启动。按照要约书的约定,双方定于2013年7月3日进行正式协商。 从整体上看,2013年的协商从准备到实施的过程与2012年的协商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确定的软件行业通用技术岗位工种与2012年保持一致,协商前通过发放软件行业《企业调查问卷》和《职工调查问卷》对职工工资数据进行调研,协商前召开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劳资恳谈会进行沟通交流等等。但是,2013年度的协商也呈现一些新变化、新特点,主要有: 协商层级提至市级。为巩固和扩大2012年4月大连高新区圆满完成全国软件行业首签行业工资集体合同工作的成果,大连市总工会按照辽宁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目标要求,结合大连市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际情况,决定在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到期续签之际,将覆盖软件行业企业80%以上的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升级为市级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为此,大连市总工会与大连市经信委协调,在此前成立的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进小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大连市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推进小组。同时,鉴于2012年4月签署的《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已经到期,需要劳资双方重新协商续签,经大连市总工会、市软件行业协会、市电子信息工会、高新区总工会、高新区软件行业工会等相关机构研究讨论,决定市、区两级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同步进行,即劳资双方协商主体分别代表市、区两级企业方和职工方进行协商研讨,根据协商结果同时签署市、区两级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为了尽量少占用职工代表的工作时间,节省筹办会议的人力、物力,决定市、区两级职工代表大会也合并举行。 协商主体有所变化。根据大连市软件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大连市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进小组决定继续由大连软件行业协会作为企业方的协商主体。同时,由于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已经从之前的高新区层面提升到全市层面,工会方协商主体也同步升格为大连市电子信息工会。另外,考虑到大连市软件行业80%以上的企业集中分布于高新区,作为职工方协商主体的大连市电子信息工会授权委托高新区软件行业工会主席作为职工方首席协商代表,同时委托高新区软件行业工会代行组织协商前期软件企业工资状况调研、数据分析和职代会筹备等项工作。 由于有了2012年开展协商奠定的良好基础,2013年的协商进展相对比较顺利。双方的协商焦点主要集中在10个通用技术岗位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以及个别条款的文字表述的准确性上。经过双方协商,就以下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一是双方根据上年度协议执行过程中企业提出的反馈意见,在企业制订工资分配制度和调整幅度时的参考要素增加了职业品德和从业资历两项,从而在利益上约束一些职工的频繁跳槽。二是对10个通用技术岗位的名称进行了准确界定。双方认为,其他的技术岗位描述的都是工作内容,只有“模型师”和“渲染师”这两个职业种类描述的是“人”,不够妥当,一致同意将“模型师”和“渲染师”分别修改为“模式设计”和“动漫渲染”。同时,还将“日文数据录入”改为“数据录入”。三是最低工资标准有升有降。双方通过协商,一致同意除模式设计、动漫渲染两个技术岗位的最低工资标准维持不变以及呼叫中心服务支持岗位最低工资略有降低外,其他10个工种的最低工资标准均较2012年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集体协商的效果 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开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之先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1.促进了工会的自身建设 通过开展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大连市高新区工会组织体系得以不断健全完善。全区700多家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全部纳入工会组织覆盖中,在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带动下,全区300家网络企业,140家动漫企业,95家工业设计企业也已全部纳入行业工会覆盖。除正处于孵化成长期的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工会组织,员工入会率达90%以上。通过软件等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带动,全区工会建设和作用发挥发生了质的飞跃,工会文化训练营、文化示范基地、特色职工书屋、员工读书节、员工文化月和百余家“员工小剧团”等“十项文化品牌”与员工服务“十项工程”、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十项举措”相互配合,不断促进工会活力和凝聚力的增强。在大连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现场,不少职工就由衷地感慨,“这是我们软件行业职工的一件大事,我们倍感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又多了个‘护身符’,这得感谢工会在其间发挥的积极作用,有了工会为我们撑腰,我们职工只管全身心投入工作,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不怕没着落了。” 2.减少了行业内无序流动 通过开展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对不同工种的工资标准的普查与协商确定,对于“三高”员工选择方向,确定自我发展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协商进行中与合同签订后,许多员工表达了“这种工资标准相对一致性、公开性,特别是合同的制约性,为我们自身权益提供了保证”的感受。许多软件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在经历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与合同签订全过程后,深深感到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带给中小企业的很多好处,普遍认为这种行业协商与制度约束,为形成行业自律、消除恶性竞争、减少无序流动发挥了积极作用。最早入住大连高新区和最早开展工资劳资恳谈的阿尔派电子公司的经营者和工会主席一致表示,我们的实践已经使企业技术人才流动从最早的30%下降到现在的3%,全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将为我们保持人才的长期稳定性,起到根本性保证。一位企业方代表说:“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调整机制,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吸纳优秀人才,防止企业间恶性竞争。大连首份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成功签订,意味着各企业将严格履行合同条款,维护职工权益,最终实现企业职工双赢,让职工福利待遇能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 3.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通过开展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既确定了软件行业10个通用技术岗位的最低工资标准,又明确了行业内职工的年度工资涨幅,为职工权益的实现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保障。在最低工资标准方面,2012年度的合同约定,项目建设与管理为3050元/月,程序设计为2600元/月,嵌入式系统开发为2600元/月,网站开发与维护为2550元/月,软件测试为2400元/月,呼叫中心服务支持为2150元/月,模型师为1850元/月,CAD设计1850元/月,渲染师为1800元/月,这些标准较大连市政府规定的当年最低工资标准上浮了64%~177%;2013年合同约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项目建设与管理为3300元/月,程序设计为2750元/月嵌入式系统开发为2750元/月,网站开发与维护2700元/月,软件测试为2450元/月,呼叫中心服务支持为2100元/月,模式设计为1850元/月,CAD设计2000元/月,动漫渲染为1800元/月。在工资增长幅度方面,2012和2013年度的合同均约定,经济效益增长较快、工资支付能力较强的企业,当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不低于10%;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当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不低于6%;经营亏损,职工工资发放出现困难的企业,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可以安排本企业工资零增长或负增长,但支付提供正常劳动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4.扩大了工作的社会影响 大连高新区通过开展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在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建立了一种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员工在收入分配上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保障行业企业员工的劳动经济利益,保持行业持续发展竞争力,构建区域和谐劳动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白领”员工积极性的高涨和企业劳动制度的建设完善,大大促进了企业和园区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增强,为全区、全市稳定和谐起到重要保障,为大连高新区荣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园区”称号增添了新的光彩。正是由于开了“白领”群体工资集体协商的先河,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引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国法制报》、《工人日报》、辽宁电视台等30余家全国、省市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4月10日和11日,国家、省、市各媒体竞相报道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会议和职工代表大会实况,4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4月12日、5月13日的《新闻直播间》从不同新闻视角先后3次报道了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1.“白领”的工资也是可以而且是必须协商的 一直以来,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白领”阶层收入水平、权益保障都比较好,加之自身也有较强的博弈能力,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就能够有效维护自身权益,没有必要再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然而,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利润是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的,这决定了职工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劳动条件等都不能由企业经营者单方面决定,而是应当由劳动关系双方通过充分博弈,以集体协商的方式予以确定。作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的一项制度,集体协商制度适用于各类行业、企业,可协商解决分配制度、分配形式、工资增长、奖金发放、分配差距等多种收入分配和福利待遇问题,高新技术行业同样有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的必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连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成功开展,对在我国高新技术行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将起到示范作用,打破了以往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多数集中在制造业、餐饮服务业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行业的局面,为走出“高科技企业和高收入员工群体不需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认识误区,提供了实践经验,对规范软件行业工资标准、防止高技术人才无序流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IT业职工合法权益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2.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必须有人财物保障 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得以顺利推进,得益于大连市总工会和大连高新区总工会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争取外部支持上,大连市总工会牵头协调大连市经信委成立了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进小组;大连高新区总工会争取园区党工委专门下发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软件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这些措施对于将党政相关部门资源整合到推进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在整合内部资源上,大连市总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全程跟踪、参与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大连高新区总工会还专门成立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办公室,加强对这项工作的人力、物力的统筹协调和全面支持。正是由于这些大量实实在在的投入,才使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行业企业构成复杂、需求多样且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得以顺利推进,并最终取得成功。大连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经验启示我们,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打持久战、攻坚战,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保障,使得有人干事、有钱干事,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3.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必须专业才能见到实效 大连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大连市总工会和大连高新区总工会在协商全过程中表现出较高专业水准有很大关系。在做好基础调研方面,他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翔实的真实数据、广泛听取企业和员工的意见;在科学确定协商重点方面,他们民主决策协商议题和方案,抓住行业内带有倾向性的、员工普遍关注的、对劳动关系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规范行业工资标准的同时,尽力解决一些行业企业最现实、最典型、最关切的问题,更大范围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运用协商策略技巧方面,在协商过程中由于双方分歧较大,多次陷入僵局,由懂法律、熟悉程序、了解协商技巧、有能力掌控协商局面的专职工资协商指导员主持行业性、区域性协商会议,几度挽回局面,成为协商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说明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遵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客观规律,不断提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专业水准,从而在协商时能够做到有理有据、进退自如、取得成功。 4.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必须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从大连软件行业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两年的实践看,大连软件行业是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完善的。2012年开展协商之初,大连高新区并没有软件行业协会,为此大连市总工会和大连高新区总工会探索由大连市软件协会以“上代下”的方式开展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到2013年度协商时,他们又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决定把高新区层级的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提升至全市层面,并实行市、区两级协商同步推进,既提升了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针对性,又最大限度减少了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成本。可以说,这种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方式,对于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作为一项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事业,工资集体协商在实施之初注定不够健全完善。事实上,虽然大连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合同约定工资增长比例的前置性限定条件中,“经济效益增长较快、工资支付能力较强的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都是不够清晰明确的表述,很容易被企业经营者抓住漏洞。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协商中继续完善。当然,对此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态度,对于一项处于起步阶段的工作,过于求全责备只会让探索实践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举步维艰。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起来的。因此,对于工资集体协商的探索实践,的确应当正视存在的问题,但不能以存在的问题否定一切,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积极鼓励各种大胆的探索实践,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在实现制度化、常态化的同时,逐步完善起来,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栏目主持:胡宏梅标签:最低工资标准论文; 工资集体协商论文; 企业工会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集体合同论文; 大连市总工会论文; 工作标准论文; 劳动关系论文; 辽宁省总工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