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_政治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_政治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的今后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向论文,中国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苏联东欧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走向了资本主义。还有些国家,虽然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难以发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20年的实践中,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但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加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坎坷,今后中国社会主义的走向成了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一、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人士十分“关心”“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他们不断地在研究,中国今后是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走下去?还是倒向资本主义?西方政治家的代言人布热津斯基断言:“共产党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将继续改变国家以及贴在它身上的共产主义标签的性质”,“在进入21世纪后可能仍由共产党统治,但它将不再是一个公有制的国家。”国外一些人基于中国今后必将归入“文明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预测,开始有计划地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渗透,企图尽快使中国“西化”过去。国内则有人认为,中国放弃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预示着社会主义的完结,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实际上是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开始。还有人认为,“苏联发生的是激变,中国不过是在渐变”。上述思想观点,虽然一直在遭受我国理论界的批判,但其思想影响是值得注意的。目前,一些个别干部或群众,受到上述思想迷惑,误以为中国今后果真会步苏东之后尘,其动向很值得重视。他们有的疯狂地鲸吞国家财产,损公肥私,以实现个人的资本原始积累;有的全盘接受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损人利己,唯利是图,腐化堕落……

上述思想观点和做法,均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规律表明,中国今后必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走下去,并且会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渐变”说、“后尘”说都是毫无根据的。

(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决定了今后中国必将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上,我们便确立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十分坚定地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我国必须坚持的基本点之一。此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坚定地告诫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在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时刻,必须郑重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党的基本路线已经深入人心,成了全党的共识。因而今后的中国必定是要沿着这条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决定了今后中国必将会使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繁荣。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党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年的伟大实践,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与此同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苏联东欧各国则经济衰败落后,政治动荡,饱尝苦果。实践和生活本身已经向人们表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稳定中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富强中国的唯一抉择,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一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和绝大多数人民群众都是深信不疑的。这便决定了今后的中国必定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3)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了今后中国必将坚持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很快,其社会化、现代化、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大。生产力的这种性质客观上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实行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或社会占有。这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今后中国走全盘私有化的资本主义之路是不可能的。唯一的抉择是顺应生产力的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是贫弱的社会主义

中国今后走向何方?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走向繁荣和富强,还是实现不了现代化,陷入落后和贫弱之中?大量事实表明,中国今后走向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必定无疑的。

2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确定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20年来,我国确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在这条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从1979年以来的19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由3624亿元人民币猛增到74772亿元,平均年增长9.8%,并于1995 年提前五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到1997年,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1997年达4.9亿吨,科学技术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3.4倍,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倍,我国居民已走过了五分之四的小康之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并向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第三步宏伟目标迈进。正如世界银行专家评价的那样:“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它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这一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取得,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结果,其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和必然性已被过去的20年社会主义实践所证实。

我们高兴地看到,以江泽民为代表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为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出了重要的举措。其一,做出要实现“两个转变”的决策,即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其二,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使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具体化,形成了一系列易于坚持和操作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其三,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同时又强调共产党人要讲政治。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也决定了我国必将向着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发展。进入90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亏损严重,失业率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宏观经济状况欠佳,通胀率一度高达20%以上。一些关于中国能否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议论,多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然而,需要看到的是,90年代出现的经济困难是暂时的,也是可以克服的。由于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从1995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开始好转,通货膨胀率迅速下降,到1998年降至负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央银行连续六次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1997年国民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并承受住了来势凶猛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虽然仍然不好,但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则开始到位,政企关系,所有权、经营权的关系,党委会、董事会、职代会的关系,国有资产、法人资产等关系开始理顺,国有企业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转为市场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已经调整,许多企业已经重组,良性发展的基础已经夯实,支撑点已经找到,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论及我国社会主义今后走向的时候,不可不谈及美国学者约翰·布朗。此人在1994年撰文《谁来养活中国?》提出到2030年中国本身的资源潜力将趋于枯竭,中国将出现3.78亿吨的粮食缺口,这可能使中国的经济奇迹中途夭折。按照这一推测,21世纪的中国,不可能是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将沦为一个饥饿贫穷的社会主义国家。

布朗先生危言耸听的论调是完全错误的。就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而言,我国粮食增产的潜力还很大。(1)目前我国有2/3 的耕地还是中低产田,发展为高产田的潜力很大。(2 )我国科技进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份额还较低,只有3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70%的水平。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只有0.18%,这里的潜力也很大。(3)我国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尚有较多的未开垦土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这些土地变成良田是完全有可能的。特别是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是文明的社会主义,还是腐败的社会主义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在新旧体制的转型期。在这个转型期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腐败现象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滋生蔓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毒害着一部分人,使人们思想道德滑坡、失范,卖淫嫖娼、走私贩黄等腐朽的东西开始抬头。面对这些问题,许多人开始对祖国的前途担心:中国能够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吗?中国能消除自身的腐败现象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吗?

每一个有良知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应正视:我国目前面临的腐败问题是严重的,它应引起我们的警醒,促使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同时,我们亦应看到,社会主义前进途中的这些困难,绝不会妨碍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实现,绝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上述腐败现象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它客观上要求干部清正廉洁,社会公共道德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平等的、法制的、公平竞争的体制,它在本质上同腐败并不相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腐败将失去滋生和蔓延的社会基础。腐败问题的滋生,主要同新旧体制的转型期有关,同一段时间内我们事实上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政策失误有关。随着体制转型期的结束,新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维护新体制的法律法规的健全,大量腐败现象滋生的条件便不复存在。

其次,腐败问题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格格不入。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它要有强大的经济、稳定的民主政治、文明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规律决定了中国今后的走势必然是:通过发动群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行廉政风暴,从根本上治理腐败问题。这一走势可能因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或迟或早,或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为载体,但廉政风暴的出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发展则是必然的,这是由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决定的。所以,21世纪的中国走向文明的社会主义是没有疑义的。

再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一系列举措已经预示,腐败问题一定会得到根治,中国必将走向文明的社会主义。1991年,党中央专门通过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议;1993年,我国在党中央领导下,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1995年,中央严肃处理了陈希同、王宝琛的腐败问题,表明了党中央坚决进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1996年,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关于讲政治》的重要文章;1996年,党中央召开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7年,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

在党中央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近些年来,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现了转好的迹象。张家港、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风貌;烟台市政府部门实行的承诺制,济南交警支队的廉政建设,预示着党风政风的好转;孔繁森、李润五等先进人物的不断涌现,表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紧跟党中央,自觉抵制腐败,加强廉政、勤政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我们坚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有二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未来中国必将是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中国。

标签:;  ;  ;  ;  

中国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