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社会资本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户论文,家庭收入论文,资本论文,农民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资本是一种有助于个体之间相互合作、可用事例说明的非正式规范(福山,2003),志愿性社群内部个体之间的重复互动可促进合作行动的规范、网络和信任,产生社会资本(Putnam,1993,1995;Coleman,1988,1990)。伯特(Burt,2000)专注于人们交往的网络结构,认为结构洞和结构封闭是两种不同的网络结构,都能产生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指向的是削减经济“自然法则”(Waldstrm等,2008),但社会资本对其拥有者是有经济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利益的。信任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合作,并减少干预或纠正不诚实行为的需求(成本)(James等,2005);降低甚或消除了控制或契约的需要(Klein-Woolthuis,1999)。社会资本有助于人们找到工作机会(刘林平,2001;翟学伟,2003),美国有大约50%在职员工通过朋友和亲戚及其他社会网络找到工作(Granovetter,1973,1985);社会资本可帮助那些由于逆向选择问题而不能识别求职者特征的企业筛选员工(Holzer,1988),雇主也往往应用社会网络来获得相关潜在雇员的信息,36%的企业都给予被推荐的职位申请者最后机会(Montgomery,1992)。帕特南(Putnam,1993)在解释意大利人均收入水平南北差异时认为社会关系网络作为社会资本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至少相当于人力资本或教育的作用(Whiteley,2000)。社会网络越发展,社会资本存量越高(Barr,2000)。
社会资本对于经济系统的意义还在于,拥有更多社会网络储备和公民团体的社区在面对贫困和脆弱的环境时往往处于更强有力的位置,在解决争端和利用新机会上都处于优势。格鲁特尔特(Grootaert,2001)研究发现,控制其他变量后,社会资本对于家庭福利具有正面的影响,能显著改善家庭福利,社会资本越丰富,越有利于积累物质资产,家庭应对收入波动风险的能力越强,而且,相比富裕家庭,社会资本对于穷人家庭的福利作用更加明显,具有一定的福利效应。陆铭等(2007)指出,由于存在非市场的互动,市场均衡的结果按收入和社会地位对人们进行分层,出现“群分效应”,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人力资本积累和公共品消费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边燕杰(2004)也证明了社会网络在中国城市人社会地位获得的作用。定义贫穷的特征应该是某人不是或更进一步被排除在某个社会网络和制度外,而这个网络可以保证有好工作和体面的住房(Woolcock等,2000)。Ellickson(1991)和奥斯特罗姆(Ostrom,1990)的经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社会资本的这种“资本”功效使人们既会通过某种投资策略来维持和加强,也可能因负面影响而有意识地疏淡致使社会资本衰退。格莱泽等(Glaeser等,2000;Glaeser等,2002)将社会资本的积累视为是一件个人的事(Brehm等,1997)。如同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一样,人们投资其中是假定会在市场获得某种有形的个人回报或某种非市场的回报(如健康、社会地位等等)。但社会资本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表现为对个人自由和商业动机的限制、社区内的搭便车行为和向下的压力等。Godoy等(2007)对玻利维亚亚马逊区Tsimane地区37个村庄的考察发现,村里的收入不平等和市场开放度与社会资本的私人投资负相关。
我国农村社会总体上比较注重构建基于家庭之上的人情关系网络(郭于华,1994;郑世忠等,2007),在这样的关系社会中,农民的家庭收入与其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不是存在联系以及存在怎样的联系,这种关系与农户收入之间的传导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正是本文研究兴趣所在。
一、研究假设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假设
大量的实证研究已经证明社会资本并不是单维度变量而是一种多维度的结构性存在。Portes等(1993)认为社会资本概念是对嵌入性的一个绝好说明,在集体内影响成员的经济目标及对达到目标的行为的预期,具体表现为4个类型:价值内化、“互惠交易”、有界整合和强制性信任。周红云(2004)在研究中国农村治理的社会资本因素时把农村中的社会资本细化为4种类型:家族宗族网络、象征性活动网络、功能性组织网络、一般人际关系网络。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4种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本对村级治理主体的合法性认同、治理主体的产生、治理主体的村治行为、治理结构及治理结果都产生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张建杰(2008)在研究农户的信贷行为时,把农户社会资本提取了信任、关系资源及互惠、交往及规则和社会风气等4个因子。本文主要探讨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具体考察在中国中部地区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及其作用大小。因此,提出两个假说:
假说1:农户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度概念。
假说2:农户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有显著影响。
(二)数据来源
为具体理解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民收入的意义及其影响机制,根据文献和实地调查,经过专家咨询等多次提纯,最终形成了调查问卷。问卷把社会资本分为12个维度,分别是资源网络(经济困难时资助过您的人或组织,含村组织、上级民政部门、邻居、同事、普通村民、陌生人)、认同感(6个题项)、互惠(5个题项)、信任(5个题项)、冲突处理(4个题项)、关系满意度(5个题项)、预期功能性(4个题项)、关系延续性(3个题项)、网络密度(4个题项)、网络邻近性(4个题项)、网络同一性(4个题项)和村社会资本(5个题项)。农户收入也以农户对自己家收入满意度的主观感受测度(4个题项),信息能力包含6个题项。所有题项都由调研人员当面请农民作答并释疑,题项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进行测度。
2010年3—6月,课题组在湖北和山西两省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124份,回收791份,其中有效问卷679份,全部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60.4%。调查对象涵盖湖北省孝感、天门、荆门和宜昌市,山西省榆次、运城市。在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344人,女性322人。其中家人中有干部的为130人,占受访者的20%。受访者的文化程度一般都在初中以上(近70%),没有完成小学教育的占10%。25~55岁的受访者占90%,487人已婚,占76.1%。从最关心的收入状况看,将近1/4的人年收入不足2万元(162人,24.3%),大多数人的年收入为2万~5万元,占61.4%。受访者中绝大多数人的家庭结构为3~6人,占85%,家庭劳动力一般是2~4人,达88%。85%以上在现居住地生活超过10年,受访者中将近一半(48%)在外省打工,在省城打工的有15%。
运用Spss16.0和Amos17.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表1报告了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的结果,可见数据提取的因子是符合要求的,共提取12个因子,其中关系延续性因子和预期功能性因子可视为是预期性社会资本。由信度和效度检验可证实农户社会资本确为多维度概念,假说1为正确。
因变量收入因子的检验结果见表2,也符合要求。
二、社会资本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
(一)社会资本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对假说2的单维度检验
根据假说2,把社会资本的12个维度全部进入模型,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在社会资本各维度中,信任、预期功能性、村社会资本和网络同一性4个维度在p=0.1水平上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尚余8个维度。对其余8个维度的重新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社会资本的8个维度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关系在p<0.10水平上都具有统计的显著性。表5报告了模型的拟合情况,从模型拟合情况看,/df为2.019,RMSEA为0.038,都是很理想的,IFI和CLI指标值在0.90以上,符合要求,只是TLI和NFI未能达到0.90以上,但基本接近,因此拟合的模型比较好,可以接受。假说1部分得证。社会资本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作用模型见图1。
图1 社会资本对农民收入影响
(二)农户社会资本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考虑中介效应对假说2的检验
1.资源网络维度的中介效应分析。文献研究充分说明行为人在环境中的资源摄取行为可为其带来一定的利益。因此,有如下假说:
假说2.1: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中,资源网络维度作为农户交往网络的资源分布结构,对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过程具有中介作用。
资源网络维度与社会资本其余7个维度的相关性的协方差分析见表6。由表6可知,只有认同感和关系满意度两个维度与资源网络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可接受统计显著性检验,其他维度与资源网络维度不相关,不能由资源网络进行中介。因此,对资源网络的中介作用有如下假说:
假说2.1a: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中,资源网络维度作为农户交往网络的资源分布结构,对社会资本的认同感维度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过程具有中介作用。
假说2.1b: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中,资源网络维度作为农户交往网络的资源分布结构,对社会资本的关系满意度维度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过程具有中介作用。
由假说2.1及其子假说命题,资源网络维度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过程中中介作用的过程机制模型如图2所示。
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报告如表7所示。
表8报告了模型拟合情况,根据拟合指标值,基本可以接受模型。对照表4和表7可知,关系满意度在资源网络的中介作用下,其对收入的作用在p=0.10水平上已经失去显著性,因此,资源网络对关系满意度有完全的中介作用。而认同感的p值大大降低、显著性增强,因此,资源网络对其有部分中介作用。假说1.1得以部分证明,假说1.1a部分得到证明和1.1b得到证明。
2.关系延续性维度的中介效应分析。根据已有实证研究(Cheung等,2008),预期性社会资本对其他维度影响收入的过程会有中介作用。本研究中预期性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中只有关系延续性维度对收入有影响。这里将继续考察其是否对农户的收入有中介效应。
假说2.2: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中,关系延续性维度对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过程具有中介作用。
前述已经说明,资源网络维度与关系延续性维度不相关,关系延续性维度与社会资本其余6个维度相关性的协方差分析见表9。由此可知,6个维度与关系延续性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全部可接受统计显著性检验,其中关系满意度与关系延续性的显著性水平是0.1,其余都在0.01水平上显著。因此,关系延续性维度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过程中会发挥中介作用。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报告如表10所示。
由表10可见,关系延续性因子对冲突处理和关系满意度两个维度的中介效应不明显,不能接受显著性检验。逐步排除,关系满意度维度是模型的异常因子,予以舍弃,而冲突处理维度对收入的影响中,关系延续性因子的中介在排除关系满意度的干扰后,p=0.067<0.10,具有统计显著性,可接受。重新检验的结果见表11。
表11表明,关系延续性因子对网络密度、网络邻近性、互惠、冲突处理和认同感5个维度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具有统计显著性。表12报告了关系延续性因子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模型的拟合情况。对模型拟合各指标进行判断可知模型可接受。
由表11可知,余下的5个维度在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作用中关系延续性因子对它们具有中介作用。比较表4和表11可知,进入模型作为中介变量的5个因子其与关系延续性因子的路径系数都明显变大,中介作用显著。关系延续性因子在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见图3。
由分析可知,假说1、2中,关系延续性因子对社会资本的5个维度有中介效应假说部分得到证明。
3.综合考虑关系延续性和资源网络的中介作用问题。综合前述的分析,关系延续性和资源网络两个因子在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中都具有中介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过程并不交叉。因此,假设这两个因子对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过程是彼此独立的:
假说2.3:在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影响过程中,资源网络因子和关系延续性因子分别对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具有中介作用,且同时起作用。
由表13,资源网络对关系满意度维度有完全的中介作用,而两个中介因子对认同感维度则同时有部分中介作用。关系延续性因子对网络密度、网络邻近性、冲突处理和互惠维度也有部分中介作用。表14报告了模型的拟合情况,根据各指标值,模型基本可接受。
综合考虑关系延续性因子和资源网络因子对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的中介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4所示。
以上分析表明假说2.3得部分证明。
从分析在农户收入生产过程中社会资本发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可知,农户社会资本8个维度(资源网络、认同感、互惠、冲突处理、关系满意度、网络邻近性、关系延续性和网络密度等)可直接对农户的收入发生影响,而资源网络因子和关系延续性因子则可作为中介变量对其他维度的影响发生中介作用,资源网络可对认同感和关系满意度两个维度发生中介作用,关系延续性因子则对认同感、冲突处理、互惠、网络邻近性和网络密度5个维度在影响农户收入时发挥中介作用,并且这种作用过程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村庄作为村民生于斯长于斯、生活居住并劳作的地方,其对农民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处于社会经济急剧变迁的时代,村庄虽然面临很多的冲击,但其对农户生活发展的意义仍然十分重要。农户在其长期的交往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网络,也构成了他们生活的基础,并进而对其收入产生影响。根据实证研究,农户所依赖的外在社会资源以及其居住的稳定环境都有重要作用并进而影响其他的交往结构而对收入产生影响,这充分说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农户收入的意义。但研究也发现,信任和村庄社会资本并不能影响农户收入,说明在社会环境的变迁中,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在降低,农民社会信任度不高。在一个仍然有很多熟人的人情社会,社会资本一方面会对农户收入产生影响,但时境变迁也导致这样的作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户社会网络的作用、让社会资本为农户增收和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正视社会变迁而来的社会资本变化、构建更和谐的农村社会是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重视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