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村青年社会意识的跨国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意识论文,山东论文,农村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山东农村青年意识的特点
与日、韩青少年和国内城市青年、大学生相比,山东农村青年的社会意识表现出“三强、一高、两弱”(即家庭观念强、社区归属感强、国家民族意识强,对自身生活满意度高,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弱)的突出特点。
1.山东农村青年具有很强的家庭观念、社会归属感和国家民族意识
——重视亲情、强调责任:山东农村青年家庭观念的核心内容
家庭观念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个体对父母、亲友的依恋,对家庭其他成员的责任感,以及家庭成员间互相关照的程度。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山东青年比其他调查对象更加看重血缘、亲缘、姻缘关系,看重家庭成员间的相互责任。
在回答“您是否打算照顾年老的父母”时,89.2%的接受调查的山东青年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全力照顾父母”。这一比例比日本青年高65.3%,比韩国青年高58.9%,同时也高于国内其他青年群体(见表1)。
表1 您打算照顾年老的父母吗?(限选1项,%)
显然,山东农村青年认为照顾年老的父母是为人子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自己能力大小、境遇好坏,都应该尽最大努力照顾父母。对这一结果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日韩中三国由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的水平不同,年老的父母对子女的依赖程度本身就有差异;二是山东农村青年对赡养父母有更强的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山东农村青年对家庭成员的依恋程度几乎高于所有的调查对象(见表2)。
表2 对家庭成员依恋程度的横向比较(可多选,%)
从表2可以看出,山东农村青年和家人(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在一起感到放松的比例是最高的。希望得到父母、祖父母表扬的、可以与长辈说心里话的山东农村青年,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比例也是遥遥领先的。由此可以得出山东农村青年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更为融洽,也更加尊重长辈权威的结论。
关于成家后怎样与兄弟姐妹和其他亲属相处,山东农村青年不太喜欢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交际时尚的、以保持一定距离、互不干扰为特色的“礼尚往来”,这种带有“应酬”性质的交往方式,似乎不能表达他们对亲属的情感。选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比例,山东青年是所有调查对象中最高的(见表3)。
从表3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山东农村青年对亲属关系期望和依恋程度相当高。无论是兄弟姐妹,还是姑叔姨舅,一律主张常来常往、互相关照。虽然对兄弟姐妹和对其他亲属交往的态度有一定差别,但要求互相勤走动、有事互相帮助的愿望却是共同的。
表3 对成家或独立生活之后亲属交往的看法(限选1项,%)
对于最好的家庭模式,山东农村青年选择“父亲比较关心家庭、母亲也努力营造家庭温馨气氛”的比例为68%,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仍然是最高的。比日本青年高26.6%,比韩国青年高12.7%;而希望“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爱好而且非常投入,山东农村青年的比例却明显低于日韩青年,前者为23.4%,后者分别为37.5%和30.1%。显然,对于山东农村青年来说,家庭应当是一个充满亲情、互相关爱、可以全身心放松自己的避风港。至于家庭成员在履行全部义务的同时,个人能否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似乎没有亲情与责任那么重要。
——热情友善、以和为贵:山东农村青年社会归属感的主要表现
社区是个体生存的基本空间。能否主动认同、积极改善社区环境,是个体社会观念强弱、社会适应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山东农村青年在选择生活方式、处理邻里关系、解决人际矛盾、有效的社会参与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归属感。
面对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山东农村青年明确表示最喜欢“和社会中人携起手来共建美好的未来社会”,选择比例为45.9%,主张“不光考虑自己,也帮助目前遇到困难的人”的,选择比例为9.7%,这两项合计为55.6%,比日本青年高45.8%,比韩国青年高37.5%;而主张“自己快乐、和亲近的人过好日子”的比例,日本青年为55.6%,韩国青年为43.7%,山东农村青年只有20.4%;主张“自我奋斗,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优裕的生活条件”的,韩国青年为35.7%,日本青年为28.8%,山东农村青年为24%。这一组数据表明,山东农村青年在选择属于个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不象日韩青年那样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乐意将个人的目标融进社区发展目标,寻求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和谐发展。
在邻里关系方面,山东农村青年希望和自己的邻居“任何问题都可以互相商量、互相帮助”的比例高达61.3%,高于所有调查对象(见表4)。说明他们对自己的邻居,不满足于点头之交、泛泛而谈,而是将其作为可以商量、可以互助的依傍,“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对山东青年无疑是一种经验之谈。
处理自己与他人的矛盾,85.2%的山东青年乐意“在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协商解决所遇到的分歧”,比日本青年高35.3%,比韩国青年高33.9%(见表5)。
表4 对邻居交往的希望(限选1项,%)
选择“为了顾全对方的面子而妥协”的,日韩青年分别为21.9%和29.8%,山东农村青年只有5.9%,表现出较强的原则性;选择“不顾对方反应坚持自己主张”和“研究对方的想法,制定对自己有利的对策”的,日韩青年合计分别为25.1%和17.3%;中国大学生为13.2%,城市青年为15.9%,河南农村青年为12.5%,山东农村青年仅为8.4%。在矛盾和冲突面前,山东农村青年表现得更为顾大局、识大体,为寻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准备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耐心。
表5 您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矛盾?(限选1项,%)
对于社会参与的方式,山东农村青年明显地倾向于中国式的民主与法制,即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但必须尊重多数人的意见,法制作为全体人民的意志,应当受到最高的尊重。
在回答“10人左右讨论日常问题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时,山东农村青年与其他调查对象有明显的差异(见表6)。
表6 10人左右讨论日常问题应采取何种态度?(限选1项,%)
耿直是山东人非常突出的性格特征,尽管在许多时候妥协折中是民主过程中必须采用的方法,但山东农村青年更乐于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后,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会服从多数人的决定——尽管自己未必同意,他们不愿意做“沉默的多数”,当发现自己不属于多数时,也不会违背自己认可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报效祖国、关注世界:山东农村青年国家民族意识的集中体现。
民族情感、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也是自有国家划分以来全人类公认的准则。当今世界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首先表现为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等方面。本次调查显示,中、日、韩三国青年在这一领域的差别十分明显(见表7)。
表7 中、日、韩青年国家民族意识比较(限选1项,%)
表7的数据显示,山东农村青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的比例是所有调查对象中最高的。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非常强烈”、“比较强烈”的山东农村青年合计为96%,日本为53.4%,韩国为87.2%。赞成“即使是国际化社会也应重视民族意识”的,山东农村青年为91.6%,与韩国青年的93.2%比较接近,高于日本青年19.4个百分点。与本调查大约同时运作的“山东青年信仰状况调查”也显示,面对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使馆的野蛮轰炸,坚信“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免遭欺辱”的山东青年比例高达98.7%,赞成“爱国就要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表示“为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时刻听从祖国召唤”的,山东青年分别达到97.9%和99%。这样一组数据说明了山东农村青年对自己祖国的向心力,以及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赴汤蹈火的勇气。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面前,对于自己的国家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进行国际交往,中外青年各有主张。其中,日本和中国青年赞成先世界后本国,韩国青年主张首先考虑本国利益。山东农村青年则倾向于兼顾世界利益与本国利益,但应以世界利益为重。在子项选择比例上,山东农村青年选择“以世界利益为重”的占59.7%,高于国内所有青年群体,高于韩国青年,略低于日本青年;选择“以本国利益为重”的,除高于日本青年外,低于韩国和国内其他青年群体。这种全球眼光和对本国利益的关注,与中国目前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位置是吻合的。既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又克服了改革开放前的“夜郎自大”,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民族心态。
2.山东农村青年对社会环境和自身生活满意度的评价较为乐观
——对自己国家的基本评价: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经济欠发达,问题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
对于本国社会发展的特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根据自身的感受,进行了不同的归纳(见表8)。
表8: 您认为本国社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可选多项,%)
关于本国政府目前应当重视的问题,山东农村青年作出了很有针对性的排列(见表9)。
表9: 您认为本国政府当前应当重视的问题是什么?(限选3项,%)
表8-9显示,认为自己的国家政治稳定的比例山东农村青年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是最高的,日本青年该项选择只有1.4%,韩国青年只有3.7%,比例相当悬殊。认为自己的国家正在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积极参与地球环保、积极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山东农村青年也以大比分高于日韩青年。关于本国政府目前应当重视的问题,山东农村排在第三位的分别是“发展经济”、“维护社会治安”、“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这组数据表明,山东农村青年对自己的国家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对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客观的认识,对振兴经济、稳定社会、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寄予厚望。
由于近年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在中国社会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回答怎样解决困扰世界的环境问题时,正在追求富裕的山东农村青年,不赞成“限制人类追求富裕生活的欲望”,57%的人主张“开发保护环境的科学技术”,33.6%的人强调“企业的责任和政府的对策”。其中强调“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的比例,山东农村青年比日本青年高26.3个百分点,比韩国青年高15.7个百分点,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是,关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山东农村青年却没能给予应有的关注。
——对社会公平的评价:基本认可社会公平,对不公平现象的态度不象日、韩青年那样强烈。
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伴生现象,社会不公平问题历来是一个敏感话题。在本次调查中,三国青年对本国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分级评定(见表10)。
表10 您认为本国是否存在下列不公平现象?(限选1项,%)
对6个方面的社会不公平现象,认为在自己的国家表现得非常明显、比较明显的,山东农村青年选择比例在所有调查对象中都是最低的,不仅远低于日韩青年,而且也普遍低于国内其他青年群体。除对学历、职业、贫富差别造成的不公平,感到明显和比较明显的山东农村青年接近调查对象的半数以外,其他子项的选择大都在1/4左右。可见,山东农村青年从整体上看,对本国社会公平状况是持肯定态度的,而日韩青年对所有子项的选择都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对本国的社会不公平状况表示了严重的不满。
——对家庭经济地位的评价:与日本青年持平,高于韩国和国内其他青年群体。
假如把本国社会分为5个阶层,认为自己的家庭属于社会上层的山东农村青年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是最高的,此项选择日本青年为3.7%,韩国青年只有0.8%;将自认为属于社会上层和中上层的合计,山东青年仅比日本青年低0.4%,高于韩国青年14个百分点,也高于国内其他青年群体10%以上。
由于对国内社会环境及自身生活满意度相对比较高,55.8%的山东农村青年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积极力量,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显得格外活跃,对于他们来说,社会进步是个人幸福的重要保障。
3.山东农村青年的独立意识、竞争意识相对较弱
与强烈的家庭观念、社会归属感和国家民族意识相对应,山东农村青年的个体独立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却明显弱于日、韩青年。
——对亲友交往表现出更多的依赖性
在拥有重视亲情、强调责任、热情友善、以和为贵、热爱祖国、乐于奉献等许多优秀品质的同时,山东农村青年也经常流露出对长辈、对亲属、对朋友过多的依赖。
表11 对父母教养态度的希望(限选1项,%)
在家庭生活中,山东农村青年承认长辈权威的比例高于所有的调查对象。来自父母、祖父母的表扬,他们确认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76%的山东农村青年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65.7%的希望得到母亲的表扬,而日本青年做此类选择的分别是39.9%和39.2%。韩国青年虽然在认可父母权威方面与山东农村青年比较接近,分别为65.1%、64.4%,但是对来自祖父母的权威,他们就与日本青年一样不在乎了。希望得到祖父母表扬的比例,日本青年为16.6%,韩国青年为20.3%,中国大学生、城市青年分别为30.6%、29.1%,河南农村青年为34.2%,只有山东农村青年达到了46.3%。在选择自己人生榜样和呆在一起感到放松的人时,山东农村青年,首先看到的仍然是长辈。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山东农村青年与长辈之间的“代沟”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山东农村青年独立人格发育水平还不够高。正因为许多事情上唯长辈的马首是瞻,所以,在山东农村青年看来,依赖长辈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回答“您是否同意未婚的人不能委以重任”时,表示“非常反对”的,日本青年为86.3%,韩国青年为72.4%,山东农村青年为最低占46.4%,似乎他们自己也认同了“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社会评价。
从对父母教养态度的期望可以看出,山东农村青年希望“父母对待自己象平等的朋友”的比例最高,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人生忠告”的比例最低,要求“父母以身作则,相信孩子、不干涉”的比例最高。这组数据可以曲折地反映出以山东农村青年对家长过多的说教、较少的尊重的一种不满和无奈。
表12 在同辈交往中的选择比较(限选1项,%)
关于青年社会化问题的大量研究表明,来自同辈群体的肯定对形成青年独立人格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山东农村青年对这种肯定的期望值明显偏低。希望得到同性朋友表扬的比例只占日韩青年的1/2左右或不足1/2。可以讲心里话的同性朋友,山东农村青年也比日本青年低25.7个百分点,比韩国青年低36.1个百分点。在同性朋友中选择人生榜样的比例,山东农村青年也是所有调查对象中最低的,只有9.2%,比日本青年低21.1%,比韩国青年低19.8%。显然,山东农村青年既没有把同龄人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也不奢望同龄人对自己高看一眼。既希望与朋友互帮互助,又对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形象缺乏自信,这种矛盾的心态,对其社会化进程无疑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肯定市场竞争的合理性,但竞争意识明显滞后
经过20年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山东农村青年表现出对市场竞争本身的合理性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喜欢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于西方文化的某些特色,山东农村青年明显持否定看法(见表13)。
认为“西方文化是追求物质享受、竞争激烈、让人互相敌对的文化”的山东农村青年为34.5%,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是最高的。虽然不太赞成和非常反对的比例高于这一否定比例,但1/3以上的山东农村青年不喜欢激烈的人际竞争却是显而易见的。既反对“限制人类追求富裕生活的欲望”,又不喜欢人们为追求物质享受而进行激烈竞争,山东农村青年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面对普遍贫穷的“大锅饭”,他们追求富裕的本能渴望竞争;看到竞争导致人与人关系紧张、优胜劣汰的“残酷”属性,他们又在感情上讨厌竞争。这只能说明山东农村青年竞争意识还不成熟,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他们还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学习“公平的竞争”和“双赢的竞争”。
表13 您是否同意“西方文化追求物质享受、竞争激烈、让人互相敌对”的观点?(%)
总之,山东农村青年的社会意识从整体上符合中国社会现阶段主流文化的要求,但这种“正统”中也蕴涵着保守的成分。
二、山东农村青年社会意识形成的原因
山东农村青年“正统”中蕴涵着保守的社会意识,与其独特的生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山东农村青年社会意识的形成至少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1.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的熏陶
山东是古老的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由此形成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氛围,使山东青年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都被打上了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印记。在社会变革的速度相对缓慢、传统文化受外来冲击相对较小的农村地区,这种影响尤其深刻。
儒家文化以“仁”为本,忠恕之道,孝悌之道、中庸之道等构成其内在的文化心理,而“礼”则是这种文化心理的外在表现。“礼既是一种制度,又是礼仪、礼节。内“仁”外“礼”,互为补充,尊卑上下的等级秩序、孝悌长幼的血缘关系尽在其中。注重和谐,主张大同,推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伦理,格外重视“人—人”关系,相对忽略“人—物”关系,很自然地形成了“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的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传统的二重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由于“仁”和“礼”的互补作用,使人们容易形成温情脉脉的仁爱之心,朴实厚道的处世态度;另一方面,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的价值取向也必然导致忽视效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惰性心理,窒息人的竞争精神、开拓意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经济收入、实际消费水平远远低于日韩青年的山东农村青年,对社会环境和自身生活的满意度却远远高于日韩青年,在很大程度上与这种传统的价值判断标准是有很大关系的。而山东农村青年在社会经济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其过富裕生活的需求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的爱国情怀,睦邻友好的交往心态等,也可以从积极入世,兼善天下的儒家文化传统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2.近代中国革命传统的影响
山东作为中国人民反对殖民统治、反抗外来侵略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根据地之一,使山东青年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着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和影响。从反抗外来侵略的义和团、英勇壮烈的甲午海战,到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齐鲁大地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引为自豪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每一个地区都有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牺牲的先烈建立的烈士陵园。被这样的革命传统哺育的山东青年,很自然地形成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朋友肝胆相照、对敌人刚烈如火,为了国家主权和尊严敢于赴汤蹈火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文化惰性的双重制约
如果说山东农村青年社会意识中表现出的令人鼓舞的方面,主要得益于传统文化积极因素的滋养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话,那么,他们社会意识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则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文化惰性双重制约的结果。
从整体上看,山东属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比较大的沿海开放省份,经济实力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山东毕竟只是一个工农业大省,而不是科教强省。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还不占主导地位,许多领域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有些农村地区还要靠天吃饭,靠拼体力挣钱。一旦遭遇天灾人祸,亲帮亲、邻帮邻,依靠邻里亲戚救济还是抵御灾难的主要方式。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农民个体的生存发展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这种相对还不发达的经济水平,使农民无法摆脱对他人和社会的依赖。因此,山东农村青年既看到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又担心这种竞争损害了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妨碍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他们陷入了一种两难选择;加上传统文化中“均平”思想、安贫乐道等惰性因素的影响,以及对竞争造成的贫富不均的现实的忧虑,山东农村青年尚未采取一种主动的姿态去适应市场竞争,对亲缘、地缘、业缘关系保留了一种过分依恋。因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山东农村青年将为自己独立意识和竞争精神的欠缺付出很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