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豪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在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部分,其不仅可以为园林景观增添独特的魅力,又可以优化景观环境,促进园林的生态开发建设。因此,园林植物的配置合理度直接会对园林景观的功能与展示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绿化;植物配置
前言
植物配置是指按照植物的生态学习性和园林绿化的布局要求,科学合理地搭配园林中的各种植物,发挥植物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达到美化环境和空间的效果。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植物间的相互搭配,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乔灌草及地被的有机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效果,色彩与季相的衔接,植物配置的意境;二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建筑、水体、山石、园路等相互间的配置。
1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的作用
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方式,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品种,才能达到美化绿化环境的目的。显然植物配置不是随心所欲就能有效果的,必须遵循植物的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结合地区的环境条件,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设计、施工来完成的。
1.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净化空气:绿地系统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植物不仅给人们提供丰富的天然氧吧。还可以抵抗和吸收其他有毒气体;枝叶粗糙或有茸毛的植物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烟灰粉尘。
改善小气候:绿化植物量大的绿地,树荫内外的气温一般相差3~5℃,比建筑物集中的地区低10℃左右,空气湿度较其他地方更适合人体。
降低噪音:城市中的噪音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工作,而绿化植物能阻挡气流,能有效地降低噪音,保持环境的安静。
安全防护:园林植物可以蓄水保土,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山体垮塌;可以防火,部分园林植物的枝叶含有大量水分,在火灾发生时可以阻挡火势的蔓延;地震时,绿地是疏散人们的场地;城市中的大面积绿地能发挥防空隐蔽的作用。
1.2体现园林景观主题
园林植物的配置设计是根据地形﹑地貌﹐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这种创作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一些离宫别苑都是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的,例如拙政园中的枇杷园、远香堂、听雨轩等。
1.3显示季相变化
园林艺术中,植物不仅是绿化的材料,而且也是万紫千红的渲染手段。不同的花期、色彩,展示了季相的更替。
1.4完美空间效果
植物配置在植物空间边缘上要求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可使冬夏景色皆有可观赏之处。当需要形成安静、封闭的空间时,则以常绿的乔木和灌木作多层配置,紧密栽植,起隔离作用。面积较大的植物空间,为了增添植物情趣,可适当设置各类园林小品。
2植物配置与园林景观中主体元素的配合
2.1植物配置与山石的关系
在园林中,当山石与植物配置创造景观时,要根据山石本身的特征和周边的具体环境,精心选择植物的种类、形态、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式,使山石和植物配置达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观效果。
2.1.1山石为主植物为辅的配置
在庭院入口、中心等视线集中的地方放置大块山石,或安置于公园主景区、草坪一角、轴线焦点等形成醒目的点景。在山石的周边常缀以植物或作为背景烘托或作为前置衬托,形成了一处层次分明、静中有动的园林景观。
2.1.2植物为主山石为辅的配置
以山石为配景的植物配置可以充分展示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的景观,设计主要以植物配置为主,石头和叠山都是自然要素中的一种类型。利用花卉植物,栽植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转角处以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混合栽种形成花境,这样的仿自然植物群落再配以石头的镶嵌使景观更为协调。
2.2植物配置与水体的关系
水体的植物配植,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的。规则式的水体,往往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植,多等距离的种植绿篱或乔木,也常选用一些经过人工修剪的植物造型树种。自然式的水体,利用植物使用水面或开或掩;用栽有植物的岛来分割水面;用水体旁植物配植的不同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意境等。但最基本的方法仍是根据设计的主题思想确定水体植物配植的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植物配置与园路的关系
2.3.1主路旁植物配置
主路是沟通各活动区的主要道路,常设计成环路,宽3~5m。平坦笔直的主路两旁常用规则式配置。最好植以观花乔木、并以花灌木作下木。主路前方有主体建筑作对景时,两旁植物可密植,使道路成为一条甬道,以突出建筑主景。入口处也常为规则式配置,可以强调气氛。蜿蜒曲折的园路,不宜成排成行,而以自然式配置为主。
2.3.2次路与小路旁植物配置
次路是园中各种各区内的主要道路,2~3m;小路是供游人漫步于安静休息区中,仅1.5~2m。由于路窄,有的只需在路的一旁种植乔、灌木。
沿路的植物景观在视觉上应当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路旁若有微地形变化或园路本身高低起伏,最宜进行自然式配置。
2.3.3植物配置与建筑的关系
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翼以花木而不使之孤立。花木的“姿”、“色”、“香”、“品”不但可以使建筑物更添风韵,还可作为构景的主题,借花木而间接地抒发某种情感和意趣。
3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方式与配置要点的分析
3.1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方式
3.1.1天然式配置
孤立种植。单个植物在园林中种植时,由于本身可以形成孤立的庇荫植物从而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多种类种植。多种类种植是把各个种类的植物根据设计要求合理搭配种在一起。通过各种植物的合理搭配设计营造出一种新的美丽画面,从而营造出整体美的效果。这种配置方式在很多园林建设中都经常被应用。
3.1.2有规律式配置
(1)行植,这种种植方式一般是在公路两边进行行距一样的种植。(2)正方形种植,在规划好方格以后再交叉点位置进行植物种植,同时植物间距保持一致。(3)三角式种植,在种植过程中一般是根据等边三角形或者是等腰三角形进行种植。(4)长方形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是在正方形种植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特点是行距大于株距。(5)环形种植,通过把植物均等的种植组成一个圆或者是多个圆形。(6)带状种植方式,通过把植物进行线性种植形成带状分布,一般情况下在种植过程时都是把大、中、小乔木合理搭配种植。
3.2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注意要点
3.2.1注意植物的色彩季相和组合构图
园林景观设中,应该注意对色彩季相、组合构图等因素在植物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将水体、山石、建筑合理的搭配在一起。首先,应加强对植物特性、本地区条件的了解,坚持适地适植物的原则,合理进行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其次,按照植物的特点对植物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植物本身存在很多特性,有观花的,例如夹竹桃、广玉兰、月季等,有花型奇特的,例如旅人蕉、飘带兰等,有赏花时要闻香味的,例如月季、梅花等。不同的花色可以组成色彩斑斓的图案,这一点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非常重要。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品种的花卉配置成芳香园、色彩园等。很多植物的叶子也存在自己的特色,例如恍榔有巨大的叶片,还有鱼尾葵、巴西棕等都生长着巨大的叶片。亚马逊玉兰的叶片浮在水面上,好像一个巨大的圆盘,还可以承载幼童在上面游荡。一些植物的果实也富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例如眼睛豆腊肠树、神秘果等,果实形状非常奇特,再如紫珠葡萄、天目琼花、小果冬青等果实色彩非常鲜艳,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此外,园林景观设计中还有香花、香叶植物,例如兰花的幽香、茉莉的清香、梅花的暗香等,都能为游人带来非常美的感受。
3.2.2利用植物形态方面的特征
植物的形态特征主要指植物整体的外观方面的形象特征,一般通过植物的高度和外部特征进行描述。其中植物的形态方面的特征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对植物的大小、高矮进行相关的配置。充分的考虑到观赏方面的性质,通过植物大小和高度进行合理的组合。如开阔空间可设置大量的大乔木,将其作为整体的景观表现的内容来控制所有空间。然后需要明确小乔木、灌木实际应种植的位置,对于高度有一定差异的乔木、灌木来讲,需要做好搭配的间植进行配置,从而达到美化的林冠线,间植的方式变化也能够促使林冠线多元化。枝下种植一些比较高的乔木林植,能够达到一定林下活动的空间效果。然而,高灌木高密度进行相关的种植,可达到空间强烈的分隔效果,从而实现其对于空间方面能够进行合理的划分。植物的外部特征为绿化植物比较突出的特征之一,相同的植物通过工作人员的修剪,会出现不同的形状或形态。不同种类的绿化植物会受到自然、人工等多方面内容的影响出现相同的特征或外形,进而出现比较多变良好的观赏方面的效果。
3.2.3植物景观调和
园林植物景观调和相当于采取植物景观元素的一致性以及近似性,从而营造一种统一感及协调感,突出的要素中一个或者多个的差异,如果差异越大,那么对比就会越强烈,换句话说,调和能够对整体的共性特性凸显出来,并且将其进行对比,烘托气氛并且强化主题,防止公园的枯燥乏味和单调死板,在植物的质感、外形以及色彩方方面面形成对比与调和,给人一种流连忘返、赏心悦目的心理享受。
4结语
园林景观建设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想促进城市全面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对园林景观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与配置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对于园林植物的优化配置工作。
参考文献:
[1]尹锋.园林植物优化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3(08)
[2]吴苏平,徐同冰,张峰玲.园林植物配置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 (04)
[3]黄桂凤,刘玉勇.浅谈园林植物优化配置[J].资源与环境,2014(27)
论文作者:叶鹏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植物论文; 园林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景观论文; 乔木论文; 山石论文; 水体论文; 《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9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