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公路管理局 浙江衢州 324400
摘要: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提升公路性能,保证公路强度方面效果显著。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当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强化对沥青路面工程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力度,确保沥青路面最终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以此来提升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延长公路实际使用寿命,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
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基本施工原理
就现阶段公路路面工程来看,其在施工期间对路面平整度、粗糙度、宽度、厚度、坡度、压实度等都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沥青混合料的孔隙度、饱和度、稳定度等也具有较为严格的标准要求。为了能够达到施工标准规范标准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工作的管理,借助充分的施工准备、严格的技术控制、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完善的施工检查和检验等方式,确保路面工程的施工更加标准,从而满足现阶段相关单位和群众对沥青路面提出的施工要求。此外,在正式施工时,施工人员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流程展开路面工程中各环节的施工工作,保证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以此来保证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2、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坏在行业中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行业内普遍认为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造成破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针对刚建成不久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建成的当年或者投入使用2-3年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例如车辙、坑槽、网裂等,这种损坏都属于早期损坏,属于水损害或者是疲劳产生的损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不到位,或者沥青混凝土材料不合格产生了离析现象。另一种则是施工没有达到路面设计要求的使用年限而出现的损坏被称作早期损坏,通常来讲公路的设计寿命是15年,有一部分的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一般在使用7-8年之后就要对整个公路进行大规模维修,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水损坏、裂缝、泛油、龟裂、车辙、坑槽、沉陷等现象,也可以被称作早期损坏。在公路使用过程中对早期损坏进行预防时要根据不同的损坏形式以及损坏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
3、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
3.1、加强路面设计质量控制
设计是公路路面施工的第一个环节,提高公路设计质量,可以对公路路面的各种病害进行有效预防。在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过程中应该要要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模型之间的联系,对于半刚性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的连接,要进行相应地应力计算,确保连接的稳固性。此外,在对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要注重沥青混凝土路面所使用的材料的室内力学性能和野外路用性能的研究,从而为提高路面使用性能提供帮助。
3.2、沥青路面混合料配置
通常情况下,在沥青混合料使用之前,需对其进行全面检测与试验,保证沥青混合料运输的安全性、配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依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与施工设计方案,选用15t可自卸汽车进行混合料运输,运输车厢要清洁、平整并设有隔离措施;对运输温度、搅拌温度、搅拌时间进行明确确定,保证具体操作过程中,各项配比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在完成沥青路面混合料配置试验后,需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混合料压实效果(压实孔隙率、压实度等)。
3.3、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①为了使路面的平整度得以提高、路面厚度给予质量保证,对钢丝引导高程控制方法中融入沥青混合再生基层材料可优化工程施工质量,并使钢丝成扭绕式施工形式,且要求直径在6mm以上,钢丝拉力则不小于800N,并以10m为间距设立钢丝支架;②摊铺机到位后,安装并调试好基准梁,接着调整好熨平板仰角,夯锤振幅、振频(采用高频、低幅),确保摊铺的混合料具有足够的初始密度;在没有其它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应将熨平板的振频振幅调整到摊铺层的压实度达85%,且以高频低幅为宜;③摊铺机的运行参数为摊铺机作业速度,合理确定作业速度是提高摊铺机生产效率和摊铺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在综合考虑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车辆运输能力及其他施工条件的基础上,以稳定的供料能力保证摊铺机以某一速度连续作业;④沥青松铺系数1.2~1.4;⑤摊铺过程出现局部离析现象必须及时处理,并应设专人对厚度、横坡度等各项质量问题进行跟踪检测,发现缺陷及时修补。
3.3、混凝土路面碾压质量控制
整个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碾压是关键环节。加强碾压质量控制,不仅有利于顺利完成施工任务,还能确保路面强度与密实度,使其有效承受车辆荷载,预防质量缺陷发生,延长公路工程使用寿命。混合料摊铺完成后,应该立即进行碾压施工。并加强碾压质量控制,确保混合料压实度合理,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同时,碾压应该缓慢、连续、均匀进行,中途不得任意停顿或急刹车,避免影响路面平整度和工程质量。通常采用分层填筑和碾压施工方式,每层厚度在20~30cm之间。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路面碾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步骤,每个步骤对工程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必须严格加强质量控制。初压时,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20℃,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2遍,速度2~3km/h为宜。复压时,混合料温度在90℃以上,用胶轮和振动压路机碾压4~6遍,速度4~5km/h为宜。终压时,混合料温度在70℃以上,用振动压路机碾压2~3遍,速度2~3km/h为宜。先进行路面边缘部位的碾压施工,然后再进行中间部位的碾压施工,确保碾压施工顺序合理,工程质量合格,有效提升混凝土路面压实度。整个碾压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控,掌握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修复。同时,还要进行路面压实度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及时修复,确保每个部位碾压到位、质量合格,实现对路面压实度和公路工程质量的严格控制。
3.4、混凝土路面施工缝处理及路面检测
接缝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要确保接缝紧密、平顺、外形美观,工程质量合格。用3m直尺检验接缝处,保证平整度满足要求。采用热接缝的施工部分,前面摊铺部分预留10~20cm宽度不碾压,作为后部基准,另外半幅摊铺时与已铺层重叠5~10cm,上下层纵缝错开,且不少于15cm。横向施工接缝处理时结合现场基本情况,对端部层厚不足部分用切割机割齐铲除,清洗干净切割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上黏层油。在这些处理工艺完成后,按规范要求检测路面平整度、宽度、厚度、密实度与高程,详细获取各项数据指标,做好分析工作,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修复,有效提升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
总之,在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对于各种常见问题进行防范,从而不断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减少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齐雪旸.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4,(08):187
[2]吴桂刚.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实用技术[J].低碳世界,2016,(10):189-190
论文作者:刘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公路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过程中论文; 压实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