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困生转化论文_刘晨霞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困生转化论文_刘晨霞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二中,037600)

摘要:随着语文课堂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被有效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但是就目前阶段其进行的实际情况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即小组学习成了优等生的舞台,学困生却成了陪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等生往往会比较积极,而学困生则很少去进行发言,进而使得小组合作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步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困生转化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模式;学困生;转化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建立了一个锻炼能力、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得以增强,课堂主体性得以突显。也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小组合作学习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环节。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学习,让他共同探讨、相互促进,让学困生得到更多人关注,让优等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对学困生的一种关注、帮助和促进。

1造成初中语文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1.1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相比较而言,初中正是学生处于叛逆期的一个时间段,因此学生一旦在教师的教学中遇到挫折或者困难,可能就会产生溃败感以及厌恶感,进而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抵触,再加上教师以及家长未能及时地意识到这些问题,未能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对其相关的语文学习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1.2学习语文的方式不合理

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课文诵读,也包括文言文理解、背诵和语段解析等等,对于不同内容的学习,学生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的学习。因此学生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出现学习方法不当的情况,往往就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情况,进而使得其相关的语文学习受到极其不利的影响。

1.3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自我情感体验。这是个人由于自身缺陷或其他原因对自我知识的负面评价。尽管素质教育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学业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教师甚至学校质量的有力标准。贫困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往往落后,因为他们基础薄弱,接受知识的效率低。从长远来看,至少在学习方面,他们会一直认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并担心自己的缺点会被别人知道,因此经常表现出强烈的敏感性和自卑情结。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原则

2.1明确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原则首先就是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时以及各种教材的制定都必须要以学生为主,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相关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中。除此之外在实际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肯定以及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的讨论活动中,树立其学习语文的信心,进而使得相关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其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教学

在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要坚持科学性原则,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必须要确保小组人数要适量,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小组共同合作学习要明确学习目标,在发散思维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讨论,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

3促使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困生转化的相关措施

3.1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对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困生进行转化,那么相关的教师首先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明确自身的职责,进而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语文学习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进行明确,即要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指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

3.2选择科学合理的主题,进行适当的分组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必须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主题去供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教师在对主题进行选择时,必须要仔细研读相关的教材,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还要结合教学的主题进行相关的分组,进行动态管理,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小组的组长,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提升,还能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有效培养,为其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3鼓励学困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不说话,因为他们说话的机会少,语言技能差。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表达能力,当他们在语言表达上有困难时,可以引导他们使用手势和其他肢体语言来表达。在小组交流和报告中,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被有意给予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他们的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培养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表达自己的勇气。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不同的观点。此时,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没有勇气表达和辩论。他们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对别人友好。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小组成员必须尊重每个人的发言,特别是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他们在小组中的发言,不要嘲笑和贬低他人的观点。其次,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亮点,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让学习困难学生建立起对小组合作的信心,并积极参与其中。

3.4评价机制向学困生倾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将总结和评估学习情况。为了更好地激发学习困难学生参与小组交流,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不应在评价中泛化,而应采取评价倾斜策略,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特殊照顾”。例如,在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和交流后,当尖子生和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相同的问题并且都回答正确时,尖子生会得到3分,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会得到5分,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会得到高分来奖励整个小组。这种激励策略使得每个小组更愿意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从而达到鼓励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地参与、更多地发言并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这也有助于鼓励优秀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探索时指导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并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理解小组中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相关的教师一定要注意重视对学困生的管理,特别是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下,更要注重对学困生的教学,避免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即避免出现优等生更优,学困生更困的情况,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理论,鼓励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发展,激发其学习兴趣,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还会使每一位学生都乐于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为其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鞠娟,李伟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和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2):72.

[2]杨少武.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J].报刊荟萃,2018(2):59.

[3]赵清秀.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6(11):49

论文作者:刘晨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困生转化论文_刘晨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