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慧
邵阳市隆回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200
摘要:目的:对比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异氟醚麻醉在治疗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第一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进行治疗;第二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异丙酚复合异氟醚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认真记录两组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果两组患者差异较大,P小于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果:单肺通气开始实施后,患者的肺血分流率(Qs/Qt)于阈限值的时候要明显的高于在实施麻醉之前的阈限值1的时候;在实施单肺通气后的三十分钟以及六十分钟的时候患者的肺血分流率(Qs/Qt)达到了最高值;第二组患者在实施单肺通气后的三十分钟以及六十分钟的时候,其肺血分流率(Qs/Qt)要明显的比第一组患者高,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异氟醚麻醉对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异氟醚麻醉;单肺通气;肺内分流
目前临床中较多使用的是瑞芬太尼复合使用异氟醚麻醉,效果还是可以的,往往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1]。但是目前临床中关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患者的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的影响还没有较为准确或者说统一的观点[2]。因此,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对比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异氟醚麻醉对单飞通气肺内分流的影响,从而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方法进行实践创新。现在将本院研究的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整理、分析在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次实施肺叶切除的患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有关资料。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次,女性患者10例次,患者的年龄在34-76之间,患者的中间年龄为41.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次,女性患者12例次,患者的年龄在32-7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3岁在入院的过程中我们对两组患者进行了排除诊断,没有发现其他疾病。两组患者的学历层次、身高、体重、手术的时间、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患者的双肺通气的时候气道内吸入压等情况也没有较大的差距,可以用于本次研究,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研究前所有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前的30min内对患者实施肌肉注射0.1毫克的安定以及0.06毫克的阿托品。对照组患者在实施麻醉诱导的时候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咪唑安定10毫克、异丙酚1.5-2毫克、瑞芬太尼0.2微克、司可林2毫克,在麻醉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双腔导管插入。使用呼吸机对患者实施间歇正压通气,在麻醉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的参数设置,一般而言潮气量要维持在9毫升左右,患者的呼吸比要控制在一比二,血氧饱和度要大于等于95%[3]。
1.2.1对照组
在前述基础上,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取静脉泵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一般而言每分钟异丙酚的量控制在五十微克,瑞芬太尼的量控制在0.05微克,在麻醉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间歇性的静脉推注维库溴铵0.06毫克,来达到保持麻醉的效果。
1.2.2观察组
在前述基础上,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麻醉的过程中采取静脉泵注氟派利多复合瑞芬太尼,一般而言每分钟氟派利多的量控制在2.5微克,瑞芬太尼的量控制在0.05微克,在此期间还可以对患者复合吸入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异氟醚,在麻醉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间歇性的静脉推注维库溴铵0.06毫克,来达到保持麻醉的效果。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测量患者的心率、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患者的吸入压。在患者的身体情况方面我们主要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用SPSS统计软件(版本为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对于遵循正态分布的临床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研究结果P<0.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4]。
结果
表二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
项目 例次睁眼时间 自主呼吸 拔管时间
观察组289.23±1.4513.46±2.4331.23±3.24
对照组286.24±0.899.35±2.24 12.34±2.34
3.讨论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肺叶切除后往往需要进行单肺通气,但是根据临床的实践证明,在实施单肺通气麻醉的时候,不同的主治医师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麻醉的时候或者说采取不同麻醉药物的时候,往往会对患者的肺内分流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一点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被广泛的证明[5]。经过研究显示单肺通气开始实施后,患者的肺血分流率(Qs/Qt)于阈限值的时候要明显的高于在实施麻醉之前的阈限值1的时候;在实施单肺通气后的三十分钟以及六十分钟的时候患者的肺血分流率(Qs/Qt)达到了最高值;第二组患者在实施单肺通气后的三十分钟以及六十分钟的时候,其肺血分流率(Qs/Qt)要明显的比第一组患者高,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因此,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改善动脉血氧和减少肺内分流,且容易清醒,可安全用于临床单肺麻醉。
参考文献:
[1]曹小平,陈兵,张玉龙,刘柳.不同剂量异丙酚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对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4,10:1124-1126.
[2]周礼湘,周清河,肖旺频,曾浩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对单肺通气时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10:1251-1253.
[3]兰晓明,屈昕,熊桂林,印武,庄爱成.多种麻醉方法对单肺通气内分流的影响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14,08:1537-1538.
[4]田华,向登国,吴述轩.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单肺通气麻醉对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32:79-81.
[5]胡劲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04:79-80+82.
论文作者:王旭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6
标签:患者论文; 芬太尼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两组论文; 十分钟论文; 微克论文; 阈限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