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超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重庆渝北区 401121)
摘要:随着社会对用电需求量的增加,配网工程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对应的配网规划却相对缓慢,不合理的配网结构不仅仅浪费了电能资源,还无法满足负荷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大配网规划力度,采用网格化规划方法,优化配网运维管理,以提高配网运行水平,进而确保供电服务质量。
关键词: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
1“网格化”规划总体思路
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是将将完整配电网划分为多个配电分区,将每个配电分区划分为多个用电网格,对不同用地性质和开发程度的地块,开展空间电力负荷预测,明确各用电网格的空间负荷分布。针对电网格的差异性,分别选取与之对应的典型接线模式作为目标网架,以用电网格作为配网项目和用户接入的最小单元,制定过渡方案,使得复杂网络清晰化、简单化,为今后的配网自动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2网格化规划原则及方法
开展配电网规划首先应确定规划年限,明确规划的基本思路并提出规划目标,规划指标应从规划目标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制定,并按照差异化的规划标准明确规划指标值,引领配电网发展方向。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原则上按照行政区域以乡镇为一个供电分区开展,应以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为支撑,将一个供电分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2.1供电区域的规划
遵循特定的导则,形成层级分明的区域划分,从市区到县城再到乡镇、街道、村庄的区域等级,根据负荷大小、密度等来规划区域类型。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程度、用电需求量等来进行片区配网规划。
2.2现状分析
采用导则中的供电安全标准开展中压配电网现状摸底与分析评估,分析现状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地方用地路网图为基础绘制规划区域中压配电网现状地理接线图,细化中压线路走向及供电区域、配电站所以及联络分段设备的地理信息。
2.3负荷预测
(1)分区负荷预测:采用多种负荷预测方法开展各供电分区规划期内电量负荷预测,并提出推荐方案。
(2)空间负荷预测:根据各片区内现状配变容量和配变负载率统计各地块的现状负荷。以地块用电需求为导向,依据控规对不同用地性质和开发深度的地块进行归类,结合典型负荷预测模型,预测出各地块远景负荷,确定各规划水平年负荷方案,并开展负荷预测方案上下协同校验。由于负荷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宜以中期负荷预测结果构建目标网架。按照负荷发展阶段水平将供电网格分为以下三类:第一,负荷发展成熟网格,指土地利用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负荷增长空间不大的区域;第二,负荷快速发展网格,指区域发展规划和远景负荷明确,且负荷存在较大上升空间的区域;第三,负荷发展不确定网格:指区域发展规划不明确,负荷增长空间存在不确定性的区域。
2.4供电分区类别规划
依据导则,并结合负荷预测结果,论证规划期内各供电分区类别是否会发生变化,以确定规划目标年各供电分区类别,并提出各类分区规划指标和建设标准。
2.5供电网格的规划
根据负荷预测所得结论来对应选择网架接线方式,其中,负荷成熟区与高速发展区,应该根据标准接线供电能力来对应决定目标网格尺寸,接线需控制在三组以内。而且网格中的线路必须具备一定的供电能力,切实符合负荷长远发展的需求。对于无法精准预测的负荷网络则可以单独管理,先确定负荷大小,再进行规划。
2.6划分供电网格
结合负荷预测结果,根据确定的目标网架接线模式,将供电区域按照城市路网或自然分界,细分为若干个网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第一,负荷发展成熟网格和负荷快速发展网格,每个目标网格大小宜按一组标准接线的供电能力确定,不应超过三组接线。网格内线路应能独立承担该网格的正常供电任务,满足网格内的电力负荷需求,并预留有一定裕度以满足日后的负荷增长需要;第二,负荷发展不确定网格是因负荷的不确定性使然,因此可将该区域作单一网格管理,待负荷明确后再划分。
2.7目标网架规划
根据变电站当前与未来布点情况来规划网格间隔,本着距离最短原则来明确各个网格的供电源头,科学设置供电半径,网格中的电源点需要出自多个变电站,而且相同变电站的供电线路也不能出自同一条母线,要确保负载均衡,控制重载现象。参照地块分布状态、道路交通特点等,根据导则内所设定的安全指标来科学规划网架节点,确保科学分区、分段,同时,也要指明各个节点的特征与功能。相邻网格中不设联网,特殊情况下则应凭借一些关键节点,例如,柱上开关等取得联系。网格中的接线需要科学设计运行与检修模式。
2.8通道规划
划分网格时,应结合目标网架和现状电网情况,统筹考虑网格中压路径的选择,并应考虑各电压等级过境通道,尽量减少后期重复拆建,形成通道规划,并做好与地方发展规划的衔接。
2.9过渡改造规划
由于负荷的变化发展,不同网格的接线势必也将演变发展,设定标准,对设备进行科学选型,编制科学合理的用户接入方案,以及能源消纳方案,打造出一套过渡改造方案,使其适应配网的自动化建设,与此同时,参照网格规划方案来检查高压主变容量。基于网格对应编制网架改造方案,支持配网的自动化建设,参照用电时序来对应科学规划出配网施工建设的时间顺序。
2.10编制规划项目
以网格为单位提出网架建设改造方案,统筹配电自动化、通信、无功规划项目,根据用电时序排出建设时序,并将以上的规划成果汇总形成“一格一册”。
3配网网格的科学管理
3.1网格编码
每个网格实行统一编码管理,网格的编码唯一,并便于识别。原则上根据县(区)拼音缩写-镇(街道、开发区)拼音缩写-网格序号-供电类别(A+~C)进行编码。例如,“张家港市凤凰镇第一网格(C类)”的编码为“ZJG-FH-001-C”。
3.2动态的编码修改
在整个的中压配网规划中,网格属于基础单元,需要根据网格中的网架、电气设备以及相关负荷等的动态变化状态,以年度为单位对编码进行动态修整,不断优化调整网格,把握好网格这一最基础的配网规划单元,科学规划,为客户提供优质供电服务。参照网格规划来拓展相关业务。配网网格化规划需要借助信息系统,充分利于信息系统的信息储存与通信功能,将网格化规划的相关数据、信息、进度、进展情况等纳入计算机系统,以此来辅助配网网格化规划,实现配网网格化规划的自动化、智能化。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供给侧改革、售电量增速放缓等因素,电网企业为了进一步提质增效必然走上精益管理之路,而网格化中压配网规划通过网格划分、理清现状、饱和预测、确定目标、开展规划,为项目推进提供了进行精益化管理的有效路径,既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实际工作中可行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海涛,孙波,王轩.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5,S1:33-37.
[2]严鹏飞.基于“网格化”的中压配电网规划方法[J].农村电气化,2016,05:16-17.
[3]张植华,李健,林毓,杨小芳,吴丽红,吴夕发,王树朋.网格化城市配电网目标网架动态构建方法[J].陕西电力,2015(02).
[4]李健,马彬,张植华,林毓,杨小芳.基于网格的城市配电网优化规划方法研究[J].南方能源建设,2015(03).
论文作者:刘永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网格论文; 负荷论文; 网架论文; 区域论文; 接线论文; 分区论文; 配电网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