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其在这个阶段容易产生叛逆心理,随着初中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初中生个性心理发展特点较之应试升学教育时代表现得更加明显。部分教育工作者(包括父母)深感不惑,常叹息:“一副好心当成驴肝肺”;“得病的人(学习不好的初中生)不急,诊病的人(老师)急得要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对立,甚至发生体罚学生、顶撞教师等恶性事端。忽视初中生反抗心理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者凭成年人(过来人)经验认识,一厢情愿地实施“善良愿望”教育,实乃不看对象的对牛弹琴。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急需加强心理方面的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初中生形成反抗心理的原因,并对症下药,为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使其都能走向心理健康的轨道上来。
一、初中生反抗心理的成因
根据心理学研究: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反抗意识产生的原因在于初中生个体自我意识的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独立意识倾向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初中生的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是儿童、确认自己是成熟的个体。初中生一般在以下具体情况下容易出现反抗行为:
1.独立意识受阻。初中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特殊阶段,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他们的心理发育程度往往较他们的生理发育有所提前,这就导致他们内心的独立要求很强烈,而父母却没有这种思想准备或尚未来得及适应这种情况,仍以过去那种十分关心的态度对待他们,结果导致他们的反抗行为。
2.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周围环境的改变,所学知识内容以及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变,他们会认为自己已不同于小学阶段那个凡事都要听从教师、家长安排的小孩子,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而对于父母师长来说,他们还未适应孩子的这种心理上的转变,因此他们往往不会去认真了解初中生的心理需求,不去理会他们所表达出来的真实的想法,不去听取初中生的意见,而是将他们一味地置于支配从属的地位,这是导致初中生出现叛逆心理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希望通过自己与成年人之间的对抗而得到家长、老师对自己的想法的重视。
3.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他们的极度反感。初中生开始喜欢进行一些新的尝试,而老师、家长的教育往往是希望孩子听话,在他们眼中,所谓的“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对于那些“不听话”的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做出一些学习之外的、不被家长老师所认可的事的时候(如上网、早恋等),他们就会采取强硬的措施来进行制止。初中生的这种行为一旦被成人否定、限制,他们往往会故意与家长、老师对着干。
4.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反抗的倾向。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与判断,他们不再甘心于一味接受老师与家长的思想灌输,一旦受到老师与家长的强迫的时候,他们就会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行为来表示抗议。
二、教育对策
反抗心理作为初中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心理特点,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主导作用,使受教育者主体性得以正常生长和完善。从贯彻教学民主、教育平等的教育精神角度看:首先要尊重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其正确对待和克服成长中的困难,实现个体自我形象的维护,享受独立和自尊的满足感。其次要适应初中生生理发展中的多动性、敏感性特点,不搞少见多怪、一味指责,而应冷处理,引导、丰富和完善其个性发展。再次在尽可能的限度内,实现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发展和展示个体才智情趣,实现班级教育的比较提升和个体自信力的培养,切忌包办代替,费力不讨好。从因材施教、爱心教育的角度看,要区分初中生反抗心理表现方式的多样性。第一种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量。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说都无济于事,外力压制只能是使事态扩大升级或压抑学生个性,造就畸形人格。但是事态平息之后,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较快地随之消失,选择在个体的自省评价中施加外在教育则正当火候。
第二种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相对。这种情况出现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身上。他们不直接顶撞以示反抗,但却采取一种漠不关心、无所谓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置若罔闻。这种反抗态度的情绪具有固执性,较容易被教育者忽略,从而使教育效能大打折扣。
这三种表现为迁移性反抗。当某一人物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全盘否定。同样由对团体的一员不满而扩展到对整个团体的排斥;对暂时性学习困难和挫折的气馁,扩散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排斥和绝望。很显然,这种反抗的迁移性,常常使初中生在是非面前产生困惑,在情绪因素的左右下,他们常常会将一些正确的东西排斥掉,不利于其成长。学校的所谓“双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大多是反抗迁移的产物。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治,使其树立克服学习困难和挫折的信心,这是教育者的工作。
总之,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出现反抗心理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如不及时得到重视,很可能会演变成难以改变的一种生活态度。因此,对待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不应再一味地采取强制措施来应对他们的这种心理,而是应针对具体情况适当引导,使他们从反叛情绪中顺利过渡出来,从而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以后的学习、生活。
论文作者:粟萍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月总第1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初中生论文; 心理论文; 他们的论文; 家长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个体论文; 《教育学》2017年1月总第1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