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远达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引言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又称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也称外伤性血管性视网膜病变,是指头部突然受到震荡,或躯干受到重力挤压或身体不同部位的骨折后,造成间接性的眼部损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期间眼科收治13例确诊为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相关基线资料为此次研究数据来源,此次研究中中7例患者双眼受侵袭,6例患者单眼受侵袭。患者当中有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在16-74岁范围间,平均年龄为(37.5±2.1)岁。患者受伤原因如下:5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3例患者为高空坠落伤、余下5例患者因矿山/施工塌方所引发。
1.2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治疗首先对其胸腹、头颅或者四肢等部位所存在的伤势进行处理,如需要接受急诊手术治疗要立即安排手术干预,对存在水电解质紊乱患者进行纠正并保持平衡,对抗休克。请眼科医生进行会诊,除了要对眼部外伤情况进行干预,还需要重视眼底检查。给予患者维生素C、维生素B1以及维生素B6等,对于后极部视网膜存在严重水肿症状患者如有必要可给予强的松治疗,服用剂量20mg,早晨起来后服用,每天1次,病情有所改善后可调整为隔天1次,可有效避免眼底视网膜血管出现渗漏。A组患者在确诊病情后,立即给予诸如丹参/曲可芦丁等扩血管药物,B组患者则在确诊36小时后给予上述扩血管药物,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本次纳入研究患者中预后情况较好者占据比例71.7%,A组患者临床预后较好者占据比例60%,B组患者占据比例83.3%,组间所得数据统计学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其中12例预后不佳患者,有1例眼睛出现永久性伤害,治疗后矫正视力在0.1以下,有4例患者合并眼部外伤,治疗后视力无光感。
3讨论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是1910年由Purtsher首先发现并报道的,因此又称为Purtsher病。是由于车祸、地震、房屋倒塌等所引起的、对胸腹部急性挤压伤或粉碎性骨折,由于突然增加了胸腹腔内压力,使上腔静脉回流受阻,血管内的压力突然增加,造成间接性的眼部损伤。可单眼或双眼同时发病,一般发生于外伤后2~4d,主要症状为无痛性视力下降。眼底表现包括棉绒斑、视网膜出血和视盘水肿。视网膜渗出物一般为乳白色,呈棉絮状,境界不清,约为1/5至1个乳头大小,为圆形或不规则,常位于视乳头周围或乳头与黄斑之间,但也有距乳头较远者,或沿大血管出现者,这种渗出物位于视网膜深层,居于视网膜血管下方,吸收后留下与视神经平行的条纹。远达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如下学说:(1)“淋巴漏”学说:Purtsher认为头部外伤引起颅内压突然升高,迫使脑脊液经视神经中心血管周围淋巴间隙,流至视网膜周围淋巴间隙,使之破裂,淋巴溢出,形成白色渗出斑。(2)脂肪栓塞学说:Urbanek(1934)报道骨折病例之远端组织有游离脂肪,并在眼底各部分毛细血管也证明有脂肪颗粒,推断本病的眼底表现为脂肪栓塞所致。(3)血管痉挛学说:指头部钝伤后由于颅内压和血管内压增高,小静脉和周围循环瘀滞,加上动脉反射性收缩以及小动脉痉挛,组织缺氧,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血浆渗出;同时由于小动脉收缩,血流瘀滞,血管内白细胞聚集,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及补体激活等因素共同参与,使得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视网膜发生缺血梗塞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眼底表现为棉绒斑。视网膜小动脉压力骤然升高,破裂出血。(4)轴浆流阻断学说:视神经轴浆传递障碍与某些眼底病有关,认为渗出斑是因轴浆阻滞所致。目前大多数人认为其发病机制为血管痉挛学说。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缺血性损伤敏感,注射部位的神经末梢可调整植物神经,调整眼血管的运动功能,缓解眼部血管痉挛,増加眼血流量,改善眼组织血供;调整眼血管活性物质水平,使之波动于正常范围内,还可以调整脉络膜血管活性物质,使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改善脉络膜血管活动功能,增加脉络膜的血流量,有利于提高视力,其效果较单纯应用血管扩张剂显著。
综上所述,对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及时诊断,准确地掌握病情并采取对应治疗手段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基础,合理选择扩血管药物的时机对保障患者预后有直接影响。
参考文献
[1]魏锦文.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治体会[C].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术会议,2018,17(14):123-124.
[2]瞿静灵.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8):108-109.
[3]戴荣平,董方田,郑霖,等.Purtsher样视网膜病变.中华眼科杂志,2017,43:447-450
论文作者:夏多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视网膜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眼底论文; 学说论文; 胸腹论文; 眼科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