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类比式”“悬念式”“游戏式”三个方面,多角度阐述了初中科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初中科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在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唤起思维,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参与学习活动中。
所谓设置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一些矛盾,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进入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解释各种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卷入”到学习活动中,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创造思维的目的。本文谈一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类比式”问题情境,有效建构概念
《科学》涉及的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很多,若采用平铺直入,把概念一股脑儿搬出来给学生,效果往往不好,如何讲授这些概念使之既有科学性、严密性,又易理解、便于掌握,这是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备课时必需重视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生活、生产和实验现象出发,建立与新概念的联系,提出辨别性的思考问题,层层深入类比,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例如:例如:在学习机械时,发现许多学生对“功”“功率”“机械功率”三者关系总是混淆不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功率越大,机械效率越高”等错误理解在学生中相当普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运用了类比:“做功多少相当于同学们做题目的多少;功率相当于同学们做题的快慢;机械效率相当于同学们做题的正确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做题越多,不一定做题越快”“做题越快,正确率不一定高”,从而轻松地理解了三个概念间的区别。又如学生在建立宇宙中星系运动规律: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对于如此空洞的理论,我们只要通过在一个气球上点几个小圆点来表示星系,然后通过气球的不断膨胀,发现星系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说明宇宙处在不断的膨胀中。
科学概念和生活事件有时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我们充分挖掘两者的相似或相近之处,恰当地运用类比,选择具体的、有形的、熟悉的事物来类比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概念,可使难懂概念变得容易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教师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悬念”,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分子之间有空隙”时,教材中用了“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其总体积小于100毫升”这个实验来说明“分子之间一定存在空隙”。我在做实验前设计这样“悬念”的问题情境,在讲究分子概念后,在黑板上写上:50+50<100,此时,学生脸上都露出一副疑惑不解的神态。这时,笔者又在黑板上写上:50+50=100这个数学上永远恒等的式子,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式子?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的实验来验证。然后笔者向学生解释:酒精分子与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的空隙,但由于分子过于抽象,有的学生仍不能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中笔者又设计另一演示实验:用50毫升的黄豆倒入50毫升的芝麻中,经过反复摇晃几次后观察其体积的变化。又如在学习昆虫(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哪里的时候,学生的直觉认为都在头部,那是不是如此呢?带着这样的悬念问题情境进行实验设计,分别将两只蝗虫它们的头部、腹部浸入水中,对照后就很容易解决学生的疑问。
这样的设计,既能解决学生由于日常概念偏差产生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又被迅速的激活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创设“游戏式”问题情境,诱发学习积极性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的问题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学,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在上“惯性”一课时,设计这样的一个游戏,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鸡蛋(生、熟鸡蛋随意发),要求学生不能打破鸡蛋的前提下,怎么样判断手中的鸡蛋是生还是熟呢?通过这样的游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如在教《密度》一课时,设计一个摸袋子游戏,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在袋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铜、铁、铝、木块、塑料等物体,要求学生只能用手伸进去摸,并将摸到的物体放在手中掂量,再猜此物体是什么,最后把物体拿出来看,究竟猜对多少,并告诉他们不能单凭通过形状、质量来判别物体,从而引出密度这一课。对于猜对了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开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不同内容,精心创设各种适合学生且富有感情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从而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愉快的探索、深刻的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郑青岳.科学学习中100个疑难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郑长龙.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初中化学[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瓯北五中 325100)
论文作者:陈晓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概念论文; 星系论文; 科学论文; 做题论文; 物体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9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