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张学凤1,罗显通2

浅析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张学凤1,罗显通2

2、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 610041

摘要: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具有良好的雨水应对、处理、利用能力,是针对目前部分国内城市在持续降雨情况下出现的市内积水等情况推出的城市建设技术。文章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从必要性、施工准备、关键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进行了分析,为其推广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技术

1 引言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建设技术提升的一种体现,也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尝试,海绵城市主要针对的是城区积水问题,面对部分城市排水能力较差的局面,国家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并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通过推升城市的功能弹性使内涝问题得到缓解,并提升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态城市建设。市政人行道施工作为城市建设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技术运应而生。

2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技术措施

(1)透水铺装。在人行道上使用透水铺装的方法,适合于车流量小,荷载小的道路路面,对于雨水的峰值流量、净化等采取施工技术加以实现,并且能够有效地补充地下水。(2)生态滞留。通过道路断面两侧绿化带、生态滞留塘、下沉绿化带、植草沟、雨水湿地、植被缓冲等地带的生态滞留技术,削减雨水的峰值流量,实现净化。(3)浅层调蓄设施。对于部分区域的已建管道进行改进,局部设置调蓄设施,达到雨水消减流量,实现排水标准提高的目的。

3 海绵城市人行道施工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缓解内涝局面

改善城区环境是海绵城市设计和应用的初衷,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的是雨污一体化排放系统,即雨水和污水通过同一个系统进行排放。这在地区降水相对集中时带来了排水的压力,使部分城市排水系统无法有效完成排水作业,造成市区内涝,海绵城市可以完成雨水的吸收和储存工作,减轻内涝问题。人行道施工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通过采用新式原料和工艺使雨水的处理变得更加容易控制,实现内涝的缓解。

3.2 有利于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

海绵城市在完成雨水吸收和存储工作后,在城市有需求时,可以对雨水加以利用。比如在较干旱时,使城区的湿度得到增加,或者在风沙、扬尘较大的时候吸附灰尘,改善市内环境。人行道完成雨水吸收后,将其存储于地下,需要使用时放出,即可作为可用资源。

3.3 有利于初步实现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建设核心内容是降低消耗,实现环保,海绵城市对雨水的处理、利用能力是长期的,不需要大量的后续工作,但可以实现解决内涝以及雨水的二次利用。这是其他处理方式不具备的优势,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成本、相关能耗,从而间接实现了生态城市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行道可采用层次结构,便于吸收和存储雨水,该方式虽然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直接影响较小,但有实践经验,可作为一种思路,为其他市政工程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从而在较大范围内实现生态城市建设。

4 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

4.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方的选择、材料的选取三个方面,核心工作是材料选取:①施工方案的确定遵循可行性第一原则,即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最佳方案,通常来说,要由设计人员到施工地点具体了解环境,比如气候条件、土质结构等,并和施工人员沟通,了解设计的细节,以最大化优化施工方案;②材料方面,总体原则是采用渗水性较好的材料。人行道施工使用的原材料须满足设计要求,符合材料要求的技术指标,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区别于以往的人行道施工,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人行道,不再采用普通混凝土、普通石材或者砖作为面层材料,而是选取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渗水性较好的材料替代;③施工方的确定是指确定施工方具备施工资质,相关工作人员也需具备基本的施工技术,该项工作可以通过检查相关执照、资格证完成。

4.2 关键施工技术

(1)摊铺技术。摊铺技术主要针对路面。如果路面铺贴采用透水砖,铺贴时应注意密度排布,在不影响道路使用能力的情况下,路砖之间可以保留少量空隙,以便于雨水的渗漏,空隙的大小应在0.1~0.3cm,铺贴前,对地基进行洒水作业,保持上层湿润,铺贴完成后,以中型以下压路机进行碾平作业,提升路面的平整度。如果采用的是透水混凝土,机械和人工摊铺均可,以机械设备保持表面平整,透水混凝土路面接缝的设置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缩缝等距布设,间距不宜超过6m。(2)多层透水施工技术。多层透水施工技术是人行道施工技术的核心和关键。它使人行道具有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排放功能或作用。通常来说,现阶段的海绵城市人行道表层采取透水混凝土,也有少部分采用透水砖,中层通常为透水混凝土、水稳碎石、级配碎石,底层为级配碎石或者混凝土,在这种结构中,雨水可以通过表层缓慢渗入中层,由于中层采用透水混凝土、水稳碎石、级配碎石等作为材料,其透水效果良好,雨水可以继续渗到底层,底层部位可以设置蓄水排水结构,根据具体施工地点的不同,蓄水排水结构也可以设置在土基内部,如果采取后一种方式,则底层应采用级配碎石作为主要材料,保证透水能力。进行多层透水结构施工时,除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外,各层的厚度以及坡度须满足设计要求并严格控制。

4.3 对人行道的养护工作

对人行道工程的养护,要保证15天内不能有重物碾压。养护期间要设置警示牌和篇幅等,警告绕行。同时将人行道的混凝土铺装安排在连片施工前,铺设路缘石和路砖要注意雨水能够顺利排除。保证路面的稳定与安全。路砖的位置要高于路测石,保证雨水尽快排除并不会影响道路的使用。

4.4 施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人行道施工需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施工养护,确保人行道的使用性能、投入使用前不会被破坏。如果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应注意在路面达到一定强度及相关检测完成前,人行道不能投入使用。透水混凝土在施工后需采用覆盖养护的方式,洒水作业的时间不少于7d,清理沙尘以风机为宜。路基养护要注意的重点是水的侵蚀,避免水长期滞留在路基部位,应在建设时注意排水设计。如果路面使用透水砖,砖之间的孔隙距离一般不应超过0.1~0.3cm,也就是1~3mm,通行压力大的人行道,比如大都市人行道,路砖之间空隙应为0.1cm,通行压力较小的人行道,路砖之间孔隙应为0.2cm或者0.3cm,在可以实现渗水的同时,不会影响路面的使用价值。

5 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构想和实现,不只可以提升城市现阶段的生活环境,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就海绵城市人行道施工技术来说,为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应在前期准备、具体施工等方面做好工作,同时注意养护等问题,使人行道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配合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并为其推广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将产生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谢湘江李憬龙.市政道路工程砼人行道砖泛碱现象分析、预防措施[J].建筑知识,,:1.

[2] 杨梅.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J].江西建材,2016,15:188+190.

[3] 麻镇.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08:100.

论文作者:张学凤1,罗显通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  ;  ;  ;  ;  ;  ;  ;  

浅析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张学凤1,罗显通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