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甘肃静宁 743400)
【摘要】目的:探讨高位结扎并小切口分段缝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3月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无剥脱小切口分段缝扎术治疗478例患者694条肢体(左侧382条,右侧312条)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2月~7年,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3条肢体卵圆窝处切口感染占0.43%(3/694),2条肢体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占0.29%(2/694),2条肢体术后复发占0.29%(2/694)。治愈476例692条肢体。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小切口分段缝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恢复快、适合各级医院开展的术式。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小切口;分段缝扎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091-02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是一组由静脉逆流引起的病症,常见症状为下肢沉重、疲劳、胀痛等,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皮肤色素沉着、皮炎、皮下脂质硬化和溃疡形成,易引起血栓性浅静脉炎[1],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传统高位结扎顺行剥脱手术,创伤大,治疗时间较长 ,现将我院自2009年1月—2016年3月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无剥脱小切口分段缝扎术治疗的478例患者694条肢体(左侧382,右312)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3年开始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小切口分段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本组选取2009年1月—2016年3月采用该术式治疗的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78例694条肢体(左侧382,右312),男216例,女262例,年龄15~78(48.45±10.16)岁,病程2~480(140.72±107.58)月。其中合并浅静脉炎(包括浅静脉血栓形成)139条(20.02%),合并溃疡63条(9.08%)。所有病例术前均行患肢深静脉彩超提示深静脉通畅,所有病例均未行逆行造影,未对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分级。对合并下肢浅静脉炎(包括浅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溃疡的病例均行术前输注抗生素、局部湿敷、抬高患肢等处理。
1.2 手术方法
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小切口分段缝扎。术前站立位采用记号笔垂直于曲张静脉标记明显曲张的静脉。采用硬膜外或腰麻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平卧位,在腹股沟中点下方,做平行于腹股沟韧带斜切口长约3~6cm,在卵圆窝处分离显露大隐静脉主干,诸属支均予以切断结扎,距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0.5cm处结扎切断并缝扎,缝扎远心端,无需剥脱大隐静脉。在内踝处做长1cm横切口,止血钳分开皮下,显露出隐静脉起始段段,用小圆针4号丝线绕过静脉后方缝扎。按照术前标记,分别在标记处做0.5cm~1cm切口,同上述方法显露曲张静脉,用小圆针4号丝线绕过静脉后方缝扎曲张静脉,无需切断,缝合各处切口。若股中下1/3处交通支部位静脉曲张,也应进行相同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抬高患肢,嘱患者进行跖足运动,早期离床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8天拆除腹股沟区切口缝线,2周拆除下肢切口缝线。手术中需注意以下儿点:(1)选择好手术适应症,了解深静脉功能,若深静脉有阻塞存在,则禁忌手术。(2)有下肢溃疡和曲张静脉周围炎症反应者,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辅以理疗,抬高患肢,以促进炎症吸收。(3)术中游离切除大隐静脉主干4~6cm,并逐条结扎切断所有属支。如有小隐静脉曲张同时存在,应同时予以缝扎。若股中下1/3处交通支部位有曲张静脉,也应进行相应处理。(4)应将内踝至膝关节上缘的所有曲张静脉分段缝扎,对大隐静脉踝前起始段一定要缝扎牢靠,曲张血管分叉处要逐条缝扎,不要遗漏。(5)选择孤度较小的缝针,进针时尽量只缝合血管,不要缝合筋膜,以免皮肤与筋膜粘连凹陷,影响美观;避免将隐神经一起缝合引起术后疼痛。
1.3 随访
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评判标准:治愈:符合以下全部标准:(1)曲张静脉消失;(2)色素沉着明显减轻或者消失;(3)恢复体力劳动。复发:符合以下中的一条:(1)曲张静脉未消失;(2)色素沉着未减轻或者加重;(3)未恢复体力劳动。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2.结果
478例694条肢体均采用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小切口分段缝扎,单侧肢体手术时间25~100(51.59±17.94)min,手术切口数目2~13(6.29±2.49)个;住院天数4~40(10.13±3.77)d,随访415例,2月~7年,随访率86.82%(415/478),术后切口感染3例,占0.43%(3/694),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占0.42%(2/478),术后复发2例,占0.42%(2/478),术后溃疡愈合7~45天。所有随访病例小腿部无明显瘢痕。
3.讨论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的手术治疗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及静脉腔内手术。全球范围内腔内手术治疗静脉曲张的比例逐年上升,近几年许多文献报道了传统手术与腔内手术疗效比较,认为腔内手术无论近期还是远期疗效均与开放手术相似,无论哪种手术方式术后1年复发率约为10% 。目前为止,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仍然是手术的“金标准”[2],但仍存在切口过大、广泛皮下淤斑血肿、患肢术后疼痛以及术后恢复时间过长等弊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技术和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疗效和低复发率不再是治疗追寻的唯一目标,新的治疗手段力求达到创伤小、恢复快和美容的效果。各种改良术式不断报道,邓声敏等[3-7]高位结扎和经皮缝扎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简单易行、微创、瘢痕小等诸多优点,总有效率为 91.67%[6] 。
我院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结扎的基础上,采用皮肤小切口直视下缝扎所有曲张静脉,避免了皮下血肿或隐神经的损伤,术后效果肯定。
本组病例均未采用CEAP分期及下肢静脉逆行造影,也未对下肢活动静脉压进行测定,2009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均纳入统计,从术后效果来看,该术式可能适合所有深静脉通畅的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该进行严格的术前分期,采取多中心合作,寻找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小切口分段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恢复快、适合各级医院开展的术式。
【参考文献】
[1]张皓.周围血管与淋巴管疾病[M].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15-516.
[2]舒畅,黎明.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方法合理选择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2):1271-1276.
[3]邓声敏,罗杰.高位结扎加分段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0例[J].西藏医药杂志,2012,33(1):17-18.
[4]易坚俊,向庆龙.36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4):728-729.
[5]常光其,陈翠菊,陈忠,等.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6(3):143-151.
[6]张丛平.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经皮分段缝扎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7:45-46.
[7]董宏鹏.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皮内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比较[J].大家健康,2015,9(10):102-103.
论文作者:张旺利(通讯作者),白新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静脉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下肢论文; 高位论文; 大隐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