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路 致富路 连心路
——记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
邢继雯
相对人短暂的生命,太行山是座永恒的山,它隆起于6亿年前。海洋在太行山脚下时退时进,华北的陆地断裂为平原。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一段艰苦岁月里,太行山永远留下了一代人的伟迹,刻上了永世不移的印记,这就是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的通天路、致富路、连心路。
天天梯梯变变通通途途
“再不修路,就对不起那些死去的人啊!”1997年,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看到崖上百姓穷困的生活后,坚定地说。然而谁心里都清楚,修这段路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儿。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明朝有工部尚书禀延和吏部尚书李戴、清朝仁人志士郭金和郎永和等,都曾在此凿石修路,目的是为了方便香客到山顶的道家鼻祖修炼地真武观朝拜。但是他们前后四次,也只不过是将原来的“鸟道”修出一条两尺来宽的“老爷天梯”。然而这条两尺来宽的天梯在修路前20多年时间,依然夺走了18条鲜活的生命。
一般情况 73例AS患者,活动组43例,平均年龄(27.3±13.8)岁;稳定组30例,平均年龄(29.9±12.9)岁。活动组及稳定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05)。
那时回龙村人修路,面临三大难:一是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工程机械,二是没有人做测量,三是没有钱。“再难,也得修!就是把我这180多斤交给路上,也一定得修成!”张荣锁掷地有声地说。
学术立场和观点的分歧源于城市小区治理实践的矛盾,而治理实践的矛盾根源在于,随着中国商品房制度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小区居住空间结构的变化、社会交往关系的变化、基于物权的权利关系及权利意识的变化等一系列现实和观念的变化,国家对这些变化的认识和制度调整却相对滞后。对小区内部出现的新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治理逻辑的辨识,有助于推动当前城市小区治理走出困境。
回龙村还成立了林果公司、基建公司,开起了回龙酒店,兴建果汁厂、养猪场。“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到了带领村民开山修路的张荣锁嘴边,变成了“要想富,多思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见报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有了路,山里的各种经济才开始加快发展。
这条“绝壁通途”是一条生命通道,是回龙村人为了生存而修的下山路、活命路。道路修成后,马上变成了一条“致富路”。在道路修成的当年,“五一”期间就有5000多名游客上山旅游。回龙村充分利用“老爷顶”、挂壁公路、红岩大峡谷和道教圣地的优势,成立旅游公司,发展旅游业。如今的回龙村,每年游客有百万人次,仅韩国游客每年就有20多万人次,村里一些卖山货的妇女,都能熟练地和韩国游客谈价钱。
要要想想富富、、多多 思思路路
开山修路,吃钱,也吃人。修这条路有多艰苦,没有亲临的人很难想象。在这场与悬崖绝壁的战斗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深深地刻在回龙村人的记忆中。至今,张荣锁想起修路的情况和牺牲的兄弟,依然会热泪盈眶。
靠着“与天斗、与地斗,坚决不搞窝里斗”的精神,2001年1月,“老爷天梯”终于被回龙村人治服了,变成了一条绝壁通途。
步骤2 通过式(3)求出目标回波信息值H(Ai),若dIJ≤α,|H(Ai)-H(Aj)|<ε的条件成立时,通过H(Ai)=H(Aj)+H(Ai), H(Ai)=H(Aj)对满足该条件的目标回波信息值进行积累,并把积累结果作为该区域目标回波异常程度计算权值wi;
生活服务业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围极广,餐饮、娱乐、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用”都属于这一行业的范畴。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服务共享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时下热门的共享经济形式之一。目前我们较为熟知的主要有: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KTV、共享睡眠舱和共享书店等。
谈到农村发展经济,张荣锁说,一定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千万不能死搬教条,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史来贺、刘志华、许福卿、耿瑞先那儿,我们都去学习过,但是各自的情况不一样,做法就不一样,有些你学不来。山区有山区的特色,丘陵有丘陵的特点,平原有平原的做法。”因此,带领农民致富,应该百花齐放,多想办法。
心心中中有有群群众众
你要问张荣锁为什么下决心修路,他一定会告诉你:因为山里人穷,因为山里人苦,因为山里人想过好日子。当干部就要和群众心贴心,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张荣锁一直都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把群众需要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
“要想群众跟着干,干部一定先流汗。”正是张荣锁身先士卒,不惜拿出万贯家产,不惜豁出自己180多斤的身体,回龙村人才会跟着他与大自然抗争到底,才能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回龙精神”,才会在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张荣锁与新乡其他先进人物一样,扎根于最平凡最艰苦的基层,处于红色政权的神经末梢,用青春、勇气、无私、忠诚与坚持,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与信念,不仅干出了蔚为壮观的“新乡先进群体”,也筑牢了红色政权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单位:中共新乡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