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性的应用能力以及鼓励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点是分析初中问题解决教学的基本内涵, 以及提升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效果策略, 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教学优势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采用“问题解决”教学可以逐步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在发现一些不懂的内容时,产生一定的质疑心理,并积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严谨,学习效率越来越高。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人人都能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质疑教师和课本,并在大胆质疑、分析、思考和归纳的情况下得出新结论,促进知识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问题解决”教学的主要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解决”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氛围,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参与到思考问题、摸索问题的活动中,从而逐步解决问题。长久下去之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逐渐提高了。而且,初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往往会运用很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将银行利率、税务、交通、居住、饮食等常识性的知识贯穿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并且,创造性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活泼的年龄,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讨厌枯燥、刻板的课堂,喜欢新奇的东西,喜欢动手操作。如果单纯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问题解决”教学,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或是团队协作摸索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蕴藏于生动有趣的实验中,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印象。
二、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在我国仍处于尝试阶段,不少教师都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初中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数学认知水平,应实施如下策略:
1淡化形式,注重问题实质
教师在围绕数学问题进行教学时,应重视问题解决过程中非形式化内容的教学,淡化当前过分重视形式化内容的教学倾向。不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概念,而要认识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要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无疑是解开了学生学习上的一道枷锁,使大部分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2创设情境,主动学习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法的加工,创设一种能构成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技能。
3三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
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一般包括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三个过程的教学,三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和辨证思维,特别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推进,循环上升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渗透的科学思想方法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抓主要矛盾,只要发现学生能解决下一步的问题,就可推进,用循环来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分层次处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在积极推进中逐步解决问题。
5突出过程,激励探索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讲清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实际应用及其意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在弄清问题的题意后,大胆进行类比、联想,并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暴露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的过程,激励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探索知识。
6联系实际,注重实践
教师应将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熟悉的实例引进课堂,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问题解决教学与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并非对立、互不相容,而是相互补充。这就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将两种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
论文作者:龙正波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促进学生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