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灾害图灾害研究工作的完成,暴露了我国保险业的薄弱环节_保险论文

今年中国灾害图灾害研究工作的完成,暴露了我国保险业的薄弱环节_保险论文

“中国灾难地图”年内完成灾难研究暴露中国保险业软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肋论文,灾难论文,中国论文,年内论文,地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瑞士再保险公司亚洲区企业传讯总监林依玲11月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绘制的“中国灾难地图”今年年内有望完成。

据了解,这幅“灾难地图”早在4年前就开始绘制,编绘者搜集了中国从12世纪至今的历史、地理及气候等各类数据。瑞士再保险亚洲地区首席执行长皮埃尔·奥赞多认为,这幅地图将成为其在风险预测和定价时的有力武器。

不少中国保险业内人士得知此消息后顿足,“为什么中资保险公司就没有考虑过绘制这样一份地图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讲师刘新立认为,由于非寿险领域的改革说到底就是费率问题,而费率厘定、价格制定的重要依据就是原始数据的积累,因此一套完整的数据将对财险公司的承保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有数据显示,仅在今年发生的六次洪灾就造成了142亿人民币的直接损失。

“谁掌握这份数据,就表示谁对中国的巨灾保险有话语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资保险公司应该对自己进行反思。”据中国再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有关人士介绍,事实上,中国再也曾考虑绘制这样一份地图,但是由于技术等原因而作罢。

而对中国灾难的分析研究不仅对于保险业有重要作用,对于中国建立风险控制体系也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刘新立认为,巨灾保险只是整个巨灾风险控制中的一部分,中国还应建立起巨灾救助机制,以及通过风险证券化来分散风险,而这一切都需要有对中国整个风险形势的分析和把握。

据了解,类似对中国巨灾进行风险控制的建议曾经在去年“两会”期间提出。中国四位政协委员曾提出提案,建议由国家财政部、水利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联合设立“长江流域洪水保险管理局”,负责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洪水保险的技术规划和洪水保险基金管理,由国有商业性保险公司作为代办主体,提供保险技术支持,主要是销售保单、灾后定损、理赔。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中国保险市场原有份额的争夺,更重要的是其对中资保险公司未开发领域的挖掘,中资保险公司应尽快转变经营观念,建立起风险研究机制。

标签:;  

今年中国灾害图灾害研究工作的完成,暴露了我国保险业的薄弱环节_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