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鉴湖中学 赵丹妮
凸显人文意蕴一直是浙江卷的重要特征,试题的选材和设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人文因素。比如现代文阅读第一题中对于自然教育和自然习得的试题设置,正是体现了这一人文因素,但是在作文题目的设置上一改以前的人文性,引领考生走进时代,要求考生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思考怎样来传承“浙江精神”,做实做强自己,争做时代的弄潮儿。这样的风格转换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无论韩愈的“文以明道”还是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都说明文章写作要贴时代、接地气的道理。值得赞扬的是,明确揭示了浙江文化传统对当今浙江精神的滋养作用。浙江考生要写好这篇文章,须审清题意,抓住“务实”“知行合一”“经世济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等语,结合自己的体悟,化大为小,避免写大写空。,更是体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语文教学的功能,作文命题突出了重视学生思维和语言品质培养的导向,考生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体验和思考。可以记叙,叙述自己熟悉的浙江人物和故事,从中挖掘浙江精神的因素;可以抒情,或抒发因浙江精神感召而来的澎湃激情,或表达耳闻目睹浙江成就时的切身感受;可以议论,或选取浙江历史文化思想和当下浙江精神中的某个方面阐发论述,或思考地方文化传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或探讨从古代浙江文化思想到当代浙江精神的嬗变等等。总之,该题回望历史,又紧贴时代,可以大处着眼,也可小处着手,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写作的学习像其他语言获得行为一样,是社会性的而非孤立的,特别像今年的高考作文,让学生明确写作任务目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习者具备积极的写作动机,需要有写作冲动,即写作的主动意识,在这里,任务起着积极的驱动作用,以任务驱动的思维来实施写作教学, 让学习者的写作训练更有方向性,目的性也更加明确。
写作能力培养需要回归真实的交际语境,在特定的情境中,借助任务活动的开展与完成来达成写作训练,在这一环节中,情境是载体,任务是策略。
写作能力培养是一种过程性的语言习得与反应,它的症结往往在于过程处理与关照的缺失问题,任务的设计与展开,将使写作能力训练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
一,引导学生明确任务指令,紧扣事实,明确是非,选好角度,确立中心论点。
作文题目所给出的材料一般都是叙事性的,叙述的事情一般都选取一些当下社会中的热点事件,争议性事件。越是具有争议性的事件,越能在议论中体现出学生的思维的多面性。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对自己选择角度或者利益对象的行为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评判,即明确是非对错,不能模棱两可,面面俱到。不论我们选取哪个角度进行写作,但都一定要明确这一角度这个对象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不论正面赞扬还是负面批判,都要有自己明确的价值标准。确定自己的立场。大部分高中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正确的价值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正确价值观为前提的利益才是符合高考改革客观需求的。
二,课堂中教师应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往往依托情境(这里所指的情境包括教学情境、学习情境,也包括交际情境、规定情境、社会情境等,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各种情况结合在一起的境况),科学合理的情境设计影响着任务的有效实施。这种基于情境的任务驱动正是一种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在一个典型或真实的情境之中,在一系列相关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写作学习活动。
写作的关键是要使表达符合具体的交际环境,“交际环境对写作的内容和形式起着制约作用。这种制约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限制作用,写作要符合交际环境的要求,有什么样的交际环境才能有什么样的写作;二是澄清作用,写什么、怎么写是由交际环境指示给作者的,交际环境引导作者写什么、怎么写。”基于这一观点,他们提出写作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即初步确定写作行为的交际环境、从交际环境出发确定写作内容、用写作成果来验证交际环境诸要素。这其中的交际环境即为情境之一,写作任务的有效完成离不开情境的规定和引导。因此,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情境因素的制约性,坚持解决写作具体问题或困境的基本原则,设计出相应的情境与任务。
三,作文教学应该贴近生活和时代,引领正确的人生观。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透露说,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是高考作文的风向标,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和时代。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文的外延应和生活外外延相等”,“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将个人的学习生活与社会、时代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关注现实,志存高远,为了实现理想而心无旁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试卷中体现出的时代特色,有助于引导考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不断关注社会,关注时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良好品德,选进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它们不仅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德育教育材料。除了要求学生多读以外,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处在成长时期,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写正面的、向上的文章,即便写批判不良现象的文章,也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来写。例如,有些学生抱怨我国落后,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更亮”,不能辩证地看到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变化。学生的调查研究和作文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教育、端正思想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就能很强烈地感受到我国正在飞速发展,“明天的中国并不比外国差”,从而达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目的。
论文作者:赵丹妮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情境论文; 浙江论文; 环境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时代论文; 考生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