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白领三大核心焦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焦虑论文,白领论文,核心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来,在我国城市白领群体中弥漫着明显的焦虑情绪。一个流传甚广的玩笑是把“白领”称之为“这个月工资白领了”,就是白领群体焦虑情绪的一种幽默表现。还有,“白领们”普遍不愿意认同自己白领身份的现象,也道出了白领群体背后的焦虑和不安。作为一种群体性或社会性焦虑,白领群体的焦虑情绪既是当前我们社会中某种特定社会心态特征的反映,也是白领群体所处的特定生存状态和社会环境的反映。
教育水平和社会责任导致理想性焦虑
白领群体大多数人都是大学甚至是硕士或博士毕业,高等教育的专业训练使他们具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而这些能力也使他们成为了更具有社会批判能力的一个群体。另外,白领群体还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阶层。其证据之一就是有研究发现,白领中有更多人愿意参与各种志愿活动。这种社会责任感和批判能力的交织,正是白领群体产生社会焦虑的重要原因,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性焦虑。
在笔者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针对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不公平现象,“相对下层”——即社会中间阶层有着普遍的愤懑情绪。如果以陆学艺等人划分的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为标准来看,“相对下层”是指基本上处于第四层到第七层之间的各社会群体,而这个区间就包括着城市白领群体。调查发现,他们对于当前社会的各种不平等和不公平现象持有明显的批判态度。在我们的深度访谈中发现,他们对“权力寻租”“钱权交易”等表现出了十分强烈的反感甚至是愤怒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焦虑恰恰代表了这一社会阶层积极向上的群体特征。
理想目标与压力导致现实性焦虑
白领群体理想的生活目标和巨大生活压力的交汇,使得他们产生了一种基于自身现实境遇的焦虑——现实性焦虑。正如美国人向往成为白领或中产从而过上高品质的生活一样,我国城市白领也希望能实现个人的“小康梦”。所以,作为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白领们普遍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和成功追求。在现实中,这也是他们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重要动力。
然而,理想的生活目标和追求的实现,对于大多数白领来说却是极为艰难的。虽然有份不错的工作和较好的收入,但畸高的房价却使得他们“望房兴叹”。对于很多所谓的白领来说,依他们的收入水平,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几乎是不敢奢望的。在中国这种无恒产则无恒心的文化氛围中,因漂在城市而产生的强烈焦虑是不言而喻的。与房子相关的婚恋、子女教育,还有医疗、养老问题等等对白领们来说都是巨大的生存压力,它们成了欲图在城市扎根的白领们难以逾越的N座大山。
有着巨大生活压力的同时,他们难免还要经受着高强度的工作、竞争及升职压力。尽管他们常常会抱怨“鸭梨山大”,但依然会为了实现生活目标而“奋然前行”。这一点就使得他们与只和城市发生经济联系的农民工在心态上有很大不同。因此,白领群体的焦虑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们自己所设定的人生目标的必然产物。
社会比较和相对剥夺导致比较性焦虑
城市白领属于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下阶层群体,但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上层社会群体的生活。特别是一些学历、收入等相对较高的白领,他们很容易以社会上层作为自己的参照群体。而当以社会上层作为参照群体时,其结果就是极易产生相对剥夺感。我们不妨将这种焦虑称之为社会比较性焦虑。
众多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阶层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群作为参照群体,或者将他们的状态作为自己追求的生活目标,这也是中国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生活信条的具体实践。但这种社会比较是以焦虑情绪的产生为代价的。当然,任何一个社会阶层内都会有相对剥夺感,但相对其他阶层来说,白领群体的阶层地位使他们更容易引发种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