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检验中国金融弹性_外汇论文

“热钱”:检验中国金融弹性_外汇论文

“热钱”——考验中国金融应变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变力论文,中国金融论文,热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一段时间以来,受利率和汇率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境外资金的内流——其中,不排除出于套利和投机目的的资金流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中旬首次如此清晰地承认“热钱”在中国的存在。

“热钱”原来为“游资”

“热钱(Hot Money)”又称“逃避资本(Refugee capital)”,由延伸到国际间从事谋利活动的国内短期资金、跨国公司手中掌握的流动资金及一些暂时闲置或过剩资金、国际银行拥有的短期资金及其外汇、信贷业务资金、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保值性运用的一部分资金、大量涌现的各种投资基金及其他专项基金等共同构成的、无特定用途的流动资金(国际游资)。它是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其最大特点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机。正是靠它,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一手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在短短半年间掀翻了整个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

“热钱”盯上人民币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一枝独秀,“热钱”逐利的特点使其自去年以来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由于国际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准备投机套汇,已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将对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以及金融监管形成很大的挑战。尽管一年来中国从自己的经济状况顶住了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没有升值压力,也不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就此舒缓。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1%,而欧元区和美国的经济仅分别为0.5%和2.3%;在中国境内,人民币、美元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分别为1.98%和0.56%,利差达1.42个百分点。

从国际收支看,中国经常项目的顺差占GDP比重平均为2.5%左右,而欧元区和美国这一比重平均为0.7%和-4.4%(即逆差)。继2002年中国外汇储备猛增到2864亿美元后,今年前7个月又增加701亿美元。

事实表明,人民币的确面临着升值压力,并且只要这种升值压力继续存在、升值预期没有明显改善,只要人民币利率仍高于外币利率,那么“热钱”就会“盯住”人民币千方百计地流入套利,且流入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

“热钱”的踪迹

目前认为“热钱”涌入中国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踪迹”是,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首次转负为正。今年上半年仍在贷方,为47.31亿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分析,这意味着以前中国国际收支中反映出的资本流出现象,现在已经变成了资本流入。1-7月新增70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除去同期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加在一起的国际贸易收益300多亿美元,多出了大约400亿美元的缺口。这种贸易盈余增长与外汇储备增长不同步的现象,也间接证明中国外汇储备增量中有“热钱”存在。

同样,自去年年底以来,在中国三大经济圈——大首都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房地产市场中,有一批境外资金进行着非常活跃的房地产炒作活动。“热钱”在国内股市上也在积极活动。如今年初以来,中国A股市场的大盘股表现超越大盘,像宝钢股份等股票,以前因为盘太大而被投资者冷落,现在却因盘够大,流动性好而受到资金的追捧。这种超乎寻常的表现,“热钱”可谓“贡献”不小。根据专家和金融机构的估算,流动在国内的“热钱”约在250-400亿美元。“热钱”作为一种资本势力正开始在中国孳生和流动。

“热钱”流入的路径

投机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来源十分广泛,就外汇管理来说,钱进来比出去容易。现在外贸公司的结汇热情很高,很多外贸公司以前出口不结汇的现在纷纷结汇,前些年外逃的资本正在回流,还有很多外贸出口应该出去的钱现在也留在国内投机人民币。

首先通过经常项目进入。其中利用贸易手段“低报高收”,如一个企业出口1亿美元却上报出口了2亿美元,“热钱”就利用收到外汇后多出的1亿美元的渠道机会,合法进入国内;利用非贸易手段,比如在服务收支中,利用向境外提供运输、建筑等服务的机会,收到远远超过服务价值的外汇收入,引入了“热钱”。

其次在直接投资项目下,境外公司还可以通过追加直接投资的方式蒙混过审核,使“热钱”流入。在其他投资这一项目下尤其容易发生“热钱”的流入。如企业出口,国外机构可以给其提供出口信贷,这种信贷基本上都是短期的,“热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入国内套利投机。在长三角一带已经有很多台商专门将外汇转为人民币用于套利,一些台资或港资企业在出口中虚报利润用于结汇,在出口的时候本来赚了1000万美元,却说赚了3000万美元,而且钱都立刻用于结汇,以人民币的形式存在于市场,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中国目前还有1500亿美元的外汇存款,其中有很大部分是个人和企业的外汇存款。如果国内的外汇持有者也普遍产生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卖出美元,转为人民币存款,这部分钱可能成为最大的危机。这样的现象在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有所显现。在青岛,今年上半年企业和个人的外汇存款持续大幅下跌,比年初下降了3115万美元,6月份个人外汇储蓄存款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热钱”的主要危害

几百亿美元的短期资本如同一群饥饿的蝗虫,在市场上为了寻找高额利润四处流窜,这对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威胁。流入中国的“热钱”一部分在银行,还有一部分已经先入为主进入房地产市场。

现在,“热钱”的危害尽管还集中在一定范围内,但势将在两个主要方面影响国内市场。

首先,将扰乱货币市场。在中国资本项目仍然管制的条件下,“热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汇率的冲击上,央行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将不得不一方面通过冲销措施购买外汇资金增加本币供给,另一方面需要压低人民币利率。两者的结果会导致中国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缩小,金融调控能力减弱。

其次,“热钱”是以套利为目的,不是有效资本,其流动在市场上,只等人民币升值获利就走。进来不是它的目的,而是准备着要出去。当然,这种大规模流动资金会使目前经济繁荣更加显著,游资越多,经济就显得越活跃,企业融资更容易。但是游资撤走之后,会给经济带来巨大打击。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与当年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前的情况有根本的区别,但大量“热钱”的涌入已经给国内经济带来了相当的压力。因而,提高治理“热钱”的监管方法和手段非常迫切。

治理“热钱”图良策

如今的中国要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思路治理“热钱”显然是不可能的。“热钱”的活跃程度是和国家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呈正比发展的。只要一个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需要改革开放正视全球化趋势,就不可避免要直接面对金融市场中的“热钱”问题。目前全球至少有7.2万亿美元的短期资本流动于世界资本市场,相当于全球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且全球外汇市场上平均每天12万亿美元的交易额中的90%为短期资本。因此,没有改革和发展的眼光,就不可能应付这一巨大的挑战。

就目前看来,尽管我国金融当局已采取了一些对策,比如央行大量收购超额外汇、吐出基础货币,留存企业出口外汇,鼓励居民多持有外汇,放宽企业海外投资限制,创新QDII、美元债券等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外汇专项检查等等,但这都仅仅只是被动应付。因此,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显然,要让“热钱”真正放弃对人民币进攻企图,只有通过明确人民币汇率不变、扼制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方法使“热钱”无利可图。为此,目前能有效阻击“热钱”进一步流入的可选之策,应该是启动利率工具——降低利率。此次央行降低准备金存款利率就是一次积极的主动出击,而且效果明显。但热钱追逐利润是其本性。只要有利可图,就算暂时平息,也会因这样那样的借口卷土重来,再起波澜。因此,目前在应对眼下“热钱”问题的同时,有待用长远的眼光图谋中国外汇管理良策。

标签:;  ;  ;  ;  ;  ;  ;  ;  

“热钱”:检验中国金融弹性_外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