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论文_杨帆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论文_杨帆

石家庄市桥西区四维小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学科逐渐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重视,而在新课标的提倡下,科学教学要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素质为教学目标,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和探究科学原理,将实践与理论有机融合,并且促使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合理应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能力

1引言

科学教育课程教师在现阶段科学教育困境前提下,需不断强化科学教育理论学习与研究,提升科学教育整体化发展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小学科学教育知识研究的支持力度,确保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研究当中成长,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创新发展,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

2小学科学课中的科学实践能力现状

2.1师生对科学实践了解程度偏低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和教师对科学实践的了解程度偏度。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兼职教师精力有限。据了解,科学教师全都是兼职教师,他们的本职工作是语文、数学等这些被认为是“主科”的教学。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科学教学也就被忽略,很多教师没有精力去了解科学教学中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第二,科学教师缺乏教学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很多情况下,科学是教师对科学实践理念的不熟悉、不了解与他们的积极性相关。有些教师指导科学实践,但是缺乏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不主动去了解科学实践与科学探究的区别,在科学教育中仍然“走老路”、“搬套路”,不积极寻求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科学教育的质量。

2.2教学中缺乏学生主动的科学实践

绝大多数老师不愿意在科学教学中实施科学实践,总结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科学实践虽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忽视实践的目的,从而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其实,科学实践实施起来,花时间花精力,需要老师精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而且需要相应设施条件的配合,在学校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开展科学实践显得有些困难,恐怕效果不尽如人意;再次,科学课程都是由主课教师担任,对于实施科学实践,既没有实践,也缺乏相应实践教学的经验,怕实施起来不能得心应手,反而没有传统教学的效果好;最后,科学课程在学校领导眼里和家长眼里都不受重视,教学只要过得去就行,不必在这个课上面花时间而耽误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把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实践调研的主题和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实践调研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养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3.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且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引导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和认识,进而对其手动能力进行锻炼。例如在学习“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动手去拆卸自行车上的零件,并且在动手过程中,了解机械的作用和使用功能,可以加深对自行车知识的了解,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明白自行车动力的来源。同时,通过实际动手,还可以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

3.2基于科学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只是让小学生从教材、科普书籍以及科教节目中获取科学知识是不够的,且科学本身就是一门让学生动手参与的学科,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就要基于教学目标、学生最近发展以及教学内容开展实践,让小学生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基本都能够应用于学习以及生活之中。此时,小学科学教师就要抓住教学时机,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小学科学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时,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眼睛看、耳朵听、手触摸、鼻子闻、脑袋思考以及言语表达等方式,详细描述班级中的某个部位,并通过该节课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及时记录下自己认为有趣的、有意义的内容,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习惯,真切提升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3.3组织开展课外实验

科学学科涉及领域较广,其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途径,可以对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进行有效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尚未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形式丰富、内容精彩的课外实验,为学生创设浓郁的科学探究气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进而亲自用手进行实验操作,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锻炼。例如在学习“芽长成苗”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种植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然后将其放置于教室的窗台中,学生可以在课下对种子的成长和发芽情况进行观察,并且为种子施肥浇水,在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植物发芽、生长的感性认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是小学教学中一门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学科,合理开展科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促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科学知识,小学科学教师就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开展课外实验等,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形成实践意识、拥有理论基础、实践精神后,在不断练习中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玉定.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学周刊,2015,No.27333:189-190.

[2]郭强.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科学实践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No.60219:111-112.

[3]陈月明.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No.40903:59-61.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品读》2018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论文_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