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0论文_陈绮明

陈绮明(广西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536000)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资料,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为对照组(40)例,采用中药口服加灌肠方法治疗为观察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与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为63.6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与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方剂;灌肠;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14-02

慢性盆腔炎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表现为慢性输卵管炎及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1]。由于目前临床对该病尚无理想方法,使其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给广大妇女带来很大的痛苦。。我院2012年起采用自拟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该病,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来2012 年12 月-2014 年12 月经我院妇科门诊确诊慢性盆腔炎患者80 例,年龄25~53 岁,平均33.4±3.6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2.9±3.2年。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年龄、病程、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处理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年龄、婚育史、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制定。(1)症状:下腹部坠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前后、性交及劳累后加重,伴月经失调及白带增多、有异味,输卵管黏连阻塞时可致不孕。(2)体征:子宫颈抬举痛,子宫多呈后位,黏连固定或活动受限及压痛;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扪及条索状物或触及包块,并伴有压痛; 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3)超声检查提示:盆腔积液、炎性包块、双侧或单侧附件增厚。(4)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正常。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均符合以上标准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抗生素+ 对症+ 支持疗法(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00678)0.2g稀释于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每日1 次,连续14d。口服自拟中药处方是:鸡血藤10g、紫花地丁10g、蒲公英10g、红花10g、香附10g、炒延胡12g。湿热带多腹痛加猪苓、败酱草、泽泻各10g;有包块加桃仁、三棱、莪术各10g。上药水煎至200ML,分早晚2次口服, 连续14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灌肠,自拟中药灌肠组方为: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黄柏20g,白花蛇舌草20g,丹参20g,赤芍15g,三棱10g,莪术15g,桃仁15g。水煎至100ml并保持药液温度在40℃左右。患者灌肠前需解净大便,取左侧卧位,将盛有中药的灌肠器挂在输液架上,管子润滑前端后轻轻插入肛门20cm,使液体缓慢流入肠腔。灌完后,嘱患者垫高臀部平卧1h。每天1剂,14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3] 痊愈:症状及妇科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及妇科检查均有减轻;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 显效+ 有效)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2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资料以率表示,同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妇科检查及B超提示,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90.48%,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63.64%,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与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其病程长,易反复,治疗困难,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4],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学病机主要为湿热蕴结和脏腑气血失调,冲任受损。属于祖国医学“妇人腹痛”、“症腹”、“月经不调”、“不孕症”、“带下病”等范畴。虽然临床上对该病已有多种治疗方法,但由于长期炎症刺激,使患者盆腔病变部位易出现器官周围粘连,组织增厚或形成囊性积液,导致药物不易进入病灶,病情顽固难愈。有研究证明,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增生组织的软化和盆腔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从而达到消肿、散结、止痛的目的。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5]。本研究是在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中药保留灌肠,临床报道认为中药保留灌肠法,可使药物经直肠黏膜吸收,长时间局部药物达到有效浓度,促使血液循环加速,改善组织营养,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使得盆腔内粘连减少,结缔组织软化、松解,促进炎症肿块吸收[6]。

本方中的鸡血藤、紫花地丁、败酱草、红花、香附、三棱、莪术均具有活血化瘀、抗炎、消肿的作用,药液直接作用于肠道,经肠黏膜吸收直达炎症病变部位,、促进淤阻病变的转化和吸收功能,有利于病情的缓解与控制。本资料显示,观察组有效率90.48%,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63.64%,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与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笔者认为上述中药均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行气止痛,改善盆腔脏器微循环等效果。因此临床治疗慢性慢性盆腔炎时,在应用抗菌消炎的同时可采用中药内服与灌肠,使之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愈目的。

参考文献[1 ]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4.[2] 葛莉萍,张东梅,陈清,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 1 ,33(6):48-50.[3] 吕淑莲,徐哲,于凯旭,等.温阳化湿法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70 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70.[4] 梁瑞卿.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201 2,33(1 0):1 342-1 343.[5] 周翠平.慢性盆腔炎的综合治疗.中外医疗,2009,28(1 1 ):87-88.[6] 孟宪红.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 60 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7):1 3.

论文作者:陈绮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  ;  ;  ;  ;  ;  ;  ;  

自拟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0论文_陈绮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