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其发展对策_哲学论文

管理哲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及其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学科论文,哲学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管理哲学的界定

1.1 管理哲学的概念

本文为了便于研究,将管理哲学按照狭义、广义两种定义来理解,狭义的管理哲学是指:主要以实证主义为哲学理论基础,企业管理学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哲学。广义的管理哲学是指:以一般的哲学原理为指导,广义管理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哲学。广义的管理哲学,在哲学层次上探讨各个领域管理活动的基本问题。从整个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若管理研究仅集中于提高效率与利润最大化上,只能算是微小的发展进步,因为它的目标实现往往缺少更高层次的思考,有时候甚至是以人类自身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的。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以往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管理哲学正是代表了管理思想发展的最高理论思维形式,对于管理哲学的探索实际就是对人类社会管理行为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1.2 管理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管理哲学不是简单的管理学与哲学的叠加,也并非简单地从哲学推演到管理学之中的结果,而是管理学与哲学联姻的内生产物。可见,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哲学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如表1所示,管理哲学学科本质属性是边缘性或交叉性。

表1 管理哲学与管理学、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从学科的生长历史长短来看,依次是哲学、管理科学、管理哲学。管理哲学的历史最短,整个管理哲学的发展又离不开哲学、管理科学两大学科。就目前状况而言,管理哲学尚未完全成熟,没有哲学、管理科学支撑很难独立发展,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应用这两个已经形成的独立学科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管理哲学、管理科学与哲学这三个学科有很强的交叉融合性,且在学科理论基础方面具有相通之处,如果把这三个学科看成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系统,那么每两个学科交叉融合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这对于整个学科系统协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哲学和具体的学科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同样管理哲学与哲学的关系也不例外。因此,管理哲学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现、认识论和方法论。管理哲学虽然也属于哲学范畴,但是与一般哲学不同。因为哲学是一个系统,除了作为基础的“元哲学”,还包括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分支学科,管理哲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从科学的发展角度,管理哲学是管理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联系着管理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哲学在整个科学发展和学说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它的这种中介作用。

管理活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广泛的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凡是由两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的的集体或团体都是不能离开管理的,管理应作为一切有组织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管理科学是一门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综合性很强的交叉科学。它跨学科广度为管理哲学提供了广阔的学科发展空间。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的区别在于,管理科学是以社会某一组织及其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特定的管理活动及管理方法。而管理哲学既源于管理科学又超越了管理科学研究管理的哲学本质、普遍规律和根本方法。

与管理哲学相关的学科,除了管理科学和哲学之外,还有经济哲学、管理伦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这些学科本身比较完善,并且比较容易交叉,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如图1所示。由于管理哲学与这些学科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这些学科的一些理论、原理可以在管理哲学中借鉴,对于管理哲学这样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来说能够更好地完善其学科体系。

图1 管理哲学与其它学科共生关系图

2 管理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2.1 管理哲学的学科发展

管理哲学现在有多少门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很难有确切的说法。按照一般的学科发展规律来看,应该是进入成熟期(显科学)以后大量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分化出来。可以肯定,经过逐步发展,管理哲学将逐步进入分化、细化发展过程,有可能渐次形成分支学科的有:宏观管理哲学、中观管理哲学、微观管理哲学、经济管理哲学或工商管理哲学、社会管理哲学、公共管理哲学、军事管理哲学、环境管理哲学、工业管理哲学、农业管理哲学、商业管理哲学、教育管理哲学、企业管理哲学、学校管理哲学、家庭管理哲学等。

赵红州认为,科学知识演化的四个阶段是:准科学、前科学、常规科学、后科学。归纳起来看,“准科学—前科学”可以属于“潜科学”;“常规科学—后科学”可以归入“显科学”。处于“准科学”阶段的管理哲学属于不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概念尚不统一,要素不完善,结构相对简单,体系未完全形成,学科分化以及生长点较少。“前科学”阶段的管理哲学相对准科学阶段而言一个较为统一的概念被广泛接受,各个方面逐步稳定下来。“常规科学”阶段的管理哲学学科界定明确,科学知识体系相对稳定。“后科学”阶段是管理哲学学科发展的完善阶段,要素齐全、结构完整、体系健全,学科生长点丰富,可以为新的学科形成提供理论基础。管理哲学的演进发展方向是从潜科学阶段到显科学阶段,在显科学阶段形成的管理哲学可以为其处于潜科学阶段的分支学科提供理论指导和发展模式。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管理哲学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当管理哲学进入成熟阶段之后大量学科生长点出现,衍生出很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前的学科发展禁区会被突破。个别分支学科发达活跃,管理哲学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在管理哲学学科自身还不成熟阶段,甚至还未达到发展时期的时候,它的一些分支学科出现了研究热度较高的情况。

2.2 管理哲学的学科结构

目前管理哲学的学科结构呈现两个主要特点:一方面,管理哲学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学科门类更加丰富,基元学科相对活跃。另一方面,各个衍生交叉学科联系愈加紧密,传统学科界限、学科禁区不断被打破。大量兴起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实现高度综合。并且高度综合的趋势增强,逐渐会形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错的立体学科网络。管理哲学的这种发展趋势会促使人们去探索建立更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也正是这些已经形成和待建学科构成管理哲学的基本学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管理哲学学科结构图

管理工作的共性是建立在各种不同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之上的。有多少不同的社会组织就会有多少种特殊的问题,也就会有多少种解决这些特殊问题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由此也就会形成各种不同门类的管理哲学,管理哲学也因此渗透于各种社会组织之中。

管理哲学的学科分化发展,从根本上说,不单纯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可以说导致该学科形成、分化或者隔阂、排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因素、个人取向不同、教育体制不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配置不同等)。随着人类组织复杂程度的提高,管理哲学在各个层次所涉及的因素也变得愈加复杂,如果还是按照狭小的视角研究管理哲学势必会使得这一学科发展受到阻碍。大视角、宽领域的管理哲学发展有助于整个学科体系的发展,学科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当管理哲学某个分支领域取得突破进展的时候,往往会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从学科管理的角度,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力量的布局和研究投入的控制,来良性引导管理哲学学科网络的平衡发展。

管理哲学的研究也应与管理思想史结合起来,通过对整个管理思想史的流贯把握,概括出特定阶段管理哲学的历史形态,缕析其内在结构,并梳理出其演进的内在逻辑。

作为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管理哲学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管理哲学自身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提出新的问题,从而促进哲学学科的渗透发展。

3 中国管理哲学的发展对策

3.1 中外融合对接对策

西方引进的管理哲学,要与中国的传统管理哲学思想融合、对接起来,在充分借鉴和利用西方管理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管理文化遗产,实现管理哲学的中国化。

3.2 研究力量整合对策

国际学术发展经验表明,学会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完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会通过举办定期(年度)会议,给同一学科内的学者一个交流各自研究进展的机会,促进信息和研究成果的传播。有规模的管理哲学学术共同体能够形成,对于管理哲学的学科发展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目前,管理哲学缺少“哲学味”,同哲学家少有介入有直接的关系。在管理哲学研究领域,管理学家要与哲学家加强交流、合作,建立联盟性的学术共同体。思考管理哲学需要上升到大哲学的高度。要把哲学作为思维的原点,运用现代管理和管理学的眼光重新审视哲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哲学和管理科学研究力量的合力,力求管理事实和管理学中的一些重要观念也在哲学上获得普遍意义。

在初始阶段,需要有学科建设的广泛参与者,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这样管理哲学的研究者就可以是管理学家、哲学家、企业家、高校研究人员还可以是具体某个领域的管理者或实践者。鼓励官、产、学、研一体的研究与交流,促进学术界与实践部门的交流沟通,建立学术成果在实践部门应用的反馈机制,推动单纯理论研究向指导实践转化。管理哲学研究人员的广度并不会影响研究力量的整合,很多人可以从事不同的职业,从不同分支学科研究管理哲学,最终对管理哲学研究力量的整合还是需要管理哲学学科成熟来实现的。

3.3 高等教育扶持对策

高等教育对于管理哲学学科发展支撑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开设管理哲学相关课程,二是开办管理哲学相关专业。就目前国内总体情况而言,管理哲学专业或者相关课程的普及率较低,基本都是国家重点大学设有的专业和方向,一般高校很少有开设这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这也成为学科发展的制约因素。今后,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应尽量开设面向本科生、硕士生的管理哲学相关课程,将其视为挖掘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精髓以及促进中西方管理哲学思想融合的基本内容。

标签:;  ;  ;  ;  ;  

管理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其发展对策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