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镇丰和小学 郑福绵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德育管理的实践,以教育的内容与路径为着眼点,研究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的“品格教育”,完善孩子们的德育观念和德育规范,让他们学会诚信、节俭、爱国等中华民族精神品质。
【关键字】德育 品格 探讨
一、品格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品格,即人的思想道德规范。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品格”元素多不胜数,如自尊自爱、爱国守法、团结友爱等。这些元素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同时可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在“品格教育”的内容体系构建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笔者简单列举。
(一)诚信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做到言与行的统一,忠于自己的义务和诺言。为了使学生更明确、更细致地理解“诚信”的内涵,笔者将这一项品格教育内容分为八条细则:
“诚信”品格的内容
1不说谎话,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2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东西及时归还。
3拾到东西要交公,公私分明,公家的东西不能私有化。
4努力学习,按时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
5独立考试,认真答题,不作弊。
6守时守信,言而有信,答应别人的事要说到做到。
7实话实说,不欺骗父母以及他人。
8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校内校外一个样。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丰富品格教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行。比如用“商鞅立木为信”“曾子为子杀猪”等典故为明训,《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等名人故事,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修身慎独。
以上只是我校“品格教育”内容的一例。我们理性地分析“品格”的内涵和外延,确立了“礼貌、负责、诚信、友爱、礼貌、节俭、专注、宽容、守纪、乐观、尊重、坚强”十二个主题,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选择一个主题,小学六年一循环,我们的学生多多少少都受到这些“品格”的熏陶,这无疑将对他们高尚的道德体系的确立大有裨益。
二、品格教育路径的探讨
在德育管理中渗透有关诚信、节俭等中国传统美德,为孩子们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将是德育工作者的挑战。为此,我校在“品格教育”的实施路径方面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漫步书香 浸润心灵——文化的熏陶
我校在传统文化与校园环境的融合方面进行了努力。“学丰园”展示的是一个个传统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孔融让梨》《黄香暖席》……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为了渗透“品格教育”的理念,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学校决定将“经典诵读”纳入课程设置上,制订了自己的特色方针。在经典诵读课中渗透品格教育。全校的很多孩子都能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并能将很多内容切实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从经典诵读中学到了团结、友爱、守纪、感恩等精神,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品格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魅力。
(二)驻足观赏 姹紫嫣红——课外的迁移
学校地处农村,四周农田环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我们在学校附近租用农田,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在课余时间组织孩子们参加劳动。学校周边的“草莓园”“玉米地”“西瓜田”,成为了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农业科技的进步,并让他们学以致用,亲手播种、浇水、除草、收割,在劳动中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珍惜。
正如古人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倡导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坚持贴近农村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体验快乐,懂得生活的美,才能为之更努力地去创造,去奋斗。
农村最独特的味道就是“土”味,所以探索农村德育工作的新出路,应使其充满“土”味,在“土”味中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
(三)余音绕梁 花香弥漫——实践的内化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下手进行品格教育,让学生学习中国的丰富传统美德。例如:
为了一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一方面教育孩子养成文明的上学放学习惯,日常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团结同学,我校开展了“尊老爱幼,做文明学生”的活动。首先在晨会提出了倡议,鼓励同学们应该主动尊老爱幼,从小事做起,每天做到“三个一”,即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家务事,每天和父母说一次谢谢,每天做一件好人好事。
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尊老爱幼”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美德,学校组织开展“中华美德颂”演讲比赛。
(四)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活动的延伸
学校积极倡导教师开展好综合实践课,设计学科教学与品格教育的迁移点。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有许多主题教育,例如,学习中国历代历史知识和名人故事,要求学生把自己学了之后的体会与感悟写出来,开展征文比赛;开展“古诗词大比拼”,学生从班级开始层层筛选、比赛背诗,看谁背得多、背得流利,看谁不仅能背,还能给大家讲解其涵义,最后评出全校的“古诗词能手”。
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既包括知识技能的延伸,也包括品格教育的延伸。我们还让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为街道义务劳动,清扫路面,争做合格的“环保护卫员”;广泛开展节约资源活动,组织引导少先队员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发动学生的互助互爱精神,向贫困家庭献爱心;每到清明节,组织学生代表为烈士扫墓,感受英雄们的无畏精神……点点滴滴的体验活动,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的体验得以积淀、内化,促进其转变成孩子们自觉的道德意识,乐在体验,贵在坚持!
结语
德育管理是关系到学校建设、学生发展的大事,如何能够在德育管理中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渗透学生的品格教育,这将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认真践行、不断总结的时代课题。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校的“品格教育”探讨,仅仅是个开始。
【参考文献】
①王晓春.学校文化品格构建中核心价值观的探寻[J].江苏教育研究.2001.06:42-45页.
②杜时忠、刘长海.教师如何开展品格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0月.
论文作者:郑福绵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品格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学校论文; 内容论文; 孩子们论文; 我校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