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探究论文_吴洋

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探究论文_吴洋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公司 渭南市华州区 714102

摘要:随着建筑工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技术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在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裂缝现象进行预防。当混凝土裂缝出现后,也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对其进行修补,尽量将裂缝控制在质量允许的范围内,达到建筑物的外观要求标准。本文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方法做好处理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主要由砂石、水泥、水以及其他的一些材料混合而成的一种结构。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由于混凝土产生裂缝,会导致内部的钢筋等材料被腐蚀,从而降低钢筋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渗性能,也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直接威胁到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在施工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裂缝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的质量。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混凝土材料

水泥的种类和用量不同,拌制出来的砂浆的干缩性变化也很大。一般来说,矿渣硅酸盐水泥和快硬性水泥的收缩要大一些,普通的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收缩要小一些。而且在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水泥的用量和混凝土的收缩率成正比,也就是说,水泥的用量越大,拌制出来的混凝土的收缩性也就越大。还有就是混凝土中水的蒸发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水灰比大的时候,其调制出来的水泥浆也就越稀,收缩率也就越大,出现裂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最后就是粗细骨料含泥量过大、骨料颗粒级配不良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外加剂和掺合料也会对混凝土的裂缝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初期干缩的时候。

1.2温度的变化

温度的改变也会使混凝土发生一定的变化,包括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混凝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变,而形变的同时会在结构的内部产生相应的应力,当应力逐渐变大,超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时候,就会产生温度裂缝。通常来说,产生温度应力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大体积的混凝土在浇筑后,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会放热,从而产生的温度应力;第二种就是在水泥放热结束后,混凝土的冷却过程和外界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第三种就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温度的突然下降,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而产生的温度应力。

1.3塑性的收缩

在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后,还没有完全的硬化的时候,水泥的水化使分子形成一条链状结构,导致了水分的蒸发速度加快,混凝土就会因为失水而收缩,骨料也会因为自身的重量而产生下沉的现象。但是混凝土内部的钢筋会阻挡骨料的下沉,由此形成沿着钢筋方向的裂缝。

1.4结构的设计

建筑设计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现象,主要是结构中突然出现断面,而使应力集中,从而出现裂缝;钢筋的多少以及粗细也会引起架构的裂缝;对混凝土的收缩情况考虑的不是很充分;对混凝土的等级掌握不好,造成用灰量的使用不合理等情况,都会对收缩不利,从而产生裂缝。

2.建筑工程的裂缝防治技术

温度裂缝对工程的质量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会引起钢筋的腐蚀和混凝土内部的碳化。

2.1一般结构的与方法措施

1)合理的选择原材料的配合比,并且采用质量优良的砂石,利用减水剂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浇筑振捣密实,提高混凝土的抗拉程度;2)对结构的构件进行蒸汽养护,合理的控制温度的升降速度,升温每小时不能大于15度,降温每小时不能大于10度,温度的急速上升或者是下降,会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3)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拉伸值,在构件相对薄弱的地方,或者是多孔洞的部位,要配置适当的细直径温度筋;4)对混凝土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外界的温度与结构构件的温度梯度不能超过每小时25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适当的喷水养护,有效的增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2大体积结构裂缝预防措施

1)配置混凝土的时候,尽量选择低热或者是中热的水泥,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来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有效的减少水泥的用量,对于混合用料中的骨料、石子的含量以及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振捣密实;2)为了有利于混凝土散热,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缓凝剂,减缓混凝土凝结的速度,在混凝土中加入体积不大于混凝土体积1/4的石块,不仅能有效的吸收混凝土产生的热量,同时还能够节省混凝土;3)尽量避免在炎热的天气对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如果必须浇筑,也要用冰水进行搅拌或者是在搅拌水中加入冰宵,对骨料以及混凝土也要设置必要的防晒装置,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4)对于薄层混凝土的浇筑,每层的厚度不能大于30cm,有利于混凝土散热。而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要进行分块分层的浇筑,每块的厚度不能超过1.5m,对于较长的结构构件,也要采取间隔后浇缝的方法,没隔20—30m的距离要设置一条后浇缝;5)适当的养护能够有效的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用塑料薄膜或者是麻布片覆盖在混凝土的表面,也可以采取灌水养护的方法,在天气寒冷的时候,要适当的延长养护的时间,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缓慢的下降,基础的混凝土拆模后,要做好回填工作;6)增强对温度的控制,在拌制时混凝土的温度不能超过20度,而在浇筑的时候则不能超过30度,浇筑后混凝土自身的温差以及与外界的温差均不能超过20度。在养护的过程中,如果温差过大,要及时做好保温措施,让混凝土缓慢的降温和收缩,提高整体结构的抗拉能力。

3.建筑裂缝处理方法

3.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混凝土裂缝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补方法,它主要是对建筑的表面裂缝进行处理。比较常用的做法就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或者在表面涂刷油漆和沥青等防腐蚀材料。在进行修补的同时,为了防止裂缝变的更大,可以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如果是在裂缝的数量比较多、分布的范围比较广的时候,就要在建筑的表面涂抹一层水泥浆,并且在整体的涂抹之前,配置双向的钢丝网。

3.2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裂开的程度非常大,能够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时,要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加固的处理。通常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结构外包上型钢或者是粘贴钢板来对混凝土进行加固。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在结构上增加支撑点,更多的支撑点能够有效的阻止应力的集中,进一步减小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3.3混凝土的置换法

要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有效方法就是混凝土的置换,在进行混凝土置换之前,要将损坏的混凝土清除干净,然后再刷上结合层,最后就是置换工作了,置换入普通的水泥、水泥砂浆、聚合物或者是其它材料。

3.4灌浆、嵌缝封堵法

当裂缝对整体的结构有影响时,就要用灌浆法进行修补。灌浆法修补就是用压力设备把胶结材料压入到混凝土的裂缝当中去,与混凝土成为一个整体,对裂缝达到封堵的目的。嵌缝法则是沿着裂缝进行凿槽,之后把塑性的材料嵌填到槽中,对裂缝进行封闭修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裂缝现象比较普遍,裂缝种类也比较多。混凝土的裂缝对建筑物的外观以及使用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时候,要根据裂缝的种类、部位和严重程度对裂缝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裂缝进行修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芳.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2]陈忠武.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补救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3]姚洪斌,崔树峰.多层住宅现浇楼板裂缝的产生和防治[J].民营科技,2008(06).

[4]朱苹.浅析现浇商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科学时代,2014,(10):205-207.

论文作者:吴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探究论文_吴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