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MRI平扫及增强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旨在提高脊柱结核的MRI诊断准确率。结果:颈椎结核8例,胸椎结核11例,腰椎结核19例、骶椎结核4例。脊柱结核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当病灶中心发生干酪性脓肿时呈均匀长T2信号,常累及相邻多个椎体,椎间隙变窄,周围易形成冷脓肿,为脊柱结核的典型表现。结论:通过分析脊柱结核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并结合临床病史,可有效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脊柱;结核;MRI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077-02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结核,其发病率占骨结核的40%-50%[1]。MRI可以多方位和多序列成像,并且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因此MRI是诊断脊椎、骨髓以及软组织病变的主要措施[2],作者搜集本院2010年—2016年42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通过MRI平扫及增强的表现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拟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脊柱结核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16~48岁,中位年龄26岁。病史多为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其中12例患者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17例患者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10例患者存在肺内结核。
1.2 方法
检查设备为PHILIPS 1.5T超导型MRI扫描仪,扫描时嘱患者均匀呼吸,采用脊柱线圈。增强前行横断面(T1WI/TSE、T2WI/TSE、STIR/TSE)、矢状面(STIR/TSE)及冠状面(STIR/TSE)扫描。造影剂采用扎喷酸葡胺,剂量0.1mmol/kg,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流速2ml/s。增强后采用T1WI/TSE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扫描参数:TSE序列,激励2~4次,矩阵180×150,视野250mm,T1WI TR650ms,TE 5.5ms;T2WI TR3600ms,TE100ms。层厚3.0mm,层间距0.30mm。
2.结果
2.1 发病部位
颈椎结核8例,胸椎结核11例,腰椎结核19例、骶椎结核4例,同时累及胸腰椎2例,同时累及腰骶椎1例。存在肺结核15例。单发椎体3例,多发椎体39例,累及椎体共88个。
2.2 MRI影像表现
2.2.1椎体表现 脊柱结核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当病灶中心发生干酪性脓肿时则呈均匀的T2高信号,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根据破坏程度的不同可表现为局限性、虫蚀型、碎裂型及不规则型。以碎裂型多见,表现为病椎膨胀/碎裂,并出现死骨,死骨可鉴于病灶内、椎旁脓肿内甚至进入椎管。椎体终板常受累,终板破坏中断甚至消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附件改变 附件受累12例,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信号等同于病椎,其中骨质破坏8例,表现为碎裂型骨质破坏10例,虫蚀型破坏2例,增强强化欠均匀。
2.2.3椎问盘改变 脊柱结核会累及椎间盘,引起椎间盘反应性溶解、破坏,纤维环断裂,导致椎间隙变窄。这是脊柱结核的典型表现之一。也可疑通过这点很好的与椎体肿瘤相鉴别。
2.2.4椎旁软组织改变 27例椎体周围出现脓肿,占64%,位于椎前6例,椎旁18例,椎后累及椎管3例。21例行增强检查,16例显示为环形强化,5例为较均匀强化,6例显示不规则强化。脊柱结核椎旁软组织分为脓肿和肉芽肿两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85.3%[3]。
2.2.5椎管改变,病变椎体后缘骨质破坏膨大,部分病例椎体后方出现冷脓肿,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影,自硬膜外向椎管内压迫。
3.结论
3.1 脊柱结核起源及病理。
脊柱结核为继发病,原发病为肺结核、消化道结核或淋巴结核等,经血循环途径造成骨与关节结核。脊椎结核的最早期病理变化为脊椎炎,病理上表现为病椎充血、水肿、含水量明显增加,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脊椎炎可表现为局限型、全椎体型、边缘型及中央型,晚期引起椎体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
3.2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不同程度的脊椎结核表现为范围不等的脊椎炎,呈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并不是恶性骨肿瘤的特异性征象[4]。脊椎炎可表现为局限型、全椎体型,边缘型及中心型,累及多个椎体并形成周围脓肿是脊椎结核典型表现,增强显著强化,周围脓肿表现为环状强化。椎间隙变窄及椎体周围环形强化的脓肿形成,是诊断脊柱结核的重要典型征象。
3.3 鉴别诊断。
骨髓瘤:骨髓瘤大多患者年龄>40岁。为浆细胞浸润引起。骨髓瘤患者会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的临床表现,病灶可累及多发椎体,也可仅累及单发椎体表现为孤立性浆细胞瘤。病变不累及椎间盘,椎体周围多无明显肿块形成。
转移瘤:转移瘤以中老年多见,常有原发肿瘤病史,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椎体骨质破坏,椎体周围可出现软组织肿块,密度及强化较均匀,增强明显均匀强化,这一点与结核周围脓肿环状强化可以鉴别。
化脓性脊椎炎表现为急性感染症状,起病一般较急,出现高热、寒战的临床症状;椎体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并存,可出现大片死骨,椎旁脓肿不明显,增强均匀强化。
通过对42例脊柱结核的MRI影像分析发现,脊柱结核多发于青中年,病灶常多发,累及多个椎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周围可见死骨形成,周围常伴脓肿形成,增强呈环状强化,部分病灶内伴钙化。
总之,结合临床病史和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可有效提高诊断脊柱结核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杨克勤.脊椎疾病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3-6.
[2] Ginat DT,Mangla R,Yeaney G,et al.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for differenti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skull lesions and correlation with cell density[J].AJR Am J Roentgenol,2012,198(6): 597-601.
[3] Jain AK,Sreenivasan R,Saini NS,et a1.Magnetic resonanceevaluation of tubercular lesion in spine[J].Int Orthop,2012,36(2):261-269.
[4]何伟,王喆,刘大亮,等.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与MRI对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效能对比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6):961-965.
论文作者:卢海波,唐晨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6
标签:结核论文; 脊柱论文; 脓肿论文; 椎体论文; 表现为论文; 信号论文; 骨质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