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德育思想视域下青少年德育研究论文

习近平德育思想视域下青少年德育研究论文

习近平德育思想视域下青少年德育研究

贺文1贺俊伟2

(1.喀什大学 新疆喀什 844006;2.文华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本文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德育思想入手,审视了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鉴于此,从学校、家长、社会以及青少年个体等四方面多措并举,以此提升青少年的整体道德素养。

【关键词】 新时期;青少年;德育

一、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德育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依据当前时代任务的新变化在多个场合中就青少年的德育思想做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赋予青少年德育思想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习近平总书记将以“中国梦”为中心的理想教育融入到新时代的德育思想中。他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1]这为青少年德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课题,更为重要的是,在青少年中强化以“中国梦”为中心的理想教育具有关键的作用,正所谓:“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2],换句话可以说,这种理想教育不仅能激发出青少年的精神和学习动力,还能引领青少年树立人生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练就过硬的本领,力求为理想不断奋斗,做远大志向和理想的坚定者和践行者。其二,习近平总书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新时代的德育思想中。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3],同时,他还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4]除此之外,还注重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强调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让青少年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感知和领悟它。这不仅有助于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道德认知、行为习惯,还有利于他们树立共同的社会价值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其三,习近平总书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新时代的德育思想中。他不仅注重家风建设,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5]而且还研习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6]可以说,在青少年德育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除了使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三观之外,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有效提升青少年德育的活力。其四,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的教育融入到新时代的德育思想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除了阐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之外,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7]。这揭示了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青少年德育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能够使青少年在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的同时,提高公民生态道德素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够更好地为国家、社会服务,推进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德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尤其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的指导下,虽然在系统性德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学校开展的德育虽然融入上述四方面的新内容,但不少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没与青少年学生的家长及社会配合,还把这一工作的关注力放在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理论教育上,缺乏尊重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性。其二,学校运用的德育方法不仅单一,而且流于形式化,导致青少年群体出现“高成绩,低素质”的现象。其三,在当前经济市场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网络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较量的前沿阵地,网上的内容时刻浸染着青少年学生思想,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同时,当前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把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德育纳入学校德育课程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更不用说,在这方面给青少年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其四,学校的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相关德育实践活动有待加强。其五,作为青少年主要日常生活环境的家庭,其德育氛围易受自身、现实条件的影响,比如:不少家长因受升学的影响,认为青少年应以学习为主,而忽视对青少年道德素养的培养;有的家长因社会原因,时不时地给孩子输入功利主义、读书无用论、安于现状地享乐主义及偏执地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导致孩子从小没学好,大了管不了。其六,社会大众普遍认为青少年只在学校时,德育才由学校担责,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学校德育环境与社会道德教育环境的实际脱节。其七,由于受中高考的影响,促使青少年不得不过于偏向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自我德育意识不强。其八,由于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较多,这对辨别力或者说自律不足的青少年学生带来极大的诱惑,外加受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不少青少年学生除了形成以自身作为道德评判的唯一依据之外,还会抵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是,部分青少年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产生校园暴力事件乃至最终走向违法犯罪问题均与日俱增。

根据《福建省文化厅关于举办现代戏剧本征文的通知》精神,经组织专家对应征剧本进行认真评审,共评出6个重点扶持剧本和13个入围剧本,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三、关于推进习近平德育思想视域下青少年德育发展的建议

众所周知,有效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养,不仅需要政府、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还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配合,更重要的是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参与。为了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养,不仅学校应强化青少年德育,家庭、社会和青少年自身也应为此做出相应的努力。

(一)学校方面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教师的道德“素质越高,就越能准确地把握和代表社会要求”[8],另一方面,教师道德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学生道德意识的培育成效,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时,学校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教师加强学习,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学习时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以便提升专业性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融入课堂学习、课外实践、日常生活及校园建设之中”[9],以适应新时代德育发展的要求。

家长自身的言行、家风的建设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着青少年道德素养的高低,因此,家长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时,除了致力于营造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围和生活情境,转变以往说教、霸权主义等方法外,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青少年日常德育的同时,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尊重,注意采用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从中华传统美德这一宝贵资源中汲取养分,尤其是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10],以自身的亲和力、感染力来引导青少年,形成日常的道德观念。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此过程中还要以身作则,在提升教育引导能力的同时,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表率作用。

4.在健全德育评价体系的同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注重施展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在当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下,学校领导除了要引领制定学校的总体顶层设计之外,还要在德育的内容、方法和活动等方面进行基层首创,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德育评价体系,使评价发挥功能,将德育落实于学校教育系统的各个环节中。此外,一方面,经验证明拥有师德的教师更能有效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促使青少年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及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虽然大部分的教师能够自觉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但网上时常爆出不少教师违反师德现象的新闻,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时,学校有必要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注重施展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

3.举办较为丰富的校内外德育活动。学校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时,不仅不能忽视实践,反而要贯彻、落实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原则,举办较为丰富的校内外德育活动。所谓校内德育活动,即学校可以借助不同的节日,举办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德育活动,比如:借助“劳动节”、“建军节”、“教师节”、“世界水日”等活动日,通过知识竞答、文艺汇演、社会实践等途径,让青少年规范自身行为,明白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所谓校外德育活动,即学校既可以自行组织,也可以借助不同的节日,在校园外拓宽青少年践行相关主题的德育活动,比如:通过“植树节”开展植树造林、通过“清明节”为烈士扫墓、通过“端午节”观看龙舟比赛、通过“艾滋病日”进行志愿者等社会活动,力求青少年做到知行合一。

1.完善德育方面的制度环境建设。关于青少年的德育环境建设问题,始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理应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法律政策与规章制度等相关系统的配合及鼎力支持。然而,当前我国这方面的制度环境建设还不是很完善,而“制度环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关系到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能否形成”[11],因此,在青少年德行的培养上需要相关部门予以强有力的法制环境支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二)家庭方面

2.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采用行之有效渗透德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随着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德育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青少年尊重自身主体性教育方式的需求和当前以道德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育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教师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为了改变这一困境,各科教师要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在各自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在德育渗透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形成行之有效渗透德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比如: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抽象的德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穿插于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之中,加以情境创设,激发出青少年的情感,以境育青少年的道德素养。

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的实施,都需要教师来完成。能否得到学生的欢迎,受到学生认可,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一句空话。以学习者为中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艰辛劳动,要始终把学习者放在中心地位,设身处地为学习者着想,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给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清晰地阐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的必要性,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帮助学生认同、接受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社会方面

第二、驻村干部(“访汇聚”工作组)帮扶。自治区督促各级驻村力量落实帮扶职责,自筹和协调引进帮扶资金、项目。

2.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同时,注意营造良好的社会德育风气。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作表率的成年人来营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发挥其积极地育人功能,才能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然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导致不少成年人带来了不少的不良社会现象,产生了消极的社会舆论和思想观,这些均影响着青少年道德素养的发展,为此,我们的社会有必要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同时,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社会德育风气。

3.在强化网络监管和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积极为青少年打造健康的网络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思想及道德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网络空间中的不良信息不断冲击着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力,外加青少年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有限,自制力、分辨力等各方面能力尚需提升,因此,对青少年而言,网络有时会具有严重的错误导向性。针对这一情形,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时,需要相关部门强化网络监管,“充分认识有害信息的网络颠覆性、侵蚀性和毁伤力,切实提高阻断各种有害信息网上传播的综合能力”[12],强化互联网思维,“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13],积极为青少年打造健康的网络空间。

首先,本实验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即不同电流大小、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然后得到最小分子量分布指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条件如下:引发剂3 g,乳化剂4 g,电流0.2 A,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30°C,分布指数1.946 86.

(四)青少年方面

1.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我道德能力。由于青少年好似冉冉升起的太阳,不仅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还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者,除了要培育其独立、自信的品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然而,培育青少年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进行道德教育,还需要个体积极主动地多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因此,青少年要在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上,注重道德实践养成法,除了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相关德育活动,还可以“在摄影、绘画、体育等群体性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等,让他们在自我实践中提升道德素养”[14]

2.多采用自我教育法,加强自我道德教育的持久性。对青少年而言,围绕其道德教育开展的相关活动与其所处的环境类似,只是一种外因,这就要求受教育者自身这个内因,除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提出的德育目标和要求来指导,积极学习先进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多采用自我教育方法,如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等方法,在此基础上更主动、更自觉、更有效地融入相关道德教育活动,并加以内化,才能保证德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增强德育的持久性,最终达到青少年的知、情、信、意、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2][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0,414,198.

[3]徐京跃,霍小光: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光明日报,2014-05-05.

[4]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5-31.

[5]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1).

[6]张烁: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N].人民日报,2013-03-02.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24.

[8]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45.

[9]杨业华,符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2):161-164.

[10]吴继源: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25.

[11]侯丽羽: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32(2):123-129.

[12]刘泰来:习近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124-128.

[14]高飞:试论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当代价值及基本策略[J].教育探索,2012,(12):122-124.

作者简介: 1.贺文,湖北咸宁人,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德育;2.贺俊伟,湖北咸宁人,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主要研究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责任编辑/关锡飞

标签:;  ;  ;  ;  ;  

习近平德育思想视域下青少年德育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