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市政桥梁钻孔桩施工方案,接着对市政桥梁钻孔桩主要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政桥梁;钻孔桩;施工质量
引言
当地下水位较浅时,钻孔即成为桩基础施工常见的一种施工工艺。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钻头切割土层使其形状呈渣,而后利用泥浆循环将土渣带出孔洞外部。该过程可以根据泥浆的循环方向分为正、两种方式。在土层为填土、黏土、淤泥、粉土、砂土等情况时,钻孔可以适用,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层、无水地层、粒径较大的地层时则不适用。成孔方式并不能独自使用,需基于正循环而使用。
1施工方案
1.1 钻机选择
根据工程特性及场地条件等因素,本工程钻孔桩基础采用的主要设备为GFD-2000型钻机。该种设备性能强大,能够适用于多种地层,移动灵活。
1.2 场地布置
桩基施工过程中每2个承台共用一个施工作业平台,每2个承台共用一个泥浆池、沉淀池。泥浆池长6.5m,宽4m、深2m,距离桩基施工承台3m。在泥浆池四周安装钢护栏,其高度为1.2m,泥浆池与存渣区之间保持3m以上的操作空间。存渣区深度为1.0m,在其四周挖除土方筑坝,土坝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5m、1m。
2 主要施工工艺
2.1 试桩施工
为保证桩基工程施工质量,须进行试桩。各区间采用直径1~1.5m桩各试桩一根。试桩兼作工程桩,采用自平衡法对桩基承载力进行检测。试桩有效长度为设计有效桩长加上桩顶至自然地面的距离。
2.2 钻孔桩施工
2.2.1 测量放样与埋设护桩
采用RTK(GPS)对桩中心进行测量放样,确定桩中心位置,采用人工挖孔法埋设钢护筒。护筒采用4~8mm厚钢板制作,护筒的内径等于钻头直径加20cm,护筒上部开设1至2个溢浆孔,溢浆孔通过钢管与钢制泥浆箱相连。每根桩设置2个钢制泥浆箱,钢制泥浆箱容量不小于桩径放量的1.2倍。钢护筒定位对中校核后,进行护筒外围填土,分层对称夯实。护筒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0~30cm。
护筒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黏性土不小于1m,砂类土不小于2m,水中筑岛上的护筒埋入河床面以下1m。当表层土松软时,须将护筒埋置到较坚硬密实土层中至少0.5m,护筒中心与设计桩中心偏差不超过5cm,护筒倾斜度不大于1%。
2.2.2 复核桩位
护筒埋好后,使用RTK复测护筒中心位置(按照2%的比例使用全站仪抽查复测),并使用水准仪测量护筒顶标高。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及设计参数计算实际钻孔深度。
2.2.3 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后将钻机底座调整平整,并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是否作好。
2.2.4 泥浆制备
现场采用优质膨润土、黏土制备泥浆,泥浆制备量约为桩基体积1.5倍。泥浆循环采用导管传送。泥浆性能与要求需满足钻孔的要求,其需求总量应包括孔内泥浆量、循环系统泥浆量、地面损失量、泥浆补充量以及泥浆储备量,每日制浆的能力需同时满足造孔用浆和清孔用浆的要求。其中孔内泥浆量等于钻孔体积再乘以1.5以上的备用系数;泥浆箱容量为桩基泥浆的体积的2倍。泥浆基础配合比可根据最易坍塌土层为主,初步确定配合比,再通过试桩成孔进行修正。采用重力沉淀处理废弃泥浆,而后通过挖掘机将钻渣挖捞并存放于存渣区,晒干后运输至指定废渣区进行覆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泥浆要求如下:相对密度在1.05~1.15g/cm3;采用漏斗黏度计测量泥浆黏度,一般底层控制在16~22s,松散易塌孔地层控制在19~28s;采用200号筛孔测定泥浆的含砂率,新制泥浆、循环泥浆的含砂率分别需要控制在4%、8%以内;泥浆的pH值控制在7~9;正循环、反循环的泥浆胶体率均需控制在95%以上。
2.2.5 钻孔
泥浆制备充足后,可进行钻孔注浆。施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开始钻孔时保持低挡位慢速钻进,每0.5h检测一次泥浆指标并进行相应调整;当钻头距离护筒底部较近时,调慢钻进速度,并重新调整泥浆比重,以避免底部薄弱位置出现塌孔。钻进中禁止随意对钻具进行提动,孔壁不稳定地层提升作业时可采取回灌措施,保持水头高度。钻进过程中需保持钻机水平。钻进过程中,应将钻渣放置于承台钻位以外。保持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1~1.5m,及时排渣、排浆。若短时间暂停钻孔,应按开孔时处理,若长时间暂停,应提出钻头。钻孔钻头直接磨耗超过15mm时应及时更换修补。接换钻杆或提升钻头时需保持平衡稳定,以避免设备冲击护筒、护壁,进出孔时禁止人员在孔口周边。因故停钻时,孔口应加盖保护,并严禁将钻堆在孔内以防埋钻。
2.2.6 第一次清孔
为防止沉淀过多,造成清孔困难,在完成钻孔检查后应立即进行清孔(第一次)。通过二次换浆法进行清孔。
2.3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钢筋主笼采用钢筋笼滚焊机制作。钢筋主、辅笼分节长度结合桩长、原材长度进行确定。
2.4 混凝土浇筑
2.4.1 导管安装
将钢筋笼安装完毕后,可进行导管安装。根据工作平台高度及桩孔底标高计算导管安装长度。导管顶部应设置漏斗,其上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设溜槽、储料斗和工作平台。
2.4.2 二次清孔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对孔内泥浆参数及孔底沉渣厚度进行检测。沉渣厚度大于15cm时,利用导管进行清孔(第二次)。为防止塌孔,在清孔时须保持孔内原有水头高度不变。在对沉渣厚度检查前,须将泥浆泵关闭,待较大颗粒沉渣沉积后(5~10min),再检测沉渣厚度。混凝土浇筑须在二次清孔结束0.5h内。若超过0.5h,应重新检测沉渣厚度。若沉渣厚度不满足要求则须进行重新清孔。
2.4.3 混凝土灌注
先拆除导管上部管头,再将导管沉入孔内水位下,并上下活动,进行降压处理,使导管内外压力基本一致后安装大漏斗。混凝土漏斗容量依据首批灌注混凝土方量,水下混凝土应连续灌注,在浇筑的同时应对导管进行旋转、提升,拆除导管所占用的时间应尽量减少。
水下混凝土灌注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如下: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筑,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高程,提升导管后再缓慢灌筑混凝土。当发生堵管时,可用长钢筋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在保证混凝土埋深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导管,然后在顶部增加导管从高处灌注混凝土,将堵塞混凝土压出。发生埋管时,可用链滑车、千斤顶试拔,必要时增加振动辅助措施拔出导管。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需经常性探测混凝土面至孔口的距离,以控制导管埋深。每次灌桩施工时必须准备3根以上经过检验的专用测绳,每次至少测2个点,并以混凝土灌注数量校对。快接近桩顶面时,若因泥浆变稠和混凝土浮浆堆积等原因测绳容易测量不准,可用取样盒等容器直接取样。
钻孔施工中产生大量废弃钻渣不能堆积在孔口处,必须及时运走堆放在指定的弃渣地点,否则会引起塌孔。钻孔产生的泥浆需排入泥浆池,待泥浆自然沉淀后上层稀浆可循环使用,沉淀的稠浆则应运往指定的废弃泥浆堆放场地。
结语
钻进成孔工艺所需要的泥浆比重较小,有利于减少泥浆制备的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根据实际工程操作,采用钻进成孔具有较强的孔壁稳定性,能够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且能够减少废浆运输量,降低成本。反循环钻孔对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在施工前建议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彭雪华,艾平.议市政桥梁施工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25)
[2]全洪刚.市政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浅谈[J].居舍.2018(07)
[3]卫延涛.预应力施工在市政桥梁建设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7)
[4]李舜尧.关于市政桥梁设计中的隐患分析与解决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8)
论文作者:滕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泥浆论文; 钻孔论文; 导管论文; 混凝土论文; 沉渣论文; 桩基论文; 钻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