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集团的创新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燕京论文,啤酒论文,战略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多年前,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还是一个年产销量不足60万吨的小企业,2006年燕京啤酒的产销量突破350万吨,跃居国内同行业产销量第一名,而且进入了世界啤酒行业前十强。“燕京”何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科技创新,无疑是企业活力的一大源泉。
机制创新做强企业
“改革是根本出路,管理是永恒主题,创新是企业灵魂,顾客是衣食父母。”这一方针是燕京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经验,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根本、开辟市场的基本途径,是提高企业产品、服务、经营信誉的标准,是企业利用市场经济规律迎接挑战的有力保障。
在发展战略上,燕京走的是“聚变”式发展的道路。聚变式发展就是将燕京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与当地的土地、市场、设备、人力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品牌延伸、新建分厂、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使企业迅速发展成长为能抗击国际市场风险的企业集团。
聚变的成功在于管理机制的创新。在聚变后的企业中,燕京采取的措施有:一是严格落实“五统一、一独立”的管理方针,规定有半月送检制度和母公司的技术专家组随时抽检制度;二是搞好技术输出,整合生产工艺。
为了保证燕京啤酒清爽宜人的独特风味,按照“五统一、一独立”的原则,总公司专门成立了技术六处,负责生产工艺上的整合,从酵母菌种的引人到生产流程的编制、控制,完全纳入总公司的整体系统。首先将母公司先进的技术输入到子公司,利用电子化管理手段,使子公司建立了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数据分析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处于受控状态,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其次,帮助聚变后的新公司建立合理的技术开发制度。按照市场需求原则,适时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使被聚变后的企业能够在自己控制的市场范围内,形成高、中、低档“金字塔”式的市场架构,从而保证市场与效益的最大化。第三,加强聚变后企业的技术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总公司为每个分公司都编排出了人员培训、技术交流、设备改造计划,并认真督促落实。
为了使企业各项工作都有章可依,燕京制定了共计9大部分近50万字的管理制度,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节能管理、计量管理等做了详细规定。在落实管理制度过程中,以考核为中心环节,规范考核标准,量化岗位责任,完善检验制度,加强现场管理。同时,开启自反馈系统,对制度及时修订补充,使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职,事事有人管”。在中国啤酒行业,燕京是首家通过ISO9000产品质量认证和体系认证的企业。
营销创新做大市场
燕京认识和开拓市场,首先是从对市场进行合理定位开始的。对国内啤酒行业来说,1989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啤酒市场从原来的供不应求过渡到供大于求。面对当时北京的“五星”和“北京”两个啤酒知名品牌,燕京不论是品牌还是企业知名度,都无法与之相比。但燕京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对市场实行了“四个定位”。一是对消费主体定位,燕京把眼光盯在了北京1000万市民的需求上,首先从大众市场这个最广大的市场做起。燕京的第一步是与350个代理商签订合同,实行合同销售制,让销售商送酒上门、大大方便消费者的销售方式。二是对产品定位,努力使啤酒品味迎合北京人的口味。三是对价格定位,燕京一开始就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自己新品牌的特点,采取了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四是对长远战略定位,燕京决定对自己的产品先从美誉度做起再到知名度。这种“四定位”的市场策略使产品很快占领了啤酒消费市场,步入了市场经济的快车道。
随后,燕京大力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由于有系列产品的支持,燕京从1996年开始,以华北地区为基础,着力开发全国市场,做好进入国际啤酒市场的准备,到1998年,初步建立了以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重庆、哈尔滨等大城市为中心、把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区的销售网。到2000年,燕京啤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由1995年的3%上升至7%。燕京作为中国啤酒的知名品牌,成功进入美国、韩国市场,实现了品牌的高速提升。
燕京的营销创新还表现在注重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营销管理上。1998年燕京开始制定新的战略目标:将企业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将当代高新技术应用于业务流程管理与控制中,建立包括采购、库存、销售、财务管理和控制为一体的管理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燕京啤酒与国内最大的应用软件公司之一——用友软件股份公司合作,实施了强强联合的战术:管理系统采用用友ERP通用软件,解决企业营销中的管理问题;对于企业特殊的业务处理模块采取定制开发来实现,并保证ERP体系基层数据的正确性和连贯性;对于未来新增设的业务部门,原系统已经为扩展功能预留了相应的接口,为企业完全达到协调统一的集成化提供支持。这样既满足了企业的管理模式高标准的定位,又保障了企业的既得利益,实现了企业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
燕京啤酒管理系统主要由财务系统、销售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和存货管理系统等构成,目前采购管理系统为预留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包括销售开票、送货管理、运输费管理、结算管理、退货管理、退变质酒管理等模块,存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包装物周转管理、扎鲜啤酒桶周转管理和产成品库房管理等模块,财务系统主要包括总账、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应收应付管理、UFO(三维立体电子报表系统)报表、现金流量表、财务分析等子系统。各模块之间实时传递信息,完全实现了销售、财务信息共享,最终提高了整个营销系统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技术创新做精产品
产品创新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以产品为对象开展的活动。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企业才能有生命力。科技创新的内涵无论多么丰富,最终要落实到产品创新上来,最终要为社会提供消费者所喜欢的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价格便宜的新产品。产品创新是企业的根本任务,也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
“燕京”通过与国内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的糖化设备供应商和自控系统供应商合作,借鉴国外经验,开发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糖化室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并率先在燕京漓泉公司扩建工程、燕京河北公司扩建工程、燕京赤峰公司扩建工程中投入使用。该技术的应用,使啤酒生产的热能消耗降低20%~25%,每千升啤酒节煤20~30公斤。“燕京”的新技术研发,很多体现在发展循环经济上,酵母、沼气的回收利用、水的循环利用技术已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且经济效益显著。2004年,“燕京”开发了麦汁煮沸节能技术项目,为企业节约资金约2000万元,并减小了燃煤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在产品质量控制上,“燕京”也发明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比如啤酒自动验瓶、溶解氧控制在0.2PPM以下、碱液自动填加、二次到三次抽真空等先进技术,赋予了燕京啤酒更新鲜的口味,使燕京啤酒新鲜度保持时间在四个月以上。“燕京”不仅新技术研发果实累累,新产品的开发更是结满硕果。
近年来,随着绿色健康等现代新消费观念的增强,中国的啤酒业开始向产品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燕京”顺应这一趋势,在提高普通大众型啤酒质量的同时,大力开发中高档啤酒,打造金字塔形的产品结构,满足了不同消费者需求。2000年,在原酿造技术的基础上,“燕京”引进了冷过滤除菌及无菌灌装技术,采用优质原料,开发出酒花香气浓郁、口味更新鲜的11度纯生啤酒。2003年,“燕京”引入德国史密特公司的先进低温脱醇设备,自主开发了后修饰技术,以11度精品清酒为原料生产出燕京白瓶无醇啤酒,虽说酒精含量在0.5%以下,却具有普通啤酒的风味特性。此后,“燕京”又在11度纯生啤酒的基础上,陆续开发出7度、8度纯生啤酒等新品。
自2000年以来,“燕京”每年都有五个以上的产品推向市场,目前已经开发出了清爽、白瓶、纯生、无醇、小麦、干啤、果汁系列共计100余种啤酒产品,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燕京”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创新提供动力
企业做大之后,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进行文化创新,通过文化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
燕京精神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共同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思想境界,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生存、发展、强盛的活力源泉和精神支柱,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核心。燕京精神包括5个方面: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为厂分忧的主人翁精神。靠燕京精神使企业所有员工排除了杂念,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总部派往分公司的人员,用自己的行动使燕京精神具体化,非常有号召力。技术处中有一个专门解决外埠企业技术问题的部门,每到一处,工作第一,不解决问题不离岗,有时靠方便面充饥。总部人员孜孜不倦、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对燕京精神的一种很好的注解。有的分公司领导和职工讲:“有这样的精神,企业没有不发展的。”正是靠这种燕京精神,使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它是激活被兼并企业的关键,是聚变式发展的文化环境保障、规范运行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制度是刚性的,管理方法却是柔性的。制度上的刚性和方法上的柔性形成了燕京讲求实效的管理特色。燕京认为,只要是对企业发展有好处,只要不与国家有关政策相抵触,都应积极采用和推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讲求以经济责任制为主,但不排斥其他有利于管理的积极因素。燕京实施的“政治工作、经济手段、行政措施”、以经济责任制为主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方法,既有经济责任制的制约,又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企业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