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远景学院 030800
摘要:如果以数据质疑数据,中国电影晋升第二大票仓将不简单是一个欢欣鼓舞的事实。拉动国内票房增长的主要是好莱坞科幻或者动作大片,以及国内新生力量的喜剧、青春、爱情片。然而国产影片出口却连年减少,国际观众数量连连降低。将美、中、日三国近两年票房前10名影片进行对比,会进一步发现中国电影市场现存的差距和危机。作为文化产业,中国电影没有向观众发挥充分的文化引导和认同功能。这不仅会恶化当前荒漠化的文化现状,而且难以获得长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影 第二大票仓 类型电影 文化功能
中国电影在2014年以惊人的票房增长超过日本荣升第二大电影票仓。一大批新生导演依靠对于青年观众的准确了解,以全新的本土化类型化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可是在这飞跃式的市场进程当中,令人深思的是电影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媒介之一,利润的增长是否意味着它发挥了更重要的文化功效?电影创作本身是否具备文化创意和竞争力?电影市场的投入生产是投机还是文化消费的成熟?
盛世之后的投机和危机
2013年全球范围内问卷调查显示,“国际受访者观看电影的数量从2011年至2014年下降了7%。走进影院观看中国电影的意愿下降了19%。外国观众对于中国电影的评分在7分以下中等偏低的位置(见图1),借助中国电影了解到的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模糊。”[[1] 黄会林 封季尧 白雪静 杨卓凡.《2013年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调研报告上》[J].《现代传播》2014.1 ][1]
图1
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几年国内票房的增长与出口的下降。(见图2)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和世界的落差逐年拉大,在中国叫好叫座的影片难以得到世界的共鸣。2014年产量最大的喜剧片、青春爱情片和动画片作为国内(喜剧53部,青春爱情49部,动画35部)[[3] 中国电影家协会.《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D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342909.html?url_type=39&object_type=webpage&pos=1][3]在国际受访评价得分都是很低的,相反却得到了国内观众的热捧。(见图1)中国电影日渐甚微的影响力和出口额已经说明文化创意的苍白贫弱。
在2014年全国票房统计当中,中国前25名中有12部是好莱坞的进口影片[[5],而在日本前25部票房冠军当中只有6部好莱坞影片[[6] 数据来自http://www.eiren.org/boxoffice_e/index.html 日本电影生产联盟.][5]。此外,日本电影2014年总产量3364部。这些日本电影并不是单一通过影院发行见面,而是大量通过网络和电视台发行。作为重要类型的动画片一直以来在出口中占据60%,高于日本在美国的钢产量的4倍。[[7] 林海福,何镇飚.《 从日本电影产业的发展看其影响因素》[DB/OL]http://www.chinathinktanks.org.cn/content/detail?id=28983942015.7.23中国智库网][7]而“2014年,美国电影海外票房是146亿美元,而国产片的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18.7亿元人民币,美国是中国的四十多倍”。[[8] 汪少明 唐宏.《中国电影对外输出的困境及对策》[J].《当代电影》2015年第9期. 185页.][8]美国和日本强大的出口额和海外发行影响力以及国内本土电影的文化凝聚力,与电影经济的发展成正比状态。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市场的激增和文化的贫弱却呈反比分布。
对于类型电影的文化功能,电影理论家托马斯.沙兹有经典的阐述:“类型电影,就像原始文化的民间故事一样,服务于去掉社会秩序的威胁,因而就为这个秩序提供了某些逻辑上的一致性。”[[9] 【美】托马斯.沙兹著 冯欣 译.《好莱坞类型电影》[M].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8月. 269][9]以2014和2015年世界三大票仓排名票房榜首的电影比较为例,会发现彼此类型电影文化功能的差异。
美国:整合类型和文化创意
美国类型依然对全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中国近两年排名前十名的电影当中有一半是美国或者中美合拍类型片。统观近年来好莱坞的类型,真可谓是数码科技的媒介飞升带动的多层面迷宫式叙事的突破性发展。为了准确,笔者又加上了“整合”二字,变成各种类型元素的整合大餐,而科幻主题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元素。《变形金刚4》、《侏罗纪世界》、《复仇者联盟2》等都是新型科幻片,但又融入了侦探片和黑帮片的类型元素,整合为一个反观现有科技研发体制,并进而虚拟缝合科技与人矛盾的新型类型电影。这依然沿用了二战后好莱坞科幻片假想冷战的科幻主题,以及《2001遨游太空》中机器控制人的表达。只不过科幻大战已经不再是冷战的银幕想象,而是反恐战争的反观和虚拟缝合。而且数码科技的发展把曾经的科技狂想变成真实的视觉奇观,切中游走于IT虚拟世界人们的精神空虚和恐慌。几乎每部电影结尾都整合进“家庭情节剧”的母体询唤因素,一再宣扬家庭即社区与人的融和,而不是凌驾于冰冷科技之上的狂妄与野心。这种强大的“母体”反观和虚幻缝合矛盾的特性正是类型电影的功能。
令人震惊的是,2014年美国最受欢迎的影片竟然是没有任何科幻、黑帮和侦探元素的《美国狙击手》。这部影片成功地虚幻解决了对于恐怖组织的恐慌,从文化层面再次加强了对于国家想象的集体意识建构。当中国观众在为大型电子游戏式的《变形金刚4》欢呼,美国人则在《美国狙击手》中致敬为了反恐而牺牲的英雄,反思战争的邪恶、残酷和致命伤害。从《美国狙击手》在本国所引起的巨大感动,说明该国类型电影创意生产的竞争力和本国消费市场的成熟性和人文性,那就是 “人”的故事加强国内文化认同,科幻和动作英雄对外传播美国文化。
日本:民族文化巨大的号召力
“自2000年以来,日本本土电影票房收入首次占到总票房收入的60%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电影正在走向复苏,尤其在日本国内,呈现出一种亲本土疏洋化的倾向。”[[10]《日本电影的兴盛与衰落》. 转载银幕穿越者. 微信公众号:ymchuanyue.2015.12.1][10]2014年该国前五名除了《冰雪奇缘》,剩下的都是日本本土影片。其中居于第二的《永远的0》和其他几部日本动漫及武士类型胜过好莱坞,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永远的0》以罗生门的拼贴方式还原了一位反战,但又为了保护自己的战士而勇于献出自己生命的传奇飞行员。且不说日本在二战中的尴尬身份,国人竟然能为这样一部反思日本军国主义,谴责战争,呼唤家庭归属的影片感动,充分证明了日本电影市场的人文内涵。和美国一样,日本观众在消费类型电影的同时对于重大文化反思和询唤的影片表现出充分的关注。
日本文化厅早在1996年就正式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2010年更是确定了《文化产业大国战略》。日本不仅重视对于本土观众日本文化的培养,而且注重打造动漫和恐怖片输出日本文化。虽说《冰雪奇缘》打败了日本动漫高居2014日本票房榜首,日本的动漫制造还是体现出绝对的竞争力。它们当中很多是成功的电视剧创意,又转换为电影版本,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对于本土国民表现出极大的吸引力。机器猫和柯南等成功类型还出口影响着好莱坞的创意生产。居于票房前列的《哥斯拉》就来自于日本1954年的原创电影,《环太平洋》则向《哥斯拉》的导演多猪四郎致敬,《阿凡达》也是照抄《幽灵公主》的创意,《星际穿越》则被指是《机器猫》的创意复制。好莱坞可以在日本赚钱,日本也可以藉此消费,但是好莱坞却无法抵御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中国:断裂式的影视生存与表达
当日本和美国借助电影加强国内文化建设和认同,对外树立国家形象,传扬民族文化,他们也在世界电影市场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力。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市场却呈现出彻底化的消费景观。
《捉妖记》用真人加数码动漫,结合喜剧、青春和爱情元素拼贴成一道娱乐大餐。这里面的妖的动漫创意没有任何中国文化的根基,似乎是一个怪物史莱克的变体。尽管情节荒诞暴力,思想内涵轻薄,但一连串男人生孩子的恶搞却让青年观众兴奋不已。“囧”系列喜剧、《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等喜剧片中人物都透着“屌丝”的意味,专业的英文术语叫“loser”,是集各种窘境于一体的当代“夏尔洛”。但和卓别林卑微背后善良与坚强的眼泪相比,这些喜剧当中的人物多少都带着“流氓文化”。拿着吃喝拉撒,放屁打嗝等丑态百出的“猥琐”状来营造娱乐的泡沫,观众与其共享的是失去身份认同的“流氓文化”的狂欢。
这些无身份角色并不像“侦探”和“英雄”一样能反观什么母体问题,恰恰是陷入自己的人性罪恶,继而千篇一律用荒诞或虚拟的奇遇解决掉所有的罪恶,回归正常的人生轨道。这些喜剧类型电影像是综艺喜剧节目的拼贴,充分迎合本土观众的肥皂泡式的娱乐消费。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变形金刚4》等类型电影在中国能获得比美国更高的呼声,因为是在没有任何文化较量的情况下实现达成了类型电影的功能。“囧”态百出的小人物和美国狙击手、英雄飞行员的分页,正是中国和美、日电影生产与消费市场的落差。
新生代中国电影的巧妙策划和表述成功获取了半壁江山的话语权。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电影的发展令人叫好。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追求生存的同时过于投其所好恰恰和好莱坞重磅炸弹一起彻底让中国电影市场消费化,成为一个靠庞大的人口撑起来的消费娱乐市场,却没有任何的文化创意生产和影响力。这种投机性的电影工业会让中国文化的传播走向恶性发展的道路,并终将彻底丧失长期发展的竞争力。
论文作者:周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2
标签:日本论文; 电影论文; 中国电影论文; 类型论文; 文化论文; 好莱坞论文; 美国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