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析论文_王敏敏,邹炜

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析论文_王敏敏,邹炜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60-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其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争分夺秒,全力抢救至关重要。笔者对来我院求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抢救措施,使患者病情得以好转,下面将抢救治疗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36例均为2015年来我医院求医并且实施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0一7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上腹部不适、晕厥、呕吐;其他症状为、憋闷感、恶心、出冷汗、头昏、四肢湿冷、面色苍自等。

1. 2方法

立即松解患者领口,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6 g /min,然后逐渐增加剂量,用药过程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出现频发室性早搏者,给予利多卡因50mg缓慢静注,继之5%葡萄糖250ml加利多卡因200mg静脉滴注(30滴/min)维持,或给予盐酸胺碘酮150 mg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注,继之用5%mg/min静脉维持量滴注。迅速给予吸氧,使用简易呼吸器或经鼻导管供氧,仔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呼吸状况。对出现心源性休克者,在止痛、纠酸的同时,给子多巴胺每分钟10 mg/kg静脉滴注并根据血压调滴速。如发现患者血压下降或心动过速,则必须停用或慎用硝酸甘油。对出现室颤者或心跳骤停者,立即给子除颤、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及药物应用的心肺复苏抢救。

2、结果

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积极急诊救治后,4例抢救无效死亡,余32例患者抢救成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血供不足,且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发生粥样斑块破裂等突发情况,就会造成冠状动脉阻塞,使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若急性缺血严重而持久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坏死。临床上患者常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发热、自细胞计数升高、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心肌梗死可发生在频发心绞痛的患者,也可发生于原无症状者。

大量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心肌梗死的发生,是由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破溃、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所致冠状动脉闭塞;少数是由于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出血,或血管持续痉孪;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或先天性畸形,或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日等造成。心肌梗死后继发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该病属于临床中的急危重症之一,患者常出现恐惧、紧张、烦躁的情绪,常容易导致患者碎死。因此,要及时救治,尽早诊断和尽早治疗对减少患者的死亡率至关重要,应尽早通过急诊抢救措施挽救急性坏死的心肌细胞、恢复其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社会环境及工作环境压力的不断提高,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而50%的患者死亡发生在发病1h内成为目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最重要的急危重症之一。因其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而成为急诊抢救工作的难点。及时准确有效的急诊抢救可大幅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为了给临床急诊抢救创造条件,要教会患者正确掌握自救的方法,加强防病意识,特别是老年患者多给子其低脂、清淡、维生素、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饮食,保持情绪稳定和大便通畅,避免过度劳累和兴奋,有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者,相关急救药品要随身携带,可在急性发病时使用。了解和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征兆:不明原因的体力下降,气短、疲劳感、上腹部或胸背部不适或夜间突然憋醒,感觉室内空气缺氧;原有心绞痛、冠心病的患者,发作次数频繁,疼痛加重或疼痛时间延长;突然出现上腹痛、心前区疼痛、心慌、胸闷、气短。一旦发现自己有上诉异常症状,提示AMI的将要发生,一定要去医院进行诊治,必要时呼叫急救电话救治。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8.

论文作者:王敏敏,邹炜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析论文_王敏敏,邹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