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畅通道路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 067002
摘要: 市政设计正逐步向三维立体空间设计发展。通过对城市规划、 市政设计与建筑设计三者的比较,探讨了“城市病”产生的原因,引出了城市设计的理念。讨论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市政设计、建筑设计三者的区别,阐明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回顾了广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以珠江新城为例,引入城市设计的理念,将规划、建筑和市政设计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充分开发地下空间, 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系统,尊重 “人” 的活动需求, 提供丰富、 广阔的活动、交流空间,实现 “城市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目的。
关键词: 市政工程; 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 市政设计
由于空间资源的限制,故向“三维立体空间”发展正成为城市建设的新思路。三维立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有利于提高集约化容量和效能发挥, 意味着联络与交流的多维化与多通道性, 更意味着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化。
一、城市公共空间与 “城市病”
1.1城市公共空间从广义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
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从狭义上说,是指公共基础设施的用地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等。城市公共空间最能体现城市的魅力与文化。城市公共空间是把建筑与城市整体连接起来的桥梁。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基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市政设计的各项设施是公共空间不同侧面的具体体现。市政系统的三维立体化主要体现在立体交通、人车分流、地下空间、空中人行、地铁、管线综合、综合管沟、电力管沟、给水环路及多水源供水、排水深沟系统等。
1.2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包括城市规划、市政设计与建筑设计3大方面。城市规划实现行政指导及宏观、战略的控制;市政设计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和物质基础设施;建筑设计实现建筑物在空间组合、外部形体等方面的细部设计。
1)城市规划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研究对象的基本点在于“线”与“面”的层面,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目前,城市规划的理念正从关注实体、空间的塑造,转向社会经济发展;从物质形态空间向宏观层面、战略层面发展。
2)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和重要元素,也是城市的主要内容, 精致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建筑设计主要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 经济、 美观的要求, 并根据其功能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 同时在外部形体上, 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 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
1.3“城市病”的由来
当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着公共空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总量供给不足、体系不完善和整体质量不高等方面。在总量上, 我国城市人均公共面积拥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公共空间体系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公共空间分布不均衡、服务半径小。造成这些“城市病”的主要原因有2 个方面。
1)城市规划的限制。在城市的发展中,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定型,使城市空间与形态的立体化开发受到限制。由注重平面功能的城市规划来调节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立体空间,往往是难以满足需求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是当前“城市病”的主要成因之一。
2)公共空间及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容量的限制因素。根据设计流程,是先进行城市规划, 再确定市政基础设施;而实际上,现在是基础设施反过来限定了城市的容量,包括空间容量、环境容量等。总括而言,城市规划管理的是二维平面,而城市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正在向三维立体空间设计发展,仅靠城市规划已难以协调建筑与市政设施之间的关系。如果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市政设计割裂,会引起城市空间设计的削弱和不协调,导致城市空间整体环境质量逐渐下降。这是产生“城市病”的内在原因。
2 城市设计
随着人们对于城市空间内涵认识的加深,国外提出了城市设计的概念。城市设计又称都市 设计(Urban Design)。它研究的是城市三维物质空间形态“从窗口向外看到的一切东西”,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城市设计研究的领域比城市规划、市政设计和建筑设计更为广泛。四者是四位一体的,分别代表着宏观、 中观和微观。
1)相对于城市规划而言,城市设计不需要在互相冲突的城市机能之间决定城市内各分区的土地使用问题,城市设计专业者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但两者都需要面对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质空间规划设计议题,差别主要在对象、尺度、程度等方面。
2)与市政设计相比,城市设计具有更广阔、更丰富的内涵,包含了对人的活动的研究与考虑,包含了空间形体艺术、历史文化传承等内容。城市设计在宏观方面指导市政设计,市政设计是微观层面的、局部内容的落实。
3)与建筑设计相比,城市设计处理的空间与时间尺度更大。城市设计处理的空间范围包括街区、社区、邻里,乃至于整个城市;实现时程多半设定在15 ~20 a。城市设计所面对的变量也较建筑设计要多。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一般涉及都市交通系统、邻里认同、开放空间与行人空间组织等,需要顾及的因素还包含城市气候、社会等。另外,城市设计方案与实现成果之间充满着高度的不确定性,而建筑设计的确定性相对稳定得多。
3 二十一世纪初期,珠江新城市政路网初步建成时,地块容积率较高,地块内市政道路间距近、均为平交道路,主要采用环岛和交通灯控组织交通。随着各地块建筑的修建完成及投入使用,交通压力越来越显著。为解决实际问题,规划进行了调整,并陆续实施完善。
1)增建了金穗路隧道、花城大道隧道,提高了内部主干道直行交通的通行能力;在新城周边修建了马场路隧道、猎德大桥快速等对外快速通道;完成了临江大道与华南快速路的连接,完善内、 外部的车行交通条件。
2)在公共交通方面,多条线路的公共汽车、地铁以及 APM(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形成了强大的空间组合,为高密度人群的交通疏散提供良好的服务。
3)公共空间利用的典型是花城广场的规划与建设。花城广场位于新中轴上, 位于地面层, 是具有岭南特色的敞开空间。它不仅增加了珠江新城的绿化,提升了城市景观, 更重要的是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 交流的公共空间。它与周边的大剧院、博物馆紧密结合,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它与珠江北岸的西塔和南岸的广州塔等标志性的建筑遥相呼应, 形成了平面与立面的完美结合。
结语
当代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是空间使用向立体化、综合型发展,功能上向混合型、多样化发展。综合发展区(CDA)、 超级交通枢纽综合体等新型开发模式的出现使土地资源利用从二维走向三维、从单一走向综合, 并从土地使用权衍生出“空间权” 。这些新现象需要在规划体系中整合城市设计的三维空间手段。从市政设计到城市设计,是城市发展的趋势,是解决当代 “城市病” 的一个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国雄,李方.互通式立交交叉设计范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黄兴安.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贾永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市政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交通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