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东刚 姜宏斌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特点,认为存在教育理念滞后、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方向迷失三方面问题,建议提高教师信念;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树立积极主动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已经基本建立,但就其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状况而言,还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笔者拟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进行初步探索。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滞后。主要有以下几种误区:其一,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一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其二,德育问题心理化。这种观点认为,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类思想品德问题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主张取消德育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夸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其三,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化。一些学校名义上设置了机构,但是热衷于建立心理档案,最终流于形式,难达目标;其四,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个别化。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放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和治疗上,忽视和消极对待大多数学生。其五,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片面地理解为心理咨询和治疗,将学生视为心理有疾病的患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1】。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亟需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匮乏。由于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兼职或者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故而缺乏坚实的理论功底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欠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都是在工作实践中边教、边做边自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化的发展与提高。第三,专业发展方向迷失。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迷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其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地位不高。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科中的地位非常微妙,心理健康教育“重要”,但不是“硬指标”,故有边缘化倾向。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价值认同感较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新兴事物,其在教师队伍体系的构建方面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使得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归属感和激励动力。第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认同感较低。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师整日忙于日常事务,无暇开展有深度的研究,使得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在专业上发展乏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一)提高教师信念入,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笔者认为,教师信念在教师职业品质中居于核心位置,它统摄着教师的其他方面的品质。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是首要值得讨论的问题。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其独有的学科特点与其他学科尤其是思想政治学科相比具有诸多相异之处,它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价值中立,无政治性和阶级性倾向。如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体系中,则必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化倾向。在高职院校的学科设置中,要还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独立的学术空间【2】,进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专业性与特殊性,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其次,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有自身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较好效果,就要做到防治并举。一方面,要求其教育覆盖面要广,在普及的基础上重点干预;另一方面,应明确心理辅导和心理疾病的界限,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不要在学生并不健康的脆弱的心理上再施加医学化的压力,让心理健康教育变得事与愿违。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式具有自身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进行学科知识的考试考核,而关键在于要有实效性,要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实际问题。在大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凸显的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解决好社会变革、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诸多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所以,大学生心理实际问题是否得到最终解决应当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评价标准。
(二)双管齐下,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当前,高职院校中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都具有心理咨询师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这足以说明其专业理论知识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更加需要的是一种实践上的心理知识,这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的知识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就成为当前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知识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教师会把先前已有的知识与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实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与行动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纯客观的东西,就每一位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来说,都富有价值、情感、审美等特征,成为个人实践知识。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吸收他人归纳出来的已经获得验证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实践的智慧”【3】。
(三)树立积极主动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在高职院校中,积极主动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是获得专业自豪感的重要途径。当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若能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付诸于行动,能够把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教师能够“理智的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4】。因此,只有积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能不断增强其专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专业精神,进而关注角色价值内涵的提升,把“创造”融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实现工具价值与内在生命价值的统一【5】。
参考文献
【1】彭虎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建设的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6(1).
【2】【5】潘柳燕,韩仁美.专业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发展取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0(2).
【3】Schwab,J.J.The Practical:arts of the eclectic. School review, 1971,vol.79,no.4:493-542.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7-219.
作者简介:吕东刚,男,汉族,山东淄博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姜宏斌,男,汉族,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教师。
论文作者:吕东刚,姜宏斌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教师论文; 专业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 知识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