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论文_王 菁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论文_王 菁

王 菁 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8436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形势非常严峻。究其原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其中不学法、不懂法、缺乏法制观念、缺少对法制尊严的敬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渗透 法制教育

古人说得好: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就是实施法律启蒙教育、培养法律信仰的奠基工程,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2007年颁布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但如何渗透、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

一、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一个主要场所,要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五年级下册课文《晏子使楚》,讲述了楚王三次侮辱齐国的晏子,每次楚王都反被晏子侮辱的故事。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什么促使晏子这么做?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明白晏子是为了维护齐国的尊严,不畏个人安危和楚王进行了一场唇枪舌战。话到此时,教师可结合当前新疆实际情况强调,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维护祖国统一,国家还制定了《反分裂法》,对于一切破坏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进一步树立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价值观。《钓鱼的启示》一文,讲述一个孩子在没有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后来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在教学时,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使学生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习惯。

二、课文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四年级有一篇课文是《文成公主进藏》,通过学习和交流内容,引导学生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民族大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可以结合五年级课文《丝绸之路》、结合新疆历史引导学生,说说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国家制定的援疆战略,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相关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告诉学生民族团结对推动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和发展、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使课文的内涵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三、在古诗词中渗透法制教育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诗歌以它独具魅力的文学形式、脍炙人口的诗句,历代传诵,发挥着积极的育人功能。在小学,从一年级语文第一册开始,学生就要学习古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总共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可见,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用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古诗中渗透好法制教育,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法制教育有机结合,发挥多元的育人功效,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诗人所处的年代、写作背景,古诗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十分重要,要适时合理渗透。如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诗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已成为千古名句。除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外,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婚姻法》有规定,父母有抚养儿女的义务,儿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百善孝为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通过引导,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把法制教育融进习作教学中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和综合性的结果。从习作中可以体现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和独特体验。在高段的习作教学中,可根据学情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反思、讨论。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和其它卫视的法制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是贴近百姓生活,从中还可以普及法律常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语文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留心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社会现象中的是与非。

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也能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五、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语文园地都有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中也可以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四年级《语文园地》有一课口语交际的内容是:长城遭到了破坏,我们应该怎么做?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保护名胜古迹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破坏文物不但要在道德上受到谴责,而且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此时抓住契机,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向学生渗透相关法律知识点。借此拓展延伸:近几年,总有个别游客在国内外景点文物上乱涂乱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自觉保护文物,遵守公德。久而久之,这种学习方式定能达到法制渗透的效果。

六、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特殊的葬礼》一文讲的是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主持葬礼,号召参加葬礼的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消亡的悲剧不再重演。三年级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通过学习课文明白道理的同时,教师可抓住时机,渗透《环境保护法》、《国家森林保护法》的相关条例,在思想上加以引导学生,了解“6.5世界环境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教育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节水型家庭。

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挖掘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中,有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开展“板报、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不久前,我县少年宫举办了课本剧大赛,一出出精彩的课本剧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其中学生表演的《狼来了》,人物、语言、道具形象生动,剧情精彩,教育大家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通过开辟法律宣传专栏、墙报或板报,能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要选择合理的时机,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可以在导入新课时引出,可以在课中点出,也可以在课堂小结时向学生渗透,这要看授课者的教学设计是如何确定的。

总而言之,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小公民。

论文作者:王 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论文_王 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