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中心卫生院 广西白色 533405)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慢性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也出现逐年升高的情况。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慢性病管理的最新文献进行梳理,同时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有效的探讨,以此来为临床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研究进展
在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慢性病从总体上也呈现出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比较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特点[1]。相关的数据统计在2012年的时候,全球当中有5600万人死亡,在死亡的人群当中,有68%的患者死于慢性病,人数大约为3600万人,主要的慢性病有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病呼吸系统的疾病[2]。预计到2030年的时候,慢性病患者的死亡人数会高达5200万人,占据整体死亡人数的60%,从比例上来说,这将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两倍[3]。目前慢性病已经成了一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公共卫生问题的疾病,因此,降低慢性病病死率也是疾病卫生公共策略的主要目标[4]。
一、慢性病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把健康管理的理念应用到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当中,是一种综合化和一体化的保健体系,主要指的是组织和慢性病相关的医护人员,向慢性病的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主动以及连续性的管理,以此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患者的慢性病进程,预防慢性病的并发症,同时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5]。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医疗方面的费用,同时开展科学的管理[6]。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以人权作为重要的基础,把消除危险因素作为管理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重视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锻炼,同时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当中也给予高度的关注,全面对患者所存在的健康问题开展评估,在全方位和多视角的角度上,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7]。
慢性病本身就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因此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8]。慢性病目前已经成了全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一种疾病负担,我国在短短的十几年当中,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影响,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相应的饮食习惯都会出现明显的改变[9]。流行病学模式已经完成了从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转变,在速度方面极大的超越了很多其他的国家[10]。目前已经确诊的慢性病患者一共有2.6亿人,死亡的患者在其中的比例大约为85%,所导致的疾病负担比例也达到了70%左右[11]。由于这方面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我国居民本身的承受能力,因此开展有效的慢性病管理工作迫在眉睫[12]。
二、国内外慢性病管理的研究进展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当中一直都在研究和总结慢性病防治和管理的新模式,在多个国家学者的深入研究背景之下,已经开发出一些针对慢性病管理防治的多种模式[13]。目前在世界各国当中,慢性病管理模式、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模式和慢性病创新照护框架是最为常见的,同时也是获得人们广泛认可和应用的管理模式。对于这些管理模式和自我管理计划来说,都会具备一定的特点,有充实的理论基础,能够适应我国的疾病发病特点[14]。
美国是最早研究和初步运用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一个国家,在模式的研究当中,会动员政府以及医护人员甚至患者的参与到管理活动当中,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广泛的支持,同时把慢性病管理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重点投入到具体的项目当中[15]。这样的一种模式,颠覆性是比较广的,能够有效的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能够促进全民健康意识的增长,因此也会注重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慢性病患者在健康方面的需求,从根本性来说,可以有效的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方面的费用,从而提高美国的整体健康水平[16]。但是这种模式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也会存在着缺陷,受到经验的影响,并不能够有效地扭转慢性病三高三低的态势[17]。根据相关的统计,可以发现,在美国的成年人当中,慢性病患者的比例达到了一半,所导致的死亡占据总体死亡人数的70%,因此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也在美国的整体医疗费用当中达到了86%的比例。近些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的学者开始重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更好的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的过程当中[18]。这样的一种模式会在原有的管理模式基础之上,构建出慢性病在远程管理方面的模式,主要是以家庭作为重要的基础,结合无线设备和具体的应用程序,把网络技术应用到慢性病管理领域当中,建立起属于慢性病患者的专项档案,可以实时对慢性病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有效的监测,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医院之外用药工作的开展,及时了解他们的治疗情况和疾病的控制情况,根据患者的慢性病开展分级式的管理,一旦有数据异常的情况存在,会有专业的培训,慢性病医生进行及时的联系患者工作,调整具体的治疗方案,同时医护人员会为患者提供关于慢性病管理方面的有效知识和科学的指导[19]。在这个系统使用的过程当中,又会人员会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专业的管理知识,加强自我的管理,针对个性化的情况,开展系统性的干预工作,使得患者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能够获得极大的改善[2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我国慢性病管理的模式展望
目前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在管理方面不够到位,整体的有效率比较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不充足,因此从源头上产生了一些慢性病患者的群体。在居民对于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之下,医疗卫生的费用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并且大多数依然依托一些专科的医师进行工作的实施,因此投入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增加了患者的负担[21]。全科医学融合慢性病是一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当中,优势凸显,越来越明显,该模式主要以社区作为主要的依托,结合慢性病管理的特点,开展绩效考核体系,使得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以及疾病的控制情况,都能够处在良好的提高状态当中[22]。目前我国的社区医疗系统技术依然比较薄弱,对于一些基层的全科医生来说,在诊疗的能力方面也比较有限,患者回到社区之后,没有办法完成后期的管理工作,因此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工作并不能够单纯依靠社区来进行完成,同样需要依托一些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23]。对于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来说,这些医院有着比较充分的医疗资源,但是专业的划分过细,因此医生的专业知识面也过于狭窄。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会设置全科医疗科[24],因此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工作,可以和这些科室进行有效的结合,更好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采取及时的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康复之后,再转回到基层的医院或者社区当中,完成后续的康复锻炼以及治疗工作[25]。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同样会在这个方向有所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整体的管理效果更加理想[26]。
四、结语
慢性病是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种疾病,加强慢性病的管理对于患者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都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信息化工具不断加入的背景之下,慢性病的管理工作也会在这方面出现本质性的转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慢性病管理工作也成了医学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条件有越来越好,因此会更加注重健康方面的问题。但是,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之下,一些慢性疾病也呈现出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因此加强慢性病的管理十分必要。随着医学研究工作的推进,在慢性病的管理当中,将会出现更加理想的管理手段,将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提高康复概率。
参考文献
[1]顾景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解读[J].营养学报,2016,38(6):525-529.
[2]王一然,王奇金.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解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7):828-831.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张波.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176-177.
[5]付阿丹,张娟.基于慢病特点践行健康管理理念的思考与构想[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0):1.
[6]福梅,李军,梁旭东.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互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30(5):143-145.
[7]孙中霞,谢汉华.观察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综合防治社区慢性病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7):22-23.
[8]刘玮,魏新萍,金鸣,等.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师杂志,2013,12(9):756-757.
[9]谢昀昀,万晓光,王大红.慢性病控制中社区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7):741.
[10]辛志强,吴燕,赵燕萍,等.企业医院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职工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0):83-84.
[11]樊照红.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6,10(4):223-224.
[12]杨家钰,张庆军,刘昊,等.功能单位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9):674-677.
[13]刘晓莉,日本预防控制慢性病新型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启示[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0:1.
[14]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R].北京: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
[15]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R].北京: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
[16]尤川梅,王芳,朱岩,等.澳大利亚初级卫生保健与全科医疗绩效考核概述[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2):14-16.
[17]雷党党,杨华,井明霞.基于全球疾病负担视角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范围界定[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7):21-23.
[18]WarrenETodd.全球慢性疾病流行和疾病管理方案国际拓展[J].中国卫生产业,2006(7):76-78.
[19]李雪莹,李小寒.国外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2(4):15-17.
[20]盛吉莉,杨金侠,周洋.部分国家慢性病防控机制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10):31-35.
[21]董骏武,罗庆,刘军安,等.慢性病管理与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优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5):299-301.
[22]吕兰婷,邓思兰.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7):1-7.
[23]刘竞芳,陈哲,杨非柯,等.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外医疗,2014(23):194-195,198.
[24]刘丽丽,冯振翼,刘维珍.我国慢性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7):1077-1080.
[25]单大圣.中国慢性病防治管理体制的变迁及评价[J].卫生软科学,2015,29(2):65-67.
[26]张传政.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10年文献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9):1294.
论文作者:秦启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慢性病论文; 中国论文; 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健康论文; 病患者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9期论文;